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新武

作品数:9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科技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油井
  • 4篇采油
  • 4篇抽油
  • 3篇油管
  • 3篇油管接箍
  • 3篇洗井液
  • 3篇接箍
  • 3篇井内
  • 3篇井下作业
  • 3篇机械采油
  • 3篇机械采油井
  • 3篇采油井
  • 3篇抽油泵
  • 2篇油产量
  • 2篇油田
  • 2篇原油
  • 2篇原油产量
  • 2篇盆地
  • 2篇柴达木盆地
  • 2篇储层

机构

  • 9篇重庆科技学院
  • 2篇中国石油青海...

作者

  • 9篇黄新武
  • 3篇魏灿灿
  • 2篇谭勇
  • 1篇周秋沙
  • 1篇房国庆
  • 1篇于航
  • 1篇赵东升
  • 1篇杨敏
  • 1篇谢光辉
  • 1篇赵连臣
  • 1篇李燕
  • 1篇王霞
  • 1篇王宝利
  • 1篇李昱
  • 1篇王勇
  • 1篇梅华
  • 1篇孙晓明
  • 1篇李祖兵
  • 1篇魏昌祥
  • 1篇任连城

传媒

  • 2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2011年沉...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高气油比油井气液分离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气油比油井气液分离系统,包括:设置在井内的套管和设置在套管内部,且从上至下依次通过油管接箍连接的双通道混气液分离器、混气液传输通道总成和进液装置总成,套管的长度等于井口与井底之间的距离;其中,双通道混...
黄新武魏灿灿
文献传递
一种钢丝绳井口密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钢丝绳井口密封装置,包括井口连接体、旋转轴、旋转轴连接体、盘根盒、调节压套、压帽、滚动轴承、上密封盘根和下密封盘根;井口连接体固定在井口上,旋转轴通过滚动轴承设置在井口连接体上,旋转轴可在井口连接体内绕...
任连城黄新武魏昌祥杨敏周秋沙赵连臣谭勇谢光辉
文献传递
高气油比油井气液分离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气油比油井气液分离系统,包括:设置在井内的套管和设置在套管内部,且从上至下依次通过油管接箍连接的双通道混气液分离器、混气液传输通道总成和进液装置总成,套管的长度等于井口与井底之间的距离;其中,双通道混气液...
黄新武魏灿灿
文献传递
英东油田储层四性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通过对英东油田E31、E32储层岩心、录井和试采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结合测井资料分析,明确了该地区E31、E32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及其相互关系,确定出了该区的岩性、电性、物性下限标准,进而为油水层解释和储层评价提供有力的依据。
王勇王宝利黄新武李昱李燕王霞
关键词:储层四性关系
高气油比油井气液分离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气油比油井气液分离系统,包括:设置在井内的套管和设置在套管内部,且从上至下依次通过油管接箍连接的双通道混气液分离器、混气液传输通道总成和进液装置总成,套管的长度等于井口与井底之间的距离;其中,双通道混气液...
黄新武魏灿灿
文献传递
一种有杆抽油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杆抽油装置,包括与电机(15)连接的减速器(17),井内抽油机构,以及电控柜(11),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17)与所述井内抽油机构之间增设连接两者的滚筒升降机构;所述滚筒升降机构包括双滚筒绞车(10)...
黄新武任连城周秋沙魏昌祥
文献传递
柴达木盆地乌南地区N21储集层成岩相与有利区预测
依据岩屑、岩心录井、岩矿资料确定了乌南地区N21储集层主要为粉砂岩与细砂岩、成岩相以碳酸盐胶结相为主,粘土胶结相为次,结合x衍射、电镜、地层测温、镜质体反射率、包裹体等资料确定了孔隙类型以原生孔隙为主、成岩作用主要为胶结...
赵东升李祖兵谭勇黄新武
关键词:储集层成岩相岩石学特征储层预测
文献传递
自动抽吸采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抽吸采油装置,包括绞车(12)、与绞车(12)连接的减速器(12-1)、电控柜(14)、滑轮支座(10)、钢丝绳(7)、以及钢丝绳(7)通过的井口密封装置(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绞车(12)上增设...
黄新武王俊峰林军魏昌祥钟尚仑谢光辉谢东任连城赵连成王建华邱海涛谭勇白建平
文献传递
柴达木盆地英东油田油砂山组沉积微相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岩心观察,结合录井和测井等资料分析,对柴达木盆地英东油田一号构造上盘主要含油层油砂山组的沉积微相类型及平面展布特征和演化进行了仔细研究。结果表明,英东油田主力含油层上油砂山组为辫状河三角洲-浅水湖泊沉积体系。其中上油砂山组(N22-Ⅴ-N22-Ⅻ)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水下分流间湾微相局部发育少量河口坝微相和席状砂微相;下油砂山组上段(N21(K3-K4))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与滨浅湖亚相的过渡沉积,而下油砂山组下段(N21(K4以下))为滨浅湖沉积,主要发育滩坝和滩砂以及滨浅湖泥微相。沉积演化模式总体表现为湖退进积型的沉积特征。
于航黄新武梅华柯王进房国庆孙晓明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沉积微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