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樱

作品数:15 被引量:7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动脉
  • 4篇血管
  • 4篇造影
  • 3篇低剂量
  • 3篇多层螺旋CT
  • 3篇血管造影
  • 3篇血管造影术
  • 3篇造影术
  • 3篇下肢动脉
  • 3篇肺动脉
  • 2篇动脉成像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图像
  • 2篇图像质量
  • 2篇伪影
  • 2篇梗死
  • 2篇管电流
  • 2篇房颤
  • 2篇肺癌

机构

  • 15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5篇高樱
  • 11篇周旭辉
  • 9篇严超贵
  • 5篇李树荣
  • 4篇周淑琴
  • 4篇林玲
  • 4篇冯玉
  • 3篇彭振鹏
  • 3篇杨旭峰
  • 1篇李向民
  • 1篇李子平
  • 1篇李美芝
  • 1篇罗小梅
  • 1篇林少春
  • 1篇马玲
  • 1篇王霁朏
  • 1篇万芸
  • 1篇王瑶
  • 1篇赵静
  • 1篇朱莹

传媒

  • 4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 2篇中外医疗
  • 2篇世界复合医学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2010中华...

年份

  • 5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管电流调制技术在下肢血管CTA的应用
目的:本研究应用管电流调制技术降低下肢血管CTA的照射剂量,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下肢血管多层螺旋CT扫描中降低照射剂量的价值。方法:随机分组各40例。Aquilion 64层CT,常规剂量组:120kV,250mA;...
严超贵周旭辉杨旭峰高樱罗小梅
文献传递
MDCT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意外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及影响因素
2015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消化道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行常规MD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时意外检出肺动脉栓塞(UPE)的检出率、基本人口资料特征以及首次诊断时影响检出率的因素。【方法】搜集确诊消化道恶性肿瘤且行常规胸部增强检查的住院患者1 974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统计发生肺栓塞(PE)的患者,计算患者栓塞指数,记录栓塞部位、栓塞范围。发生PE的患者根据是否有症状分为有症状(14例)及无症状组(44例),根据首次诊断结果分为真阳性组(27例)和假阴性组(31例)。【结果】5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住院病人并发UPE。UPE检出率为2.94%,平均年龄(62.2±1.4)岁,各类肿瘤检出率顺序为肛管癌(25%)、胰腺(6.12%)、胃(4.11%)、小肠(2.78%)、大肠(2.59%)、食管(0.96%),病理组织学类型以腺癌为主(86.21%)。有症状PE患者多为中央型及双侧的肺栓塞。首次诊断真阳性率为46.55%(27例),有症状、严重型、中央型及双侧肺动脉栓塞更容易在首次诊断中检出。【结论】临床症状、肺动脉栓塞指数、栓塞部位、栓塞范围等因素影响UPE的检出率。
王瑶高樱周倩林玲周旭辉
关键词:消化道恶性肿瘤检出率MDCT
低剂量扫描在多层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下肢动脉成像中应用低管电压(kVp,100kV)设置和管电流调制减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连续选取需行下肢动脉造影的患者61例,按随机数表随机分为A组(120kV)、B组(100kV)、c组(100kV+管电流调制)。比较3组患者的图像客观评价指标、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以及辐射剂量。c组进-步按体重指数(BMI)分为c1组(BMI〈24.9kg/m2)及c2组(BMI≥24.9kg/m2),比较2组患者间的辐射剂量。结果3组患者的主.髂部轴位、容积再现(VR)、最大强度投影(MIP)图像的主观质量评分均在良好以上,且3组图像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3组的有效吸收剂量分别为8.20、5.36和7.48mSv;B组较A组有效吸收剂量减低约34.6%,C组较B组有效吸收剂量增加约39.5%,且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1组和c2组有效吸收剂量为7.11和9.69mSv,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3,P〈0.05),c1组较c2组有效剂量减低约26.6%。C1组较A组有效剂量减低13.3%(Z=-2.822,P〈0.05),但较B组有效剂量增加了32.6%(Z=-3.900,P〈0.05);C2组较A组有效吸收剂量增加18.2%(P〉0.05),较B组有效剂量增加了80.8%(Z=-3.426,P〈0.05)。结论下肢动脉MSCTA运用低kVp设置(100kV)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其应用是可行有效的;低kVp设置(100kV)结合管电流调制技术仅对特定人群(体重指数〈24.9kg/m2)具有减低辐射剂量的价值。
周淑琴陈一鸣李树荣彭振鹏高樱严超贵周旭辉
关键词:多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术低剂量
心周脂肪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
2014年
【目的】探讨心周脂肪(EAT)与心房颤动(AF)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用MDCT测量34例心房颤动患者和30例窦性心律患者(SR)的心周脂肪容积(EATV)、左心房—食管间隙脂肪厚度(LA-ESOFT)和左心房容积(LAV)。在所有患者中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了基线变量后分析EATV、LA-ESOFT和AF的相关性。【结果】AF组患者LA-ESOFT(mm)较SR组增加(1.69±0.71 vs 1.06±0.70,P<0.05);AF组患者LAV(mL)较SR组增大[140.0(101.5,170.5)vs 97.0(86.8,112.5),P<0.05];AF组患者EATV(mL)较SR组增加(123.81±48.02 vs 103.64±35.40,P>0.05)。在所有患者中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了基线变量后,分析显示LA-ESOFT与AF发生相关(Odds Ratio:3.470;95%confidence interval:1.242-9.717)。【结论】LA-ESOFT很可能是独立于年龄、体格指数和左心房增大与AF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
周旭辉林玲高樱严超贵李树荣李子平
