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凌云

作品数:203 被引量:64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8篇经济管理
  • 37篇政治法律
  • 10篇社会学
  • 8篇历史地理
  • 6篇哲学宗教
  • 6篇文化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军事

主题

  • 33篇主义
  • 28篇社会主义
  • 24篇中国经济
  • 20篇经济体
  • 20篇经济体制
  • 17篇市场经济
  • 17篇经济学
  • 14篇中国共产党
  • 14篇共产党
  • 14篇国共
  • 12篇企业
  • 11篇马克思主义
  • 10篇市场化
  • 10篇经济工作
  • 10篇计划经济
  • 10篇场化
  • 9篇经济发展
  • 9篇经济理论
  • 8篇新中国
  • 8篇政府

机构

  • 141篇中南财经政法...
  • 32篇中南财经大学
  • 29篇湖北省社会科...
  • 3篇湖北大学
  • 2篇湖北第二师范...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云南财经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湖北省财政厅
  • 1篇中共武汉市委...
  • 1篇中共湖北省委...
  • 1篇《江汉论坛》

作者

  • 199篇赵凌云
  • 5篇常静
  • 4篇赵红星
  • 4篇苏娜
  • 4篇谭振义
  • 3篇操玲姣
  • 3篇冯兵兵
  • 2篇卢现祥
  • 2篇胡家勇
  • 2篇张连辉
  • 2篇辜娜
  • 2篇孙荃
  • 2篇夏梁
  • 2篇张连辉
  • 2篇李旗明
  • 1篇秦尊文
  • 1篇夏兴园
  • 1篇方时姣
  • 1篇许建国
  • 1篇邹树林

