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芳

作品数:177 被引量:1,691H指数:23
供职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3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6篇病毒
  • 34篇病原学
  • 31篇流感
  • 28篇流行病
  • 27篇流行病学
  • 23篇急性
  • 22篇呼吸道感染
  • 22篇基因
  • 19篇手足
  • 19篇手足口
  • 18篇手足口病
  • 18篇急性呼吸
  • 18篇肺炎
  • 18篇肠道
  • 17篇肠道病毒
  • 16篇急性呼吸道
  • 15篇急性呼吸道感...
  • 15篇病例
  • 14篇甲型
  • 10篇实时荧光

机构

  • 158篇北京市疾病预...
  • 2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8篇中国疾病预防...
  • 12篇海南省疾病预...
  • 8篇北京市通州区...
  • 8篇北京市西城区...
  • 6篇北京大学
  • 5篇北京市大兴区...
  • 4篇北京市朝阳区...
  • 4篇北京市海淀医...
  • 3篇菏泽学院
  • 3篇北京昌平区疾...
  • 3篇北京市平谷区...
  • 3篇北京市石景山...
  • 3篇北京市垂杨柳...
  • 3篇北京市房山区...
  • 3篇北京市丰台区...
  • 3篇北京市海淀区...
  • 3篇北京市顺义区...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作者

  • 169篇黄芳
  • 64篇王全意
  • 36篇石伟先
  • 29篇李洁
  • 28篇严寒秋
  • 28篇曲梅
  • 26篇崔淑娟
  • 26篇吴疆
  • 25篇高志勇
  • 24篇刘桂荣
  • 24篇龚成
  • 23篇黎新宇
  • 22篇贾蕾
  • 22篇陈萌
  • 22篇窦相峰
  • 19篇张新
  • 18篇庞星火
  • 18篇李爱华
  • 18篇杨鹏
  • 17篇吕燕宁

传媒

  • 21篇疾病监测
  • 19篇中国卫生检验...
  • 15篇中华预防医学...
  • 15篇国际病毒学杂...
  • 14篇中华流行病学...
  • 9篇中国热带医学
  • 8篇中国预防医学...
  • 6篇中华实验和临...
  • 6篇中华疾病控制...
  • 5篇中华微生物学...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4篇病毒学报
  • 4篇首都公共卫生
  • 3篇中国疫苗和免...
  • 2篇继续医学教育
  • 2篇中华临床医学...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年份

