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琦

作品数:21 被引量:121H指数:7
供职机构:空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重症
  • 4篇空运后送
  • 3篇瘢痕
  • 3篇监护
  • 2篇增生
  • 2篇增生性瘢痕
  • 2篇伤员
  • 2篇退变
  • 2篇重症监护
  • 2篇重症伤员
  • 2篇轴向
  • 2篇椎间盘
  • 2篇椎间盘退变
  • 2篇细胞
  • 2篇美国空军
  • 2篇免疫
  • 2篇空军
  • 2篇检伤分类
  • 2篇META分析
  • 2篇创伤

机构

  • 20篇空军总医院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空军航空医学...

作者

  • 21篇王琦
  • 5篇胡爱民
  • 5篇刘宏利
  • 5篇张凌
  • 4篇张波
  • 3篇王建昌
  • 3篇盛薇
  • 3篇徐少骏
  • 3篇贾铁利
  • 3篇鲍卫汉
  • 3篇虞攀峰
  • 3篇尹延伟
  • 3篇陈东明
  • 3篇郑超
  • 2篇商玉兰
  • 2篇刘斯瑶
  • 2篇伍骥
  • 2篇关小宏
  • 2篇潘广新
  • 1篇刘红巾

传媒

  • 4篇空军医学杂志
  • 3篇空军总医院学...
  • 2篇循证医学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人民军医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实用美容整形...
  • 1篇中华航空航天...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军事医学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9
  • 2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次甲基二砜四胺中毒血中毒物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2015年
目的探讨四次甲基二砜四胺(TET)中毒患者血中毒物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55例患者(中毒至人院时间0.5—3h)入院时及第3日血中TET含量。计算入院前患者癫痫发作频率。采用速率法测定入院时及入院第3日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仪一羟丁酸脱氢酶(HBDH)浓度。入院第3日33例患者行脑电图检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软件分析血中TET浓度及血清心肌酶浓度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软件分析人院时血中TET浓度与癫痫发作频率及第3日脑电图异常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入院时血中TET浓度同癫痫发作频率、肌酸激酶浓度呈正相关;入院时血中TET浓度同血清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转氨酶、d一羟丁酸脱氢酶浓度无相关性;入院时血中TET浓度同入院第3日血中TET浓度有相关性;入院第3日血中TET浓度同血清CK、CK—MB、LDH、AST、仪一HBDH浓度无相关性;入院时血中TET浓度同脑电图异常程度无相关性;入院第3日血中TET浓度同脑电图异常程度呈正相关。结论人院时及入院第3日血中TET浓度可作为衡量病情轻重的重要参考指标。
马建赋胡爱民田炜宁王琦刘宏利盛薇徐秀萍
关键词:四次甲基二砜四胺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Α-羟丁酸脱氢酶
树突状细胞在异常瘢痕中的免疫调控作用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与异常瘢痕发病机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例增生性瘢痕 (HS)、6例瘢痕疙瘩 (K)和 6例正常皮肤DC表面分子HLA DR和CD1a的含量 ,并观察激素对HSHLA DR和CD1a 的影响。结果 ①HS和K组织中表皮HLA DR+ DC的数量( 80 6 67± 10 1 72 )个 mm2 和 ( 870 0 0± 13 4 2 4 )个 mm2 ,明显高于正常皮肤 (P <0 0 5 ) ,HLA DR分子在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异常表达。②HS和K组织中表皮CD1a+ DC的数量 ( 70 0 0 0± 97 2 3 )个 mm2 和 ( 780 0 0± 10 4 4 7)个 mm2 ,明显高于正常皮肤 (P <0 0 5 )。③激素治疗 3 ,7d时 ,HS表皮HLA DR+ DC的数量 ( 4 76 67± 70 0 2 )个 mm2 和 ( 4 47 76± 90 0 3 )个 mm2 ,CD1a+ DC的数量 ( 4 5 6 3 6±82 88)个 mm2 和 ( 3 96 18± 99 3 6)个 mm2 ,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①HLA DR和CD1a分子表达量增加 ,提示HS和K局部组织可能处于高免疫应答状态 ;②激素可能通过抑制HLA DR和CD1a分子的表达量降低HS高免疫应答状态。
陈东明鲍卫汉王琦徐少骏唐岩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瘢痕免疫调控
ERCP联合EST治疗与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关系的Meta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实施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与患者发生术后胰腺炎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2013年7月以前公开发表的实施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与患者发生术后胰腺炎关系的文献,采用RevMan 5.1.4版本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检索并纳入关于实施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与患者发生术后胰腺炎关系的文献共11篇,患者共3 294例,其中单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组患者2 181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组患者1 113例。实施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与单纯实施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检查患者术后胰腺炎发生率的合并优势比为2.27[95%可信区间(1.11,4.65)],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实施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与单纯实施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检查相比,前者术后发生术后胰腺炎的几率明显增大,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尹延伟张金泉孙倩倩胡爱民刘宏利王琦
