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伟

作品数:8 被引量:67H指数:4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化工机械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理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粉尘爆炸
  • 2篇爆轰
  • 2篇爆轰波
  • 1篇倒圆角
  • 1篇点火
  • 1篇点火能量
  • 1篇电极
  • 1篇电极材料
  • 1篇电容
  • 1篇电容器
  • 1篇电容性
  • 1篇电容性能
  • 1篇多特征融合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石墨
  • 1篇石墨化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数值模拟研究
  • 1篇碳片

机构

  • 5篇大连理工大学
  • 4篇东京大学
  • 2篇南京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公安部四川消...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 1篇大连理工安全...

作者

  • 8篇高伟
  • 3篇荣建忠
  • 2篇闫兴清
  • 2篇潘峰
  • 2篇喻健良
  • 2篇曹卫国
  • 2篇高远
  • 1篇姚卫
  • 1篇徐森
  • 1篇李岳
  • 1篇姚嘉杰
  • 1篇牟宏霖
  • 1篇土桥律
  • 1篇梁济元
  • 1篇汪箭
  • 1篇骆艳华
  • 1篇饶国宁
  • 1篇李键
  • 1篇圆井道也

传媒

  • 3篇爆炸与冲击
  • 2篇燃烧科学与技...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石油化工设备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年份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高浓度氩气稀释气体爆轰波临界管径和临界间距关系被引量:4
2015年
建立圆管及环形管道系统研究临近极限下爆轰波在管道内传播失效机理。选用C2H2+2.5O2+70%Ar气体,采用光纤探针测量爆轰波在管道内传播速度,用烟迹法记录管道内爆轰波胞格结构。结果表明:初始压力远大于爆轰极限压力时,爆轰波在管道内以稳定速度传播;随着初始压力的减小,爆轰波速度逐渐降低;当初始压力一定时,爆轰波速度随着管道尺寸的减小而逐渐减小;当初始压力达到临界压力时,爆轰波在进入到管道内后其速度会逐渐衰减直至爆轰波完全失效。对于不同几何尺寸的圆管与环管,通过引入无量纲参数d/λ及w/λ(d为圆管管径,w为环管间距,λ为爆轰胞格尺寸)得出,爆轰波在管道内传播的临界圆管直径为环形间距的2倍,与理论模型结果相吻合,验证了稳态气体基于爆轰波波面曲率的失效机理。
喻健良高远闫兴清高伟
粒径分布对有机粉尘爆炸中火焰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采用高速摄影及带通滤波片相结合的方法,记录并分析了火焰在开放空间两种不同粒径分布硬脂酸粉尘云中的传播特性.实验中,通过控制喷嘴压力形成两种典型粒径分布的硬脂酸粉尘云.实验发现,火焰在两种不同粒径粉尘云中传播时,具有明显不同的火焰前锋结构特征,即连续火焰前锋和离散火焰前锋.在较小粒径分布粉尘云中传播时,火焰前锋形状规则、连续,燃烧反应区均匀一致,类似于预混燃烧现象;而在较大粒径分布粉尘云中传播时,火焰前锋黄色发光区周围分布着离散的蓝色亮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CH辐射放大图像揭示了粉尘云离散火焰前锋的形成机理.理论模型的分析结果证明了粒径小于58,μm的粒子质量浓度是决定能否出现离散火焰前锋的关键参数.
高伟圆井道也荣建忠牟宏霖
关键词:粉尘爆炸粒径分布
初始压力对爆轰波在管道内传播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建立爆轰管道研究不同初始压力下爆轰波在管道内传播规律.选用CH4+2O2气体,采用光纤探针测量爆轰波在管道内的传播速度,采用烟迹法记录爆轰波胞格结构.结果表明:爆轰波在管道内传播时出现5种不同传播模式,分别为稳态式、快速波动式、结巴式、驰振式与失效模式.在稳态传播模式下,爆轰波局部速度波动很小且平均速度接近理论爆轰CJ速度,并呈现多头胞格结构.随着初始压力的降低,爆轰波局部速度波动增加且其平均速度产生衰减.在驰振式爆轰解耦处,爆轰波胞格结构消失,过载爆轰时,重新形成胞格结构.进一步降低初始压力至爆轰失效时,则无胞格结构.
喻健良高远闫兴清高伟
关键词:爆轰波胞格结构
