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麟士

作品数:73 被引量:247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9篇肝炎
  • 43篇病毒
  • 24篇病毒性
  • 23篇毒性肝炎
  • 23篇病毒性肝炎
  • 22篇乙型
  • 22篇乙型肝炎
  • 16篇血清
  • 14篇慢性
  • 13篇出血热
  • 12篇肝病
  • 12篇肝炎病毒
  • 11篇综合征
  • 9篇肾综合征
  • 9篇肾综合征出血...
  • 9篇综合征出血热
  • 8篇肝炎患者
  • 7篇乙型肝炎病毒
  • 6篇乙肝
  • 6篇乙肝病毒

机构

  • 40篇河北医学院
  • 26篇河北医科大学...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作者

  • 73篇王麟士
  • 32篇刘金星
  • 19篇裴琇
  • 16篇李兵顺
  • 12篇曹治宸
  • 12篇尹乃宁
  • 9篇张进贵
  • 8篇刘金星
  • 7篇任仲轩
  • 7篇赵彩彦
  • 7篇甄真
  • 5篇甄真
  • 5篇周俊英
  • 5篇李跃林
  • 5篇魏梅新
  • 4篇曹志宸
  • 3篇南月敏
  • 3篇曹治辰
  • 3篇刘芳
  • 3篇王玉清