传媒

  • 17篇学习与实践
  • 15篇江汉论坛
  • 13篇学习月刊
  • 13篇中南财经政法...
  • 12篇湖北社会科学
  • 8篇中国经济史研...
  • 7篇中南财经大学...
  • 7篇学术论坛
  • 6篇当代中国史研...
  • 6篇财经政法资讯
  • 5篇统计与决策
  • 5篇青海社会科学
  • 4篇社会主义研究
  • 4篇理论月刊
  • 4篇国有资产研究
  • 3篇中共党史研究
  • 3篇东南学术
  • 3篇开放时代
  • 3篇教学与研究
  • 3篇政策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10篇2010
  • 3篇2009
  • 11篇2008
  • 13篇2007
  • 9篇2006
  • 6篇2005
  • 14篇2004
  • 7篇2003
  • 9篇2002
  • 12篇2001
  • 7篇2000
  • 8篇1999
2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79~1998年中国经济转轨分析被引量:12
1998年
1979~1998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可以概括为两个字:转轨。从政治上看,中国开始告别传统的高度集权化的政治体制,逐渐步入现代型民主政治体制;从社会上看,中国开始从传统社会迈向现代化、法治化、文明化的社会;从经济上看,中国开始从传统的、封闭的自...
赵凌云
关键词: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经济转轨
学科建设不能急功近利被引量:25
2004年
赵凌云
关键词:学科建设知识结构课程体系人文环境大学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观与发展模式的历史互动被引量:33
2005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形成了三代各具特色而又相互联系的发展观。即:1949-1978年间的经济增长导向型发展观,1979-1994年间的经济发展导向型发展观,1995至今的经济社会进步导向型发展观。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观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是因为它是在与发展模式的历史互动中形成的,是对建国以来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科学思考的产物,是对建国以来中国几代领导人发展观进行辩证扬弃的结果。
赵凌云张连辉
关键词:发展观
转轨与摩擦:1979—1991年中国二元经济体制格局的历史分析被引量:12
2006年
1979—1991年间是中国经济市场化和经济体制转轨的一个特殊重要时期。该时期中国启动了经济市场化过程,形成了经济市场化与经济体制转轨的道路,更重要的是,其间的内在矛盾,决定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未来走向。1992年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是该时期经济市场化与经济体制改革内在矛盾的逻辑结果,是历史发展水到渠成的结论。
赵凌云
关键词:转轨经济市场化双轨制
走出解读误区 推进交叉整合——论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理论使命
2003年
长期以来,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解读上出现了方法论上的偏差,这突出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整体理论体系的肢解和割裂。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整的理论体系,各个部分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重要理论使命就是挖掘这种内在关联性。为此,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交叉与整合研究,特别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经济学之间的交叉与整合研究。
赵凌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政治经济学
将现有股份制企业转变为真正的现代企业的几点思路
1994年
1.更新观念。首先,要纠正用原有计划经济的方式搞现代企业制度的观念,如用“一风吹”的方式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用行政的办法搞公司化、集团化,人为规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数量,对股份制改造企业的确定,施以过多的人为干预与行政限制等。其次,要纠正一些涉及现有股份制企业内部管理的错误观念,如国家参股企业等于国有企业,国家控股企业等于国有企业的观念;
赵凌云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计划经济
当代中国的“剥削”及其历史命运
2002年
“剥夺剥夺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论证的基本结论。社会主义制度与以往自原始社会以来的一切社会制度的本质差别之一,在于社会主义是一种非剥削社会制度。但是,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剥削问题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在实践上,1949-1952年间,消灭了封建的、官僚资本主义的和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剥削制度和剥削方式。但是,在新民主主义制度框架下允许资本主义剥削方式有限度的存在。1953-1956年间,伴随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善,资本主义剥削方式基本被消灭,但依然存在“定息”这一名义上的资本主义剥削方式。1956年,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一直到1979年,虽然不再存在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但是,伴随着对刘少奇“天津讲话”有关“剥削有功”观点的批判,在思想理论战线保持着对剥削行为和剥削思想的高度警惕。1979年以来,剥削开始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尽管“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中存在无可否认的剥削事实,但是,人们似科难以真正从理论上承认其合理性,人们讳言资本主义经济而言私营经济,讳言外国资本主义而言“外资企业”。可见,长期以来,人们只是从合法性角度对剥削事实无可奈何地予以接受,而于情、于理,人们对剥削是拒斥的。然而,自从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提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以后,如何合情、合理、合法地说明社会主义下的剥削现象,如何说明社会主义这一非剥削制度与剥削现象的关系,就成为理论上的一大课题。
赵凌云
关键词:剥削剥削现象
21世纪中国企业家的历史地位与历史使命被引量:2
2001年
1984年 ,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联名给省政府写信要求政府“松绑”的历史意义 ,不仅在于从此开始设立一年一度的“全国企业家日” ,更重要是它标志着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企业家精神的第一次张扬。但是 ,改革20多年来 ,中国企业家没有真正成长成为职业企业家。21世纪 ,将是中国真正产生职业企业家的时代 ,与此相应 ,中国经济发展将进入企业家主导的时代。必须充分认识企业家在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进程中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与历史使命 。
赵凌云
关键词:企业家历史地位历史使命
论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规范构建被引量:3
2001年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推进的历史逻辑、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现状以及国有企业即将面临的竞争环境都决定,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进入规范构建治理结构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至关重要的是突破传统体制与传统观念的束缚,突破单纯片面强调外部监督的模式,突破片面强调约束而忽视激励的机制,突破片面强调法律强制而忽视具体操作指导的推进方式。
赵凌云
关键词:国有企业
抢抓武广高速机遇 拓展武汉战略空间
2010年
交通格局是决定一个城市发展战略空间的重要外生变量。武广高速开通使武汉进入新的"合纵连横"时代、新的"极化发展"时代、新的"功能提升"时代,扩大了武汉的战略发展空间。武汉要高度重视交通格局变化带来的机遇,充分认识武汉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明确发展战略定位,充分拓展发展的战略空间,完善和推进新一轮长远发展战略。
赵凌云操玲姣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