气流特征对水平长管内石松子粉尘爆炸火焰结构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为探索气流特征对水平长管内粉尘爆炸火焰结构的影响,对采用加压送气传输方式形成的石松子粉尘云经静电引燃后其火焰在水平长管内的传播特性进行实验。利用热线风速仪测量不同气流条件下沿管径方向的速度分布和湍流强度分布,采用高速摄像系统记录了火焰在水平管道内的传播过程。实验观察到,即使管内石松子粉尘质量分数相同,仍然会出现2种不同类型的火焰结构:一种类型火焰轮廓规则、清晰,火焰中心为连续的黄色发光区并由红色边缘火焰包裹;另一种类型火焰空间离散,火焰发光区局部存在,散乱地呈现不规则状态。详细分析不同气流条件对火焰结构的影响。
高伟阿部俊太郎荣建忠土桥律
关键词:粉尘爆炸火焰传播速度
煤粉尘爆炸过程中火焰的传播特性被引量:26
2014年
为了揭示煤粉尘爆炸过程中火焰传播特征,采用2种不同质量分数挥发分的煤粉在半封闭竖直燃烧管中进行实验。分别使用高速摄影装置和红外热成像装置记录火焰传播过程和空间的温度分布情况,并分析2种煤粉尘云的火焰传播速度和温度曲线。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火焰在挥发分质量分数高的煤粉尘云中的传播速度和火焰温度要高于其在挥发分质量分数较低的煤粉尘云中的。煤粉尘云的体积质量和点火能量也影响着火焰的传播过程,随着煤粉尘云体积质量的增大,火焰的传播速度和火焰温度整体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传播的后半段火焰速度出现震荡现象;随着点火能量的增大,火焰在煤粉尘云中的传播速度和最高温度也相应升高。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特定条件下火焰传播速度和温度的经验公式。
曹卫国徐森梁济元高伟潘峰饶国宁
关键词:点火能量火焰温度粉尘爆炸
承压设备接管结构对气体泄放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2015年
根据承压设备气体超压泄放研究中泄放接管的结构往往被忽略的现状,对插入型接管、平齐式接管、倒圆角接管这3种常用泄放接管结构进行模拟分析,得出3种接管结构在其不同结构尺寸、不同亚临界条件和临界条件下的泄放规律,并将其与ISO标准综合泄放系数比较,分析其适用条件。结果表明,亚临界条件下,插入型接管结构的插入管长对泄放没有影响,倒圆角接管结构的圆角半径与泄放系数保持线性正相关。在临界条件下,插入型接管结构在插入管长80-100mm内对泄放阻碍明显,管长再增加则对泄放无影响;倒圆角型接管圆角半径在35-50mm时,对实际泄放有参考意义。同时发现国际标准规定的插入型接管结构的泄放系数(0.68),在亚临界条件下存在部分不安全泄放,但临界条件下偏保守;平齐式接管泄放系数(0.73)和倒圆角接管泄放系数(0.80)在临界条件下都将引起不安全泄放,临界条件下较合理。
李岳李键高伟姜一昌李典肖飞宋晨
关键词:承压设备
基于多特征融合技术的火焰视频探测方法被引量:18
2013年
为了提高现有火焰视频探测技术的有效性,对火焰候选区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进行了提取,引入并改进了统计地形特征的纹理描述方法.基于神经网络算法,分析了共计57个火焰图像特征,如颜色、边界粗糙度和圆形度,通过将多特征进行融合以达到准确快速地识别火焰图像的效果.笔者利用多种场景下的视频录像以及现场实时监控场景进行了系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火灾视频探测系统具有较快的图像处理速度和较高的探测率.
荣建忠姚卫高伟姚嘉杰陈娟汪箭
关键词:BP神经网络多特征融合
惰性盐辅助合成介孔石墨化碳片及其电容性能
2014年
以惰性盐KCl为模板、硝酸镍为金属催化剂镍源、葡萄糖为碳源,通过碳化处理制备了介孔石墨化碳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比表面测试仪对介孔石墨化碳片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碳片形成的机理,采用三电极测试体系研究了介孔石墨化碳片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10 g KCl制备的碳片比表面积最大(989 m2·g-1),在6 mol·L-1KOH电解液中,当电流密度为0.5 A·g-1时,比电容达到180 F·g-1;当电流密度达到10 A·g-1时,比电容维持在148 F·g-1,显示了电极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在10 A·g-1条件下,2 000次循环充放电测试后电容没有发生衰减,展示了在超级电容器方面的应用潜力。
曹卫国高伟彭于怀骆艳华潘峰
关键词:介孔碳片电极材料超级电容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