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振军

作品数:35 被引量:13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肿瘤
  • 7篇黏液
  • 6篇腹膜
  • 5篇支气管
  • 5篇直肠
  • 5篇直肠肿瘤
  • 5篇黏液瘤
  • 5篇内镜
  • 5篇结直肠
  • 5篇结直肠肿瘤
  • 5篇假黏液瘤
  • 5篇恶性
  • 5篇腹膜假黏液瘤
  • 5篇肠肿瘤
  • 4篇气管
  • 4篇消融
  • 4篇阑尾
  • 3篇蛋白
  • 3篇诊治
  • 3篇黏膜

机构

  • 20篇北京军区总医...
  • 20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5篇魏振军
  • 18篇梁浩
  • 14篇罗继征
  • 11篇李虹义
  • 6篇翟云
  • 4篇杜玉国
  • 4篇宋迎新
  • 4篇张积仁
  • 3篇王向东
  • 3篇周景
  • 3篇黄启阳
  • 3篇盛剑秋
  • 3篇孟江云
  • 3篇刘斌
  • 2篇吴利群
  • 2篇余东亮
  • 2篇何玉琦
  • 2篇白云
  • 2篇杜红
  • 1篇郝从均

传媒

  • 3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武警医学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工业卫生与职...
  • 1篇人民军医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0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阑尾黏液性肿瘤和腹膜假黏液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一67)表达与阑尾黏液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1993年5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42例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手术标本组织蜡块,另取10例单纯性阑尾炎作为对照。应用PV6000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分别检测p53蛋白和Ki-67抗原的表达水平。结果p53蛋白在阑尾黏液性肿瘤中表达阳性率[31.0%(13/42)]高于阑尾炎组[0(0/10)](Xz_4.127,P=0.042),在阑尾黏液腺癌组表达阳性率[40.0%(12/30)]高于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组[8.3%(1/12)1(χ2=4.0218,P=0.044)。形成腹膜假黏液瘤组p53蛋白表达阳性率[45.5%(10/22)]高于无腹膜假黏液瘤组[15.0%(3/20)](χ2=4.5464,P=0.033)。Ki.67抗原在阑尾黏液性肿瘤中标记阳性率[45.2%(19/42)]高于阑尾炎组[10.0%(1/10)1(χ2=4.2374,P=0.039),而Ki-67抗原的表达与性别、年龄、是否形成腹膜假黏液瘤以及肿瘤病理类型等因素均无关(χ2值分别为0.0961、1.5910、1.6155、2.7776,均P〉0.05)。阑尾黏液性肿瘤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组Ki-67标记阳性率高于p53蛋白阴性组(χ2=7.6299,P=0.0057)。结论p53基因的突变与阑尾黏液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Ki-67抗原表达可以反映出阑尾黏液性肿瘤增殖活性,但单独检测Ki.67不能作为鉴别肿瘤良性及判定恶性程度的指标。p53基因突变与Ⅺ.67抗原表达存在相关性,联合检测p53蛋白、Ki-67抗原对于评估阑尾黏液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具有一定意义。
魏振军李虹义梁浩张宏艳郭爱桃
关键词:阑尾肿瘤肿瘤抑制蛋白质P53KI-67抗原
腹膜假黏液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腹膜假黏液瘤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腹膜假黏液瘤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各样本生存期。结果主要症状为进行性腹胀、腹部包块、腹痛等。17例行腹腔减瘤术,3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9例行术后腹腔灌注化疗。总体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79.7%、54.7%、27.3%,中位生存时间120个月。生存因素分析表明阑尾黏液性肿瘤病理类型与预后相关(P=0.012)。结论腹膜假黏液瘤术前确诊困难,综合应用腹部影像学等检查有助于诊断,手术联合腹腔灌注化疗是主要治疗方法,原发阑尾黏液性肿瘤性质影响腹膜假黏液瘤预后。
魏振军李虹义梁浩罗继征
关键词:腹膜假黏液瘤预后单因素分析
BAE治疗咯血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价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56例咯血患者用明胶海绵颗粒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结果 156例患者成功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有效率96.6%(150/156),无效占3.4%(6/156),不良反应以胸痛、肩背痛、上腹痛、下肢酸痛为主,发生率为13.4%(21/156),1例出现脊髓动脉误栓,导致下肢截瘫,因治疗及时,半年后完全康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一种快速、有效、安全、微创的治疗咯血的方法。
杜玉国魏振军路军良陈杭薇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咯血临床疗效安全性