  • 5篇2023
  • 7篇2022
  • 8篇2021
  • 4篇2020
  • 8篇2019
  • 7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10篇2013
  • 15篇2012
  • 25篇2011
  • 21篇2010
  • 14篇2009
  • 11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及其在无传播风险口腔液检测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及其在无传播风险口腔液检测中的应用;本发明同时一种新型冠状病毒重组抗原表位的融合蛋白,所述融合蛋白中包含S蛋白抗原表位、N蛋白抗原表位、M蛋白抗原表位、E蛋白抗原表位,并对上述优势抗原进行优...
黄芳董梅李立东王怡婷谢会黄琪李茂中
高致病性禽流感实验室检测能力评估体系的建立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建立高致病性禽流感实验室检测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以规范评价目前我国禽流感检测能力状况,提高检测能力。方法结合德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可全面评价高致病性禽流感实验室检测能力的量化评估体系。结果建立了以质量管理、实验室设置、仪器设备、人员、检测能力、生物安全、能力验证活动为一级指标的量化评估体系。结论所建立的量化指标,可满足对人间禽流感及动物禽流感两类检测实验室能力评估的需求,形成了较完善的禽流感实验室检测能力评估体系。
石伟先崔淑娟黄芳王全意贺雄
关键词:禽流感实验室
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基因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分析2009-11—02~12—04期间北京市6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咽拭子中病毒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基因特性,了解其基因进化特点,以期对下一步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和重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重症患者样本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样本,利用测序引物扩增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基因,测定核苷酸序列,利用生物信息软件拼接序列;分析重要基因位点,对其进行基因进化、耐药性分析。结果6件测定样本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基因与疫苗株A/California/07/2009(H1N1)核苷酸、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2%及99.5%,有8个血凝素基因的氨基酸发生替换,为65、100、145、185、216、220、338及391位,其中145位位于抗原决定簇A区,220位位于抗原决定簇D区,同时是受体结合位点的后壁;有5个神经氨酸酶基因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为59、106、232、248及365位,其中106、232、248位位于酶活性区域;未发生神经氨酸酶基因275位H→Y的替换。结论北京市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基因与疫苗株A/California/07/2009(H1N1)高度同源,部分血凝素基因、神经氨酸酶基因有氨基酸替换,但其作用不清。所有测定样本未发生对达菲类药物的耐药性突变。
石伟先卢桂兰陈维军刘建荣张兰荣邓海君吴伟力李洁王全意黄芳
关键词:重症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基因特性
北京地区志贺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分子分型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筛选适用于志贺菌不同血清群分子分型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rFR)位点,探索建立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分型方法,应用于菌株的分子特征分析。方法从2001—2009年北京地区痢疾监测中收集到的志贺菌菌株中,根据每年监测到的菌株数量和各种血清型别按15%的比例抽取,共选择180株菌,其中宋内志贺菌50株,福氏志贺菌130株。对18个VNTR位点进行多态性筛选后,保留10个VNTR位点(sh1—sh10)构成3组多重PCR方法进行检测,利用毛细管片段分析对180株菌进行检测和MLVA分子分型。结果筛选的10个VNTR位点在180株志贺菌菌株中等位基因数目为2-11种,多态性分辨系数(D值)为0.158—0.766。在不同血清群间,10个位点的多态性不同,其中s怕在福氏志贺菌、sh2和sh3在宋内志贺菌中均只有1种等位基因。180株志贺菌分成84种MLVA型别,口值为0.967(95%CI:0.956~0.978),其中13C株福氏志贺菌,分成63种型别,命名为TF001-TF063,TF001、TF002和TF005为主要型别,分别为17、16和15株;50株宋内志贺菌,分成21个型别,命名为TS001~TS021,TS002和TS001为主要型别,分别为14、7株。结论初步建立了志贺菌10个VNTR位点MLVA分型方法。通过MLVA分析,揭示志贺菌北京分离株分子型别比较分散,存在多克隆来源。
曲梅张新黄瑛刘桂荣崔志刚李锡太贾蕾黄芳阚飙王全意
关键词:志贺菌属细菌分型技术
北京市一起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疫情调查被引量:51
2007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2006年7月份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疫情原因,探讨食源性寄生虫病在城市暴发的防控措施。方法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福寿螺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共调查了99例住院患者,均曾在北京市某川菜馆就餐,96(96.97%)例患者曾食用凉拌福寿螺,在该川菜馆采集的10份福寿螺样本中,有2份检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期幼虫。结论本次疫情属于生吃半生吃福寿螺螺肉而发生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流行,提示食源性寄生虫病在北方也存在暴发可能。