传媒

  • 14篇临床荟萃
  • 13篇河北医学院学...
  • 8篇河北医药
  • 7篇临床肝胆病杂...
  • 5篇中华传染病杂...
  • 4篇天津医药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医师进修杂志
  • 2篇新消化病学杂...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国外医学(流...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内...
  • 1篇河北中西医结...
  • 1篇肝脏病杂志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5篇1999
  • 3篇1998
  • 3篇1997
  • 8篇1996
  • 3篇1995
  • 2篇1994
  • 8篇1993
  • 4篇1992
  • 6篇1991
  • 4篇1990
  • 7篇1989
  • 1篇1987
  • 2篇1983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及原发性肝癌患者sIL-2R的变化被引量:5
1997年
目的探讨sIL2R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情的关系及其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ELISA法动态检测113例乙型肝炎及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sIL2R水平,另选31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以q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微机处理,POMS200版).结果各型乙型肝炎sIL2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NC)组(P<001),其顺序依次为:HCC>CSH>CH(II)>LC>CH(II)>AH>CH(I)>NC.HCC组sIL2R均值达正常值的2倍以上,且与CH(I),CH(I),AH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005及<005);CH(II)组显著高于CH(I)组(P<001).HBeAg阳性组及HBVDNA阳性组sIL2R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结论sIL2R是监测乙型肝炎病情、HBV复制及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的一项敏感标志.
南月敏王麟士吴文娟谢永富庞英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癌原发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乙型肝炎病毒前S_2蛋白和前S_2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1992年
本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202例各类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前S2蛋白(PreS2)和前S2抗体(抗PreS2)进行了检测。结果PreS2的阳性率为51.5%(104/202),抗PreS2为6.9%(14/202)。各型HBV感染者,PreS2的标化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在HBVDNA阳性组、HBeAg阳性组和PHSAR阳性组PreS2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组。抗PreS2在急性乙型肝炎(AVH)恢复期的检出率为55.6%,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CPH)的10.3%(P<0.005)。动态观察发现抗PreS2在AVH患者多产生于HBsAg、HBVDNA被清除后、抗-HBs产生前,这类患者预后较好。CPH患者抗PreS2的出现则提示HBV复制停止,病情稳定。
全硕裴琇王麟士刘金星张进贵尹乃宁曹鸿缙
关键词:前S2蛋白前S2抗体乙肝病毒
丁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综合标志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1991年
HDV 在我国的实际感染状态目前仍不甚清楚,迄今血清综合性标志检出情况及其意义的报道尚少。本文对16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丁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DV-M)即 HDAg、抗-HD、抗-HD IgM 及 HD-VRNA 四项的综合检测,现总结分析如下:
于君王麟士裴琇刘金星尹乃宁张进贵曹鸿缙
关键词:丁型肝炎丁肝病毒血清学标志
乙型肝炎病毒e系统检测的临床意义
1994年
本文总结1991年9月~1993年7月我科144例乙型肝炎住院病人资料,对e系统与病毒复制、病情及预后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对象与方法 病例诊断依据1990年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订标准,144例中急性肝炎(AVH)22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4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50例,肝炎后肝硬化(LC)32例。29例经病理证实,其中CAH15例,CPH14例。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BcIgM采用SPRIA法;
周俊英王麟士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E系统
流行性出血热28例免疫功能初步探讨
1989年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EHF)是自然疫源性疾病,起病急骤、病情复杂、多脏器受损,有显著的免疫功能紊乱、发病的始动环节是病毒引致的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我室自1984年以来对28例流行性出血热进行免疫功能的检测,免疫学表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患者来自我院内科二病区共28例。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13~65岁,青壮年占21例。二、免疫学实验方法: (一)血清IgG、IgA、IgM测定:
汤慧华颉玉欣王麟士刘金星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免疫功能
重型肝炎并发脑水肿被引量:3
2005年
王麟士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脑水肿
自修大学·专家讲座 第47讲 肾综合征出血热所致急性肾衰竭被引量:3
2000年
王麟士裴琇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症急性肾功能衰竭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在评价乙型肝炎中的意义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报告用斑点杂交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在各型乙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在208例单纯HBV感染者。HBV—DNA阳性率的高低依次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与反映肝脏损害程度的谷丙转氨酶无相关性。e抗原阳性组的HBV—DNA阳性率及阳性测定值显著高于e抗体阳性组和二者皆阴性组,HBV—DNA与肝组织HBcAg有较好的相关性,其阳性率的高低可能还受年龄、其它嗜肝病毒的影响。
赵彩彦王麟士刘金星甄真尹乃宁
关键词:斑点杂交法DNA乙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与铁代谢的研究近况被引量:4
2002年
铁代谢异常对肝损伤的影响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本文就铁负荷加重病毒性肝炎的肝损伤、肝纤维化 ,以及对治疗的影响进行了综述。铁作为一种强力催化剂 ,促进氧自由基的产生 ,导致肝细胞亚细胞膜磷脂过氧化反应 ,特别是在线粒体和微粒体膜的过氧化损伤 ,通过干扰电子转移导致能量的减少 ,最终使细胞死亡并继发纤维化形成。针对铁毒性采用去铁和抗氧化的治疗方法 ,可以减轻肝损伤和肝纤维化病变 ,可以提高抗病毒疗效。
曹治宸白玉裴秀王麟士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肝损伤肝纤维化铁负荷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意义
1999年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56例慢性乙肝患者(其中慢性轻度20例、中度24例、重度6例、慢性重型6例)血清sICAM-1水平,同时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肝功能,并以20例健康人员作对照。结果 (1)慢性乙肝患者血清sICAM-1水平(轻度682.56±267.39ng/ml,中度934.34±512.84ng/ml,重度1739.63±492.53ng/ml,慢性重型1753.40±197.79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439.47±93.54ng/ml),按轻度、中度、重度、慢性重型的顺序依次升高。(2)随着慢性乙肝肝细胞受损程度的加重,血清sICAM-1水平逐渐升高,AST>110U/L组、ALT>280U/L组、SB>85.5μmol/L组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肝功能轻度异常和正常组(P<0.01和P<0.05),且与AST呈显著正相关(γ=0.6673,P<0.01)。随着病情的好转,血清sICAM-1水平明显下降。(3)慢性乙肝患者血清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按轻度、中度、重度、慢性重型依次升高,血清sICAM-1水平与血清TNF-α呈正相关(慢性轻度γ=0.805,P<0.05;慢性中度γ=0.871,P<0.01;慢性重度γ=0.56,P<0.05;慢性重型γ=0.582,P<0.05)。结论 (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升高,表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升高,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2)血清sICAM-1水平随着AST、ALT、SB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增长,并与AST呈显著正相关,因此临床检测血清sICAM-1可以反映肝细胞受损程度,并对观察疗效、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3)慢性肝炎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且随着其水平的升高,血清sICAM-1水平逐渐升高,二者具有相关性。提示TNF-α的升高与血清sICAM-1的产生和分泌有着密切关系。总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升高,其原因与炎症细胞因子关系密切,TNF-α等可直接或间接地提高sICA
尹洪竹刘金星曹志宸李兵顺裴绣王麟士
关键词:乙型肝炎SICAM-1发病机制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