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鹰

作品数:39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医学院核医学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细胞
  • 10篇放射性
  • 8篇肿瘤
  • 7篇腺癌
  • 7篇基因
  • 7篇格尔德霉素
  • 7篇17-丙烯胺...
  • 5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 5篇生物学
  • 5篇小鼠
  • 5篇磷酸铬
  • 4篇凋亡
  • 4篇动物
  • 4篇植入
  • 4篇生物学分布
  • 4篇细胞凋亡
  • 4篇间质
  • 3篇蛋白
  • 3篇胸苷

机构

  • 38篇东南大学
  • 7篇铁道部北京铁...
  • 5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江苏省血液中...
  • 2篇江苏省原子医...
  • 2篇南京市第二医...
  • 1篇无锡市妇幼保...

作者

  • 39篇黄鹰
  • 34篇刘璐
  • 11篇陈道桢
  • 9篇孙晋
  • 9篇高文
  • 8篇高海林
  • 8篇黄培林
  • 8篇姜新宇
  • 8篇童冠圣
  • 7篇王自正
  • 6篇吴清华
  • 6篇杨敏
  • 6篇张丽珊
  • 5篇李旭东
  • 5篇聂琦
  • 5篇尹其华
  • 4篇刘龙
  • 4篇杨泽萱
  • 4篇洪泽辉
  • 4篇宋进华

传媒

  • 5篇中华核医学杂...
  • 5篇东南大学学报...
  • 4篇中华放射医学...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同位素
  • 3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上海医学检验...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全国铁路第四...