何战英贾蕾黄芳刘桂荣李洁窦相峰王全意贺雄高志勇杨鹏吴疆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病学
2008-2010年北京市沙门菌血清型和药物敏感分析被引量:30
2011年
目的分析2008-2010年北京市沙门菌血清型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对2008-2010年通过WHO全球沙门菌监测系统及北京市肠道门诊监测系统分离到的沙门菌进行生化试验和血清分型,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法。结果北京市2008-2010年共分离沙门菌菌株220株,分布于39个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菌型,分别占35.00%(77/220)和15.45%(34/220)。191株沙门菌药敏结果显示三代头孢类、二代喹诺酮类抗生素高度敏感,但有耐药菌株出现。氯霉素、四环素、氨苄西林、磺胺异噁唑、链霉素、萘啶酸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萘啶酸耐药性最高,耐药率达51.83%。结论北京市沙门菌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耐药分析提示应加强沙门菌耐药性监测,对合理选择及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
张新刘桂荣黄芳黄瑛李洁王全意曲梅
关键词:沙门菌属血清型耐药性
人鼻病毒的研究进展
2023年
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病原体之一,发病率高,通常引起普通感冒,最近研究发现还可引起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2009—2019年我国HRV检出率约为16.7%,占我国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病原谱的第三位。人群普遍易感,3岁以下儿童感染率最高。根据遗传特点,HRV可分为A、B、C三组,169个基因型。HRV-C与儿童哮喘关系尤为密切。三种病毒的宿主细胞的受体不完全相同,这可能为其临床表现差异的重要原因。HRV感染并未观察到宿主被感染的呼吸道上皮细胞明显坏死,因此,免疫损伤可能是HRV感染的主要致病机制。HRV易与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发生混合感染,其感染可抑制流感病毒的继发感染。HRV-A与HRV-B可进行细胞培养,HRV-C只能采用粘膜类器官进行培养。关于HRV有效药物和疫苗的研发,目前尚无突破性进展。本文对HRV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梳理,有助于HRV感染相关的深入研究和防治策略的制订。
王擎罗明王雪黄芳龚成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基因型
北京某医院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了解北京某医院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的病原学分布及特点,为CAP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1日~2017年10月31日北京市某三级医院425例CAP病人的病原学分布特点。结果 425例CAP病人,253例病原学检测阳性,阳性率59. 5%,其中142例检出支原体,阳性率33. 4%; 125例细菌检测阳性,阳性率29. 4%,其中肺炎链球菌65例,阳性率15. 3%,流感嗜血杆菌46例,阳性率10. 8%; 104例病毒检测阳性,阳性率24. 5%,其中检出甲型流感25例,阳性率5. 9%,副流感病毒18例,阳性率4. 2%,病原体混合感染检出93例,阳性率21. 9%,以支原体混合细菌感染及细菌混合感染为主。各类病原体中以支原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多见。结论支原体为北京某院CAP病人感染的首位病原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次之,甲型流感病毒为首位病毒病原,初步揭示了该院CAP病原学分类特点,为经验性治疗CAP提供病原学依据及参考。
刘艳瑾涂银萍姜巧巧黄芳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支原体肺炎链球菌
不同类型样本在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诊断及研究中的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咽拭子、粪便、血等不同类型标本在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诊断、排毒规律研究中的意义.方法 采集2009年5-6月期间23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的135份样本,其中包括13例患者的99份咽拭子、14份粪便、11份血、1份气管抽取物和另10例患者的10份血.分别应用RT-PCR(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血清抗体.结果 13例患者的99份咽拭子中,首次RT-PCR检测阳性的时间为发病后0~7 d,中位数为1 d;咽拭子RT-PCR检测阳性持续时间为1~15 d,中位数为3 d.4例患者呈现间歇排毒现象.1份气管抽取物RT-PCR检测阳性.14份粪便标本中,8份为RT-PCR检测阳性,阳性率为57.14%,RT-PCR检测阳性的时间为发病后1~4 d,中位数为3 d.21份血标本采集时间为发病后2~9 d,RT-PCR检测阳性为1份,采集时间为发病后7 d,阳性率为4.76%.发病后2~9 d采集的21份血标本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咽拭子、粪便可用于甲型H1 N1流感患者的早期诊断;咽拭子RT-PCR检测阳性的持续时间比粪便长,且呈现间歇排毒情况.甲型H1N1流感存在少量的病毒血症,早期血标本(发病后9 d内)不能检测到抗体.
黄芳石伟先卢桂兰崔淑娟吕艳宁田丽丽钱海昆杨鹏王全意庞星火
关键词:流感病毒A型H1N1亚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对肝炎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问题的探讨被引量:4
2005年
韩莉莉石伟先黄芳周绍莲沈莉刘立荣边新玲吴疆
关键词:实验室生物安全肝炎病毒SARS病毒安全操作出血热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