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4篇愈合
  • 4篇内皮
  • 4篇骨折愈合
  • 3篇胫骨
  • 3篇疗效
  • 3篇骨髓
  • 3篇大鼠胫骨
  • 2篇型胶原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愈合过程
  • 2篇再内皮化
  • 2篇神经生长
  • 2篇神经生长因子
  • 2篇神经支
  • 2篇神经支配
  • 2篇去神经
  • 2篇去神经支配
  • 2篇祖细胞

机构

  • 10篇北华大学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马钢集团控股...
  • 1篇吉林市第六人...

作者

  • 14篇马骋
  • 8篇高岩
  • 7篇苟三怀
  • 7篇何仿
  • 5篇肖海军
  • 4篇欧阳跃平
  • 3篇吕冬燕
  • 3篇刘岩
  • 2篇刘同库
  • 1篇荆学兵
  • 1篇李苏皖
  • 1篇曹东
  • 1篇刘艳
  • 1篇钱齐荣
  • 1篇卜海富
  • 1篇张立岩
  • 1篇聂影
  • 1篇王健
  • 1篇宋艳波
  • 1篇刘岩

传媒

  • 7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1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的手术入路疗效比较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后三种手术入路疗效的比较。方法我们对2000年9月~2004年10月间收治的47例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三组:前路入路组、后路入路组、前后联合入路组,比较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6~12个月随访,比较三组间手术前、后的Frankel的分级变化和ASIA评分改变。三组术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和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均较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两两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最彻底,但其预后与单纯前路减压内固定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是过伸性颈椎颈髓损伤首选的手术方式,后路是辅助的手术方法,而前后联合入路应谨慎选用。
何仿苟三怀马骋欧阳跃平刘岩
关键词:过伸性损伤颈椎手术方式
地奥心血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前研究表明粥样斑块内存在VEGF和VCAM-1表达,并且两者均可造成斑块稳定性下降和局部血栓形成,导致临床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本研究观察了ACS患者血清VEGF和sVCAM—1水平与ACS的相关性和纯中药制剂地奥心血康对于ACS患者血清VEGF和sVCAM-1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ACS患者血清VEGF和VCAM-1水平明显升高,ACS患者早期使用地奥心血康治疗即可获得一定的增加粥样斑块稳定性的效果。
高岩马骋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地奥心血康
单纯DHS与DHS联合粗隆拉力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被引量:25
2006年
何仿马骋苟三怀刘岩欧阳跃平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拉力螺钉DHS疗效差异
大鼠胫骨骨折愈合过程中Ⅰ、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失神经状态下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揭示失神经骨折愈合中Ⅰ、Ⅱ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神经系统对骨折愈合机制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5/1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室及细胞生物教研究室完成。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20只。单纯左胫骨骨折组(胫骨骨折组),于左胫骨前弓状缘上0.3cm上1/3处咬断胫骨,从胫骨平台前缘插入一根直径0.8mm克氏针,制成胫骨骨折模型。T10脊髓完全性损伤并左胫骨骨折组(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横断切除T10段脊髓约0.3cm,制成T10脊髓完全性损伤大鼠胫骨骨折模型制备。分别于伤后1,2,4,5周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骨痂中Ⅰ、Ⅱ型胶原的蛋白表达。结果:4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伤后第1周,两组Ⅰ、Ⅱ型胶原均有表达,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两种胶原的表达程度均高于胫骨骨折组;伤后第2周,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Ⅱ型胶原的表达达到峰值,高于胫骨骨折组(39.45±0.99,29.45±0.85,aP<0.05);伤后第4周,胫骨骨折组Ⅰ型胶原表达量达峰值,高于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31.69±1.42,26.33±1.11,aP<0.05),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Ⅱ型胶原仍有高表达;伤后第5周,胫骨骨折组、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Ⅰ、Ⅱ型胶原表达下降(Ⅰ型胶原2组依次为:20.32±0.56,13.57±0.44;Ⅱ型胶原2组依次为6.34±0.21,12.58±0.44)。结论:神经系统可能通过调节Ⅰ、Ⅱ型胶原的分泌而影响骨折愈合。
马骋苟三怀何仿肖海军
关键词:去神经支配骨折愈合
健康人及肩峰撞击症患者肩峰下空间宽度的三维测定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 对健康人及肩峰撞击症患者的上臂主动和被动外展过程中的肩峰下空间宽度进行三维测定,分析肩峰撞击症患者潜在的冈上肌功能缺陷。方法 用开放MRI对 10例健康受试者和 10例肩峰撞击症患者在臂外展过程中,有或无肩部肌肉参与下进行肩部成像。在成像过程中,在肱骨远端施加一个 10N的外展力,三维图像重建后,测出最小的肩峰-肱骨距离。结果 在健康志愿者中, 外展 60°时,肌肉的参与会导致肩峰-肱骨距离减少( -32%,P<0 05),而在外展 120°时,此距离则增加 ( +44%,P<0. 05)。外展 90°时,肌肉的参与未造成肩峰-肱骨距离变化。然而在 10例肩峰撞击症患者中,肌肉的活动导致肩峰下空间宽度较正常的对侧肩减小。结论 肌肉收缩和上臂的外展位置可以造成肩峰下空间宽度的改变。然而,对于早期的肩峰撞击症患者来说,在肌肉放松时外展肌的功能不全表现得并不明显。
何仿卜海富李苏皖马骋肖海军曹东钱齐荣苟三怀
关键词:肩撞击综合征成像
兔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自体移植静脉桥血管再内皮化的影响
2008年