以孤立性肺转移灶为首发症状的结肠癌1例被引量:1
2012年
结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肝脏和肺脏是最多见的远处转移脏器,其中以肺脏为首发转移部位的相对少见。本例以孤立性肺转移灶为首发症状。
魏振军李虹义罗继征宋迎新王仑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肿瘤转移
62例广基结直肠锯齿状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广基锯齿状腺瘤(SSA/P)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结直肠广基锯齿状腺瘤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资料。结果结直肠广基锯齿状腺瘤以单发型多见(90.3%),占同期检出全部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19.4%(62/320)。内镜下形态以扁平型和广基型息肉居多(分别占55.9%和19.1%),病变直径>10 mm占30.9%;左半和右半结肠病变分别为45.6%和54.4%,左半和右半结肠的病变形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751,P=0.08)。LST型息肉和直径>10 mm的病变更多位于右半结肠(χ2分别为4.867,10.069,P均<0.05)。伴中度以上细胞异型增生2例,局部癌变1例。结论结直肠SSA/P内镜下形态及分布部位均有其自身特点,结合组织学形态有助于SSA/P的诊断。
魏振军杜玉国余东亮盛剑秋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结肠镜检查
Dieulafoy病33例分析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5年来我院确诊的33例Dieulafoy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结果21例患者首次内镜下止血成功,未发生再出血,4例内镜下止血效果不佳,行栓塞治疗或外...
刘斌刘建平王向东翟云魏振军梁浩
文献传递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院内小暴发流行的感染分布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通过分析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临床感染分布与耐药性,探讨该菌小暴发流行的合理治疗与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干部病房中小暴发流行的11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其开展感染细菌检测与药敏试验,并依据检测结果给予针对性干预操作。结果本组11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标本多来源于血培养中,其感染构成比为54.5%,显著高于其他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较高,与其他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经临床干预后其感染情况均获得良好的控制效果,无原发病加重或死亡发生,经临床改善措施实施后无新发病例出现。结论本次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院内小暴发流行患者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经药敏试验后给予适当处理获得了良好的改善效果。
杜玉国魏振军罗继征
关键词: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药性
32例阑尾黏液腺癌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腺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自1987年9月至2005年12 月间收治的32例阑尾黏液腺癌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采用 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CHISS 200...
魏振军梁浩
文献传递
3例石棉致恶性间皮瘤报告
2009年
通过3例来自同一地区,甚至同一个大家庭的恶性间皮瘤患者,探讨因接触石棉导致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提示,应加强对接触石棉人群的健康监护,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恶性间皮瘤。
宋迎新魏振军雷莉吴利群罗继征
关键词:恶性间皮瘤
16~22岁新兵毒力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特点
2009年
目的调查16~22岁新兵中毒力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部队卫生防病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某部新兵248人进行一般状况及胃肠疾病等情况的问卷调查,并测定血清中毒力菌株幽门螺杆菌抗体(CagA-HP-IgG)。结果16~22岁新兵中毒力菌株阳性检出率为46.8%,饮用地下水者(感染率43.3%)与饮用河湖/池塘/沟渠水者(感染率59.2%)之间存在差异(P<0.05);不吸烟者(感染率37.2%)与吸烟者(感染率51.1%)之间存在差异(P<0.05);有胃肠道症状者(感染率53.5%)与无胃肠道症状者(感染率37.7%)之间存在差异(P<0.05);有集体生活史者(感染率55.9%)与无集体生活史者(感染率38.8%)之间存在差异(P<0.01)。结论新兵中毒力菌株感染率较高,可能与饮用水源、吸烟、胃肠道症状及集体生活史有关。提示净化水源、控制吸烟、改善居住条件有助于降低部队毒力菌株感染与流行。
刘斌魏振军翟云梁浩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