关键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急性胰腺炎META分析
中国人群使用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Meta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使用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RevMan5.1.4版本软件中的Meta分析,对2011年8月以前有关中国人群使用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检索并纳入文献8篇,患者561例。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合并优势比(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4(0.40~1.78,P=0.65)与1.17(0.76~1.79,P=0.48)。结论基于目前的研究发现,中国人群使用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病情酌情使用。
尹延伟许瑞佳胡爱民孙倩倩刘宏利王琦侯志贞
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律平胺碘酮META分析
军队重症伤员空运后送管理的经验借鉴与启示被引量:6
2017年
该文通过对我军及美军重症伤员空运后送管理的相关性研究分析,对我军重症伤员空运后送战略的管理模式、重症监护队伍建组、人员培训机制、后送标准化与操作流程规范化、重症后送新技术及设备应用5个方面进行探讨。
张凌王琦张波
关键词:重症监护空运后送航天医学
美国空军重症空运后送管理概述被引量:4
2016年
重症空运后送(critical care air transport,CCAT),是美军依据现代化战争中武器杀伤性强、伤员伤残人数多且伤情危重复杂等特点,提高伤病员后送效率的重大举措。美国空军以重症空运后送队(critical care aeromedical transport team,CCATT)以及急性肺损伤救援队(acute lung rescue team,ALRT)为后送单元的管理模式,实现了救治过程与后送过程合二为一,大大提高了战场救治效率。
张凌王琦张波
关键词:空运后送美国空军航空医学
危重症伤员空运后送救治管理探讨被引量:3
2016年
伤员空运后送,通常泛指使用飞行器将伤病员进行转送的行动过程。追溯航空医学历史,伤员的空运后送始于战场前方伤员的转送,后扩展到民事救援。由于早期没有医学监护及抢救措施,后送仅限于单纯的伤员撤离与输送,对救护人员的专业要求也不高。随着医学技术进步与飞行器的更新换代,现代的后送已与现代急救医学密切融合,即可开展危重症伤员的机上监护与救治,使用的飞机也从单一的直升机、运输机、客机演化为以大、中型运输机或客机为载体,舱内设置医疗救护设备与危重症伤员监护单元的救护飞机。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在危重症伤员后送体系与人员建制管理、设备应用与技术开展等方面,尚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我国重大灾难事件中如何发挥整体技术优势,开展危重症伤员空运后送军民融合救治的共建管理,亟待研究与探讨。
张凌王琦张波
关键词:重症伤员空运后送救治医学监护
做好检伤分类工作 提高卫勤保障能力被引量:7
2005年
关小宏潘广新王琦商玉兰盛薇马弛宏崔彩娟张凌贺梦凡
关键词:军事医学
折叠式网架卫生帐篷的快速架设、撤收与技巧被引量:7
2005年
关小宏程钢戈潘广新周平王琦孙永华何晓军商玉兰马驰宏盛薇孔令红张岩梁丽
关键词:军队卫生
白介素1β对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成纤维细胞的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转移生长因子βR_1的影响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研究白介素 1β(interleukin 1,IL 1β)对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的成纤维细胞的表皮生长因子 (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转移生长因子 βR1(TGFβR1)的作用。方法 将体外培养 5代之内的 6例瘢痕疙瘩、6例增生性瘢痕及 6例正常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分别置于含IL 1β( 2 0 0U/ml)的 10 %胎牛血清DMEM培养液中 ,孵育 3d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EGF、EGFR、TGFβR1。结果 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各组中成纤维细胞的EGF相对含量分别为 162 .0 0±2 0 .79;15 1.0 0± 2 6.45 ;147.5 0± 2 3 .61。EGFR含量分别为 148.3 4± 13 .72 ;13 6.67± 17.5 2 ;13 1.67±11.71。TGFβRI 含量 113 .5 2± 17.62 ;10 6.71± 2 1.43 ;10 7.5 4± 2 3 .5 2。三者成纤维细胞EGF、EGFR和TGFβRI 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加入IL 1β后 ,成纤维细胞EGF、EGFR和TGFβRI 相对含量 :正常皮肤为 2 2 4.0 0± 3 1.5 9、178.67± 2 7.86和 80 .3 4± 11.75 ;增生性瘢痕为 12 8.75± 18.3 1、10 5 .82± 2 1.61和 10 9.83± 2 5 .79;瘢痕疙瘩 113 .0 1± 2 4.71、93 .3 4± 3 0 .71和 118.75± 19.2 7。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EGF和EGFR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 (P <0 .0 5 ) 。
陈东明王琦鲍卫汉徐少骏贾铁利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