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镇远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动力学意义
  • 2篇前陆
  • 2篇前陆褶皱冲断...
  • 2篇褶皱
  • 2篇褶皱冲断带
  • 2篇北缘
  • 2篇博格达山
  • 2篇冲断带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变形
  • 1篇右行走滑
  • 1篇运动学
  • 1篇造山带
  • 1篇韧性变形
  • 1篇韧性剪切
  • 1篇韧性剪切带
  • 1篇山带
  • 1篇走滑
  • 1篇左行走滑
  • 1篇几何学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4篇林伟
  • 4篇姜琳
  • 4篇王清晨
  • 4篇刘飞
  • 4篇王镇远
  • 4篇陈科

传媒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华南地质与矿...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博格达山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博格达山北麓褶皱逆冲带是现代地质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于古生代和新生代的构造变形,对于中生代多期构造变形少有关注。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观测和卫星照片解析,结合前人地震剖面,识别出中生代以来博格达山北麓褶皱逆...
陈科王镇远刘飞姜琳林伟王清晨
关键词:褶皱冲断带
文献传递
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南缘额尔齐斯断裂带的构造变形及意义被引量:16
2013年
额尔齐斯断裂是中亚造山带中的一条重要深大断裂,对于额尔齐斯断裂运动性质一直有着走滑断层、逆冲断层和压扭性断层等不同看法。本文在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开展了详细的构造地质学工作,研究结果表明,额尔齐斯断裂及其次级断裂组成额尔齐斯断裂带。额尔齐斯断裂带在中国境内是一条宽约20~40km,长约400km,经受不同程度构造作用的强应变带,剪切作用影响范围遍布整个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南缘。额尔齐斯断裂带经历了左行走滑和右行走滑两个阶段。结合前人有关韧性剪切带成因型金矿、同构造岩体侵位与变形关系及对变质岩石40Ar/39Ar年代学研究,本文认为额尔齐斯断裂带的左行走滑构造形成于早二叠世(283~275Ma)。早二叠世之后,额尔齐斯断裂带叠加了右行走滑事件,其活动时限可能为晚二叠世(260~245Ma),其规模远远小于前期的左行走滑构造。额尔齐斯断裂带走滑活动性质的确定,为二叠纪北疆及整个中亚造山带造山后调整过程中不同的构造方式提供了佐证。
刘飞王镇远林伟陈科姜琳王清晨
关键词:韧性剪切带左行走滑右行走滑
博格达山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被引量:9
2012年
博格达山北麓褶皱逆冲带是现代地质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于古生代和新生代的构造变形,对于中生代多期构造变形少有关注。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观测和卫星照片解析,结合前人地震剖面,识别出中生代以来博格达山北麓褶皱逆冲带内3期不同的构造变形:1)是由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所引起的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表现为一系列逆冲断层及相关的褶皱;2)是侏罗纪末—白垩纪初博格达山遭受挤压变形,在山前形成宽缓的褶皱;3)是博格达三叠纪末—侏罗纪初的构造变形,可能对应于博格达山的初始隆起,这期构造变形表现为博格达山北麓上二叠统的强烈褶皱变形。这些结果表明博格达山的隆升具有多期次的特点,主要受亚洲板块南缘不同时期小陆块碰撞的控制。
陈科王镇远刘飞姜琳林伟王清晨
新疆阿尔泰地区构造分析
2014年
以新疆阿尔泰地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详细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工作。研究表明,该地区发育了广泛的韧性变形。在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岩石变形的面理以倾向NE或SW为特征,
刘飞林伟王镇远陈科姜琳王清晨
关键词:阿尔泰造山带韧性变形岩石变形运动学几何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