背景:传统观念认为内皮修复再生是临近部位成熟内皮细胞迁移、增生的结果。近期研究提示,体内循环血池中的内皮祖细胞参与了损伤部位的内皮修复,而骨髓干细胞中含右大量的内皮祖细胞。目的:观察兔骨髓干细胞植入后,行自体静脉移植的静脉桥血管再内皮化及内膜增生的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开放性实验,于2007-05/2008-05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内科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23只,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13只,空白对照组10只。方法:两组兔均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麻醉后颈前正中切口,游离出左侧颈外静脉及颈总动脉,在颈总动脉的上下两端阻断血流后,横断血管,取左侧的颈外静脉4.0~5.0cm,上下倒向后置于同侧颈总动脉之间,采用间断外翻法行端端吻合。细胞移植组于造模后3d抽取自体骨髓,淋巴细胞分离液法提取单个核细胞,行荧光染料DAPI标记后,经耳缘静脉注入100μL细胞悬液(6×108个细胞),培养4周。空白对照组经耳缘静脉注入100μL磷酸盐缓冲液。主要观察指标:静脉移植段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内膜厚度及内膜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的移植段血管内皮细胞覆盖率明显升高(t=2.654,P<0.05);内膜厚度明显降低(t=3.474,P<0.05);内膜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明显升高(t=2.604,P<0.05)。结论:兔骨髓干细胞植入后,可以促进自体移植静脉桥血管的再内皮化,并抑制内膜的过度增生。
高岩马骋宋艳波吕冬燕刘同库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再内皮化
大鼠胫骨骨折愈合过程中Ⅰ,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失神经状态下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英文)被引量:3
2008年
背景:近年来大量的实验及临床观察均证实神经因素对骨折愈合有调节和支配作用。Ⅰ型胶原是促成骨细胞分化和增强成骨细胞黏附能力主要因素,是组成骨构架的基质蛋白;而Ⅱ型胶原由软骨细胞产生。目的:观察失神经状态下骨折愈合过程中Ⅰ,Ⅱ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5/1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室及细胞生物教研究室完成。材料:选用3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纯胫骨骨折组与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各20只。方法:单纯胫骨骨折组大鼠于从左胫骨平台前缘插入1根φ0.8mm克氏针,制成胫骨骨折模型。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在植备上述模型的基础上,横断切除T10段脊髓约0.3cm,制成T10脊髓完全性损伤大鼠胫骨骨折模型。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伤后1,2,4,5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大鼠骨折断端骨痂中Ⅰ,Ⅱ型胶原的蛋白表达。结果:伤后第1周两组大鼠骨折断端骨痂中Ⅰ,Ⅱ型胶原均有表达,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两种胶原的表达程度均高于单纯胫骨骨折组(P<0.05);伤后第2周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Ⅱ型胶原的表达量达到峰值,高于单纯胫骨骨折组(P<0.05);伤后第4周单纯胫骨骨折组Ⅰ型胶原表达量达峰值,高于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P<0.05),脊髓损伤并胫骨骨折组Ⅱ型胶原仍有高表达;伤后第5周两组Ⅰ,Ⅱ型胶原表达量均下降。结论:失神经状态下骨折愈合过程中Ⅰ、Ⅱ胶原的分泌规律与正常骨折愈合一致,区别在于各时间点尤其是在峰值点上表达量有明显差异。
马骋高岩苟三怀何仿肖海军
关键词:去神经支配骨折愈合
DHS加用粗隆拉力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动力髋螺钉是治疗粗隆间骨折的常用方法,但在对患者的随访中,发现一部分患者下地负重一段时间后,肢体长度不同程度缩短,故我们在DHS安装完毕后,导针引导下,增加一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骨折线,试图控制髋内翻发生,结果表明髋内翻、肢体缩短发生率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本文就二种固定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其疗效差异。
马骋高岩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DHS疗效分析加用加压螺钉固定肢体长度
创伤后急性腓骨肌腱脱位10例诊疗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创伤后腓骨肌腱脱位在临床上是一种少见疾病,患者多有踝关节的外翻背屈性创伤史,最初的临床表现与急性外侧副韧带损伤相似,因而早期容易出现漏诊,使病人遗留有患侧踝关节不稳定.出现患足长期疼痛,活动受限。笔者自1998年6月-2007年6月收治10例此类患者,治疗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张立岩聂影荆学兵马骋
关键词:创伤腓骨肌腱脱位
神经生长因子对失神经状态下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脊髓完全横断伴胫骨骨折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胫骨骨折组(F组,n=40),T_(10)脊髓完全性损伤合并胫骨骨折组(FS组,n=40),T_(10)脊髓完全性损伤合并胫骨骨折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FSN组,n=40)。FS组及FSN组大鼠建立T_(10)脊髓完全横断伴胫骨骨折模型,F组制备单纯胫骨骨折,伤后第4周对3组大鼠骨折断端行断层CT扫描,测量骨折断端最大横截面并计算骨痂灰度值;行生物力学三点弯曲试验;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查;骨密度测定;骨痂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测定骨痂组织中骨钙素(OCN)的表达;观察3组大鼠骨痂中成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Ⅰ、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F组骨痂断面最大直径明显小于FS组(P<0.01)和FSN组(P<0.05),FSN组小于FS组(P<0.05);骨痂灰度值结果类似。三点折弯试验、骨计量学观察均发现F组各项生物力学参数优于其他2组(P<0.05);FSN组优于FS组(P<0.05)。F组大鼠胫骨骨痂中OCN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FSN组高于FS组(P<0.05);而F组骨痂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FS组及FSN(P<0.05),FSN组亦高于FS组(P<0.05)。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见F组骨折愈合最佳,FSN组优于FS组。结论:失神经营养会影响骨折断端的骨化;神经生长因子对失神经状态下骨折断端的骨化有促进作用。
马骋苟三怀肖海军欧阳跃平刘岩何仿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脊髓损伤骨折愈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