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伟

作品数:161 被引量:1,337H指数:26
供职机构: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13篇学位论文
  • 8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农业科学
  • 34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水利工程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理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生物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8篇土壤
  • 19篇施肥
  • 19篇肥料
  • 18篇养分
  • 16篇流域
  • 15篇蔬菜
  • 10篇玉米
  • 10篇菜田
  • 9篇有机无机
  • 8篇滇池
  • 7篇有机无机肥
  • 7篇设施菜田
  • 7篇无机肥
  • 6篇氮素
  • 6篇水环境
  • 6篇土壤养分
  • 5篇养分管理
  • 5篇养分吸收
  • 5篇黄瓜
  • 5篇改良剂

机构

  • 61篇天津市农业资...
  • 37篇北京大学
  • 2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4篇云南大学
  • 12篇天津市农业科...
  • 9篇中国人民大学
  • 8篇安徽师范大学
  • 4篇河北省农林科...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学研究院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昆明市环境科...
  • 2篇北方工业大学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青海师范大学
  • 2篇云南省环境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37篇高伟
  • 41篇李明悦
  • 18篇朱静华
  • 17篇高贤彪
  • 17篇黄绍文
  • 16篇唐继伟
  • 15篇宁晓光
  • 15篇高宝岩
  • 15篇郭怀成
  • 12篇杨军
  • 11篇廉晓娟
  • 10篇周丰
  • 9篇赵秋
  • 7篇王西琴
  • 7篇王玉军
  • 7篇任顺荣
  • 7篇金继运
  • 7篇李玉华
  • 6篇后希康
  • 6篇邵玉翠