年份

  • 6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8篇2003
  • 3篇2002
  • 1篇1993
  • 1篇1992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β射线体外诱导单层贴壁细胞凋亡生物模型的建立与吸收剂量的估算
2003年
选用纯β-发射体32P胶体掺入人肺腺癌A549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定时洗去干预因子,动态观察细胞凋亡,建立β射线体外诱导单层贴壁细胞凋亡的生物模型。计算单层细胞厚度,根据β面源吸收剂量估算公式估算生物模型吸收剂量。结果表明,模型稳定、重复性好,为研究核素内照射治疗实体瘤的可能机制提供了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的体外观察β射线诱导细胞凋亡和吸收剂量估算的方法。
王自正刘璐端木浩刘龙高文黄鹰宋进华李旭东
关键词:Β射线低剂量照射凋亡生物模型
^(32)P-磷酸铬间质给药在荷人胰腺癌裸鼠的体内生物学分布及形态学表现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研究32 P 磷酸铬 (32 P胶体 )瘤体间质给药治疗BALB c nu nu裸鼠荷人胰腺癌(Pc 3)移植瘤时在体内相应组织中的分布、药代动力学特点及全身毒性反应。方法  5 1只荷瘤裸鼠 ,经瘤体给予不同剂量32 P胶体或尾静脉给药 ,分批处死 ,动态观察32 P胶体在裸鼠体内放射性分布和组织器官形态学表现 ,观察体重变化和计数WBC和PLT ,测量瘤体表面放射性计数率。结果 32 P胶体瘤体间质注射后其放射性计数率明显高于其他器官组织 ,器官组织放射性计数率瘤体给药明显低于尾静脉给药。瘤体给药有效半减期为 13d。形态学检查显示给药后大部分Pc 3细胞被破坏 ,并出现分化较好的瘤细胞 ;肝、脾、肺及淋巴结等重要器官组织的辐射损伤为可逆性 ,未见明显骨髓抑制现象。结论 32 P胶体瘤体间质给药是治疗胰腺癌安全、简便、有效的核素介入疗法。
高文刘璐尹其华王自正王宇端木浩黄鹰张东生李澄
关键词:胰腺癌体内生物学分布形态学毒性反应
^(153)Sm-聚氨基葡糖的标记及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
2007年
目的建立^(153)Sm 标记聚氨基葡糖的方法,观察其通过尾静脉及肝间质内注射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为进一步用于肿瘤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将^(153)Sm_2O_3与盐酸在适当的条件下制备成^(153)SmCl_3,然后与聚氨基葡糖螯合生成^(153)Sm-CHICO(^(153)Sm-聚氨基葡糖复合物)。昆明种小鼠90只随机分为3组。1、2组小鼠分别经肝间质注射等活度的^(153)Sm-CHICO 和^(153)SmCl_3,3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153)Sm-CHICO,剂量为6.1 MBq/0.05 ml,分别于给药后0.5、1、2、6、24及48 h 各组处死5只,取血及主要脏器测定放射性计数率值,计算每克组织的百分注射剂量率(%ID/g),每组各时间点取1只小鼠行 SPECT 显像。结果^(153)Sm-CHICO 的标记率为(95.6±2.7)%,48 h 放化纯为(89.6±1.9)%。1组小鼠肝间质注射^(153)Sm-CHICO 放射性核素主要浓聚于穿刺点,仅有少量分布于注射点外肝脏、肾脏、脾脏、骨等组织器官。1组小鼠肝间质注射点区(直径5 mm)在48 h 百分注射剂量率均值为27.16%ID/g,为2组注射点的139倍,为3组肝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值的131倍。2组和3组小鼠血2 h 的放射性活度为1组130倍以上,且血中放射性计数在较短时间内快速下降。结论^(153)Sm-CHICO 标记方法简单、可行,具有较高的标记率及较好的稳定性。肝间质注射的^(153)Sm-CHICO 较长时间滞留在注射部位局部较小范围,在注射点以外组织和器官分布较少,血液清除快,^(153)Sm-CHICO 可能成为肿瘤核素内照射治疗的一种新药。
周云刘璐高文孙晋黄鹰
关键词:钐153生物学
不同角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肝癌经动脉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型臂X线机系统,对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介入栓塞治疗前后分别行肝固有动脉常规DSA及不同角度DSA,比较两种方法显示肝内肿瘤供血动脉和小病灶个数的差异,并分析小肝癌与非肿瘤性肝动脉门静脉分流在不同角度DSA中的鉴别诊断征象。结果:常规DSA显示病灶62个,有21例患者肝亚段动脉因相互重叠而不能被独立分辨,18例因多支动脉分支与肿瘤位置重叠而不能确认肿瘤供血来源。不同角度DSA显示病灶66个,发现4个常规DSA漏诊的小病灶,在50例中清晰显示了肝亚段动脉的结构和复杂的肿瘤供血动脉及其走行。两种方法显示肝内肿瘤供血动脉比较,χ2=12.64,P<0.05。结论:不同角度DSA能够多方位清晰显示迂曲走行的动脉和重叠隐匿的较小的肿瘤病灶,提高小病灶检出率,对小肝癌与非肿瘤性肝动脉门静脉分流鉴别诊断很有帮助,与常规DSA结合使用有助于提高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的质量。
吴清华刘璐黄鹰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介入治疗肝肿瘤