关键词:心房颤动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综合征CTCA表现的分折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综合征的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DCTCA)表现并复习文献,以期提高对该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3例经手术证实的ALCAPA综合征患者的CTCA表现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均于术前行CTCA检查,其中2例于术后各复查1次CTCA。【结果】3例患者术前CTCA检查均可清晰显示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与术中所见相符;其中2例患儿出生后不久开始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CTCA示双侧冠状动脉未见扩张,左心室增大,符合"婴儿型";1例患儿婴儿期无症状,CTCA可见右侧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扩张迂曲,左、右冠状动脉间见多条侧枝血管吻合,符合"成人型";1例患者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及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合并左肾重复畸形。【结论】CTCA技术是ALCAPA综合征诊断、分型及术后随访的重要手段。
林玲高樱严超贵彭振鹏周旭辉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梗死
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道异物诊断中的应用意义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小儿气道异物诊断中运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8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5例小儿气道异物患儿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和多层螺旋CT扫描,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检查,Ⅰ型、Ⅱ型以及Ⅲ型异物的CT轴位+后处理、CT轴位以及X线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5/5)、97.78%(44/45)、93.33%(14/15);100.00%(5/5)、93.33%(42/45)、73.33%(11/15);20.00%(1/5)、64.44%(29/45)、46.67%(7/15);同时,CT轴位+后处理的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诊断和CT轴位检查(P<0.05)。经MPR分析,65例均出现异常密度影,其40例为等密度影,占61.54%,同时,在CTVB图像中,可见4例支气管或气管正常,占6.15%,36例支气管或气管出现不完全阻塞,占55.38%,25例支气管或气管出现完全阻塞,占38.46%。结论临床上给予小儿气道异物患儿多层螺旋CT扫描+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高樱冯玉周旭辉严超贵
关键词:气道异物小儿多层螺旋CT后处理
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与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与临床价值。方法于2016年1月—2018年8月对该院收治的临床可疑早期肺癌的患者100例进行观察和分析,全部患者接受常规剂量与低剂量肺部CT平扫,由两名高年资放射医师在不知病理结果的前提下分别独立阅片,对比不同剂量CT扫描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常规剂量CT与低剂量CT对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97.00%、96.00%,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7±1.1)分、(3.6±0.9)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3,P=0.906;t=1.861,P=0.062)。但是低剂量CT的权重CT剂量(CTDIw)为(1.9±0.5)mGy、有效辐射剂量(0.8±0.2)mSv均低于常规剂量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072、142.232,P<0.05)。结论不论是常规剂量CT还是低剂量CT检查,都具有相当的诊断价值,但是低剂量肺部CT扫描可避免患者接受过多的辐射剂量,值得临床借鉴普及。
冯玉高樱朱莹李向民杨旭峰
关键词:低剂量CT扫描技术早期肺癌
320排CT去金属伪影技术(SEMAR)对颌面部金属植入患者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320排CT去金属伪影技术(SEMAR)对颌面部金属植入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近半年来(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22例颌面部金属植入病例,均行320 排 CT容积扫描,获得容积数据,并运用...
严超贵杨旭峰高樱
关键词:金属伪影螺旋CT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肺静脉闭塞伴肺梗死的CT征象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并发肺静脉闭塞所致肺梗死患者的CT征象,提高临床医师和影像学医师对该并发症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并发肺静脉闭塞导致肺梗死的2例心房颤动患者的胸部CT表现,并对其诊断机制进行探讨。【结果】2例患者均因心房颤动曾行射频消融术治疗。例1术后1周起出现非特异性呼吸系统临床症状,术后第6周胸部CT检查显示肺内多个片状实变影散在分布于肺内,边界模糊,实变影周边见小叶间静脉增粗,符合静脉性肺梗死急性出血期改变。例2术后3年出现非特异性呼吸系统临床症状,多次胸部CT检查显示左上肺叶内多个结节状、片状密影呈此消彼长改变,伴小叶间隔增厚,左肺上叶脏层胸膜明显增厚,符合静脉性肺梗死慢性期改变,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并发肺静脉闭塞导致的急性和慢性静脉性肺梗死的胸部CT征象不同,熟悉其基本表现和相关病理基础有助于提高对该并发症的认识。
冯晓荣谢秋霞高樱周旭辉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肺梗死
多层螺旋CT分析周围型肺癌形态学特征—MPR正交重组切面结合MIP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后处理图像(MPR正交重组切面结合MIP)对周围型肺癌形态学特征的显示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75例(男:女=36:39;平均年龄:60.0岁)术前行64排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周围型肺癌的孤立性肺结节。记录结节形态学特征(边缘,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分别在横断位,冠、矢状切面及MPR正交重组切面结合MIP(5 mm)图像上的显示率、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PR平行肺门支气管血管束方向5 mm MIP明显提高肺结节血管集束征的检出率(N5mm MIP=27(36%)vs.N横断=13(17%),P≤0.007)及胸膜凹陷的检出率(N5mm MIP=57(76%)vs N横断=48(64%),P≤0.003)但对于结节毛刺的检出明显低于其他切面(P≤0.004);MPR垂直肺门支气管血管束方向切面对结节边界、边缘、分叶征、胸膜凹陷及毛刺征与其他几种切面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综合分析不同切面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准确诊断率(71%)明显高于单纯依赖横断面图像(52%,P<0.05)。【结论】MPR平行肺门支气管血管束方向5 mm MIP明显提高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的检出率,有助于提高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高樱王霁朏周旭辉赵静
关键词:肺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