传媒

  • 12篇植物营养与肥...
  • 12篇环境科学学报
  • 9篇天津农业科学
  • 7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湖泊科学
  • 3篇华北农学报
  • 3篇天津农林科技
  • 3篇Agricu...
  • 2篇地理研究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科技成果
  • 2篇水利科技与经...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系统工程理论...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3篇2021
  • 9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10篇2016
  • 11篇2015
  • 12篇2014
  • 20篇2013
  • 18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1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期定位肥料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2年(1979-2010年)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分析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长期的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及碱解氮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尤其是采用有机无机配合施用和氮磷钾配...
高伟杨军任顺荣邵玉翠
关键词:土壤肥力施肥处理理化性质作物产量
低真空高能电子反射衍射仪及其在材料和材料表面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该文阐述了如何利用一台工作在低真空条件下的型号为YBWIA扫描电子显微镜改造成高能电子反射衍射仪(RHEED).利用该台高能电子反射衍射仪的衍射花样对GdZnTe、HgCdTe以及Si半导体材料的表面结构进行测定,证实了...
高伟
不同施肥处理和茬口对设施黄瓜产量及养分累积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以设施黄瓜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和茬口对设施黄瓜产量、养分吸收规律及肥料的农学效应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茬口黄瓜最佳施肥(OPT)处理产量高于农民常规施肥(FP)处理,但是二者差异均不显著;从经济效益角度上看,由于OPT处理肥料投入量少,降低了黄瓜种植的成本,其经济效益显著高于FP处理。从养分累积上看,由于FP处理施磷量较高,导致黄瓜对磷的累积量较高,但是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却较低;冬春茬设施黄瓜钾素是主要限制因子,其次是磷,氮素对其影响最小,而春茬黄瓜,氮素是主要限制因子。
高宝岩高伟李明悦郑春莲
关键词:黄瓜不同茬口养分累积肥料利用率
医用高分子的降解问题和表面动态性能的表征
高伟
关键词:医用高分子体外降解聚醚聚氨酯
氮、磷、钾对设施蔬菜产量及养分循环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肥料浪费,研究氮、磷、钾肥施用对蔬菜产量的影响,以及氮、磷、钾肥在蔬菜、土壤中累积量。进行一个周年轮作设施番茄、菜花、芹菜田间施肥试验。当番茄、菜花、芹菜不施N、P、K肥时,减产6.0%~13.8%,年总收入分别减少39220元/hm2、36902元/hm2、22023元/hm2;氮、磷、钾素是蔬菜产量的限制因子。蔬菜中N吸收量:番茄和菜花>芹菜,P吸收量:菜花>番茄和芹菜,K吸收量:番茄>芹菜>菜花;番茄果实中氮吸收量低于菜花果实氮吸收量,植株氮吸收量也低于菜花植株。而果实中磷、钾的吸收量是高于植株,并且钾吸收量明显高于植株。氮、磷、钾吸收总量顺序为菜花>番茄>芹菜。番茄、菜花和芹菜收获后的土壤氮、磷、钾含量均高于种植前的土壤含量;受底施有机肥的影响,番茄土壤中残留氮含量、芹菜土壤残留磷含量都高于基础土壤含量2倍以上;菜花没施有机肥,土壤残留氮、钾含量低于番茄和芹菜。土壤残留磷含量比较高,造成资源浪费,也污染土壤环境。
朱静华李玉华李明悦高伟
关键词:土壤残留
长江经济带人为磷输入驱动效应多时空测度被引量:2
2020年
磷是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关键营养元素,定量评估磷输入驱动效应是区域营养盐管理的重要基础。该研究基于人类活动净磷输入(NAPI)模型评估了1952-2016年长江经济带人为磷输入强度变化,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定量解析了NAPI的5个相关驱动因子效应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人为磷输入在研究期间增长了3 217 Gg,分别经历了指数和线性2个增长时期,磷输入热点区域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2)人口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是NAPI增长的主要驱动因子,其中经济水平效应的贡献最大,占77.8%,其次为人口效应;(3)驱动因子对NAPI的作用可随时间发生变化,以2010年为界,经济水平效应由正效应变为负效应,而磷输入强度因子则从负效应变为正效应;(4)东部地区的驱动因子效应变化超前于中西部,经济增长可能重新成为中西部NAPI的正向驱动因子。
蔡梓灿王晟陈岩高伟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LMDI驱动力
ASI法在葡萄推荐施肥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ASI法在葡萄推荐施肥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试验区土壤N、P、Mn、Zn、S变异较大,测试值变异系数在35.1%~63.3%之间。基于ASI法的葡萄推荐施肥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幅度增加葡萄产量,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推荐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葡萄增产幅度为13.7%~14.8%,增收幅度为17040~17820元/hm2。
李明悦朱静华廉晓娟高伟王艳
关键词:推荐施肥葡萄
太湖流域西苕溪1955~2008年径流量突变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西苕溪是太湖的主要入湖河流之一,也是流域主要的水源地,对支持太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径流量时间序列资料,应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了西苕溪1955-2008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并论述了造成径流量突变的原因。结果表明:近年来西苕溪发生了两次径流量突变,分别发生在1966年和1990年;造成径流量突变的主要原因是降雨量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对较小;从径流量变化趋势看,西苕溪径流量具有明显的变化周期,呈现显著的丰枯交替特点,但总体来看,西苕溪径流量没有发生显著上升或下降趋势。
高伟王西琴刘江帆
关键词:突变分析径流量MANN-KENDALL检验非参数检验
我国北方不同地区玉米(Zea mays L.)养分吸收与利用研究
从2006年~2007年通过在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华北地区(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西北地区(陕西、新疆、甘肃镇原、甘肃武威)进行大田试验,在统一玉米品种(郑单958)的前提条件下(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新疆...
高伟
关键词:玉米养分吸收气候条件
文献传递
氮素对甘蓝产量、硝酸盐含量及氮吸收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保证蔬菜食用安全,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甘蓝产量、硝酸盐含量和氮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是提高甘蓝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各处理与N1处理比较,可增产9.2%以上,特别是处理N3,N4,N6,N7分别增产23.7%,20.9%,13.9%,34.8%;外叶硝酸盐含量是内叶(可食部分)的3倍左右,外叶和内叶(可食部分)中硝酸盐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甘蓝结球可食部分可以生吃,外叶部分硝酸盐含量较高,只能熟食;施N为162 kg/hm2是甘蓝最佳施氮量,可食部分中氮吸收量远远高于外叶,处理N7可食部分氮累积量最高;处理N1,N2氮素施用量表现为亏缺,其他处理氮素施用量都表现为盈余,并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的盈余量增多(处理N7除外);耕层土壤(0~20 cm)硝酸盐含量高于20~40 cm土层土壤,各土层中硝酸盐含量不稳定。
朱静华高伟李明悦李玉华
关键词:甘蓝不同施氮量硝酸盐含量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