肺癌术中胶体^(32)P组织间照射治疗淋巴道隐匿性转移灶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 探讨胶体32 P在肺癌手术中组织间照射对淋巴道隐匿性转移灶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 73例肺癌患者采用手术切除瘤体配合胶体32 P间质注射治疗 ,以同期同病种单纯手术治疗 5 8例为对照 ,观察术后胶体32 P在体表动态分布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不同病理类型各组术后锁骨上淋巴结(SCL)转移率及 1、3和 5年生存率。结果 手术 +胶体32 P组与对照组均无手术死亡。两组淋巴结阳性率及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χ2 =0 .0 1 2、2 . 0 82、0 . 0 0 3,P均 >0. 0 5 ;χ2 =0 . 0 2 1~ 0 .1 4 4 ,P均 >0. 0 5 )。术后SCL转移发生率手术 +胶体32 P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 =4 .5 0 7~ 5 .348,P <0 . 0 5和 <0 . 0 1 )。手术 +胶体32 P组和对照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2 . 2 %、5 6. 2 %、38 .7%,77 .6 %、4 1. 7%、2 5. 5 %。其中 1年生存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6 5 9,P >0 0 5 ) ,3和 5年生存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χ2 =4. 2 0 7、3. 997,P均 <0. 0 5 )。结论 肺癌切除术中胶体32 P间质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杀灭隐匿性转移灶的方法。
刘璐刘志勇童冠圣李旭东谢亦山高宏高文黄鹰封国生
关键词:^32P隐匿性转移肺癌淋巴胶体
32^P-玻璃微球间质给药体内生物学分布与代谢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32^P-玻璃微球(32^P-GMS)间质给药后体内生物学分布与代谢。方法120只小鼠分别经肝脏或肌肉注射32^P-GMS,每只(1.80±0.05)MBq/50μl,不同时间点处死取血及脏器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12只大鼠肝脏、肌肉每只注射(18.0±0.5)MBq/0.5m1,收集排泄物测累积排泄率。结果小鼠肝脏组给药肝叶%ID/g0时最高为1.38,15min降至0.71,非给药肝叶峰值15min为0.52,4h之后左右肝叶无区别;肺组织计数率值1h内上升,肝肺累积分流率为37.9%。肌肉组注射点%ID/g0时为31.47,15min~8h为25.06—11.92(中值20.97),12h为8.70,24h~14d为3.54—2.02(中值2.51),其他主要脏器放射性接近本底水平。大鼠肝脏组粪便和尿液14d累积排泄率分别为0.0751%和0.0586%;肌肉组分别为0.0401%和0.0385%。结论32^P—GMS间质注射适用于除肝脏以外的体内组织脏器恶性实体瘤的治疗。
江波刘璐孙晋高海林兰兴昊黄鹰
关键词:生物学代谢
性连锁隐性遗传病(血友病A、DMD、BMD症)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的研究
1993年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各种传染病,流行病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而遗传病不但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在检测上也有一定的困难。80年代国际上利用基因探针从DNA水平直接测定基因型来诊断遗传病,使基因诊断由理想变为现实。
张丽珊高翼之李明发黄鹰王世浚陈玉心张继斌
关键词:基因诊断BMDDMD产前诊断隐性遗传病基因探针
^(51)Cr示踪法研究UDP-Gal在血小板储存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4年
用51Cr示踪法对尿嘧啶二磷酸半乳糖(UDP-Gal)在4℃低温储存兔血小板中的保护作用进行了研 究。结果显示在血小板中加入UDP-Gal进行储存,回输体内后在肝脏中的破坏率明显减少,寿命延长。表明 UDP-Ga对低温储存的血小板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崔云刘璐黄成垠尹其华黄鹰
关键词:血小板
^(32)P胶体局部给药防治H22移植瘤淋巴道转移的实验研究
2004年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32 P胶体局部注射对小鼠H2 2移植瘤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灶的治疗作用。方法 应用小鼠H2 2腹水型肝癌淋巴道转移模型 ,通过肿瘤组织局部给药 ,观察32 P胶体在模型小鼠移植瘤、区域淋巴结及全身各器官、组织内的分布。结果 32 P胶体局部给药后主要聚集在瘤体注射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内 ,而在肝、脾、肺等脏器分布的活度较低。区域淋巴结聚集的活度随给药剂量增高而递增。治疗早期瘤体和窝淋巴结转移灶呈现局灶性坏死。后期移植瘤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灶的瘤组织呈现出血、坏死。结论 32 P胶体瘤体给药可在局部富集 ,并可经淋巴道转运、聚集于区域淋巴结 ,对肿瘤组织和邻近的淋巴结转移灶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黄培林童冠圣刘璐黄鹰张丽达
关键词:^32P胶体局部给药H22移植瘤淋巴道转移肿瘤组织
治癌用核素粒子植入药物、用途及制备方法
治癌用核素粒子植入药物包括能发射β射线的放射性核素与生物可降解性高分子材料混合形成的组合物,其配比为每0.9~1.1mg的生物可降解性高分子材料配放射性活度为18.5~37.0MBq的能发射β射线的放射性核素。本发明所述...
刘璐黄培林王自正陈大明杨敏高海林聂琦黄鹰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