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锦林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7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动态增强扫描
  • 1篇多排螺旋CT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重建
  • 1篇血管重建技术
  • 1篇肾动脉
  • 1篇外伤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肺癌
  • 1篇小细胞
  • 1篇小细胞肺癌
  • 1篇螺旋CT动态...
  • 1篇骨科
  • 1篇骨科外伤
  • 1篇骨折
  • 1篇非小细胞
  • 1篇非小细胞肺癌
  • 1篇肺癌
  • 1篇副肾动脉

机构

  • 3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3篇李功杰
  • 3篇马锦林
  • 2篇邢旭东
  • 2篇盛复庚
  • 2篇李明
  • 2篇乔鹏岗
  • 1篇周娟
  • 1篇王富利
  • 1篇田宁
  • 1篇张洪涛
  • 1篇陆虹

传媒

  • 2篇人民军医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的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特点,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61例非小细胞肺癌病灶的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重点观察病灶动态增强各时相的CT值,根据CT值绘出动态增强曲线,记录强化峰值(PH)、肿块强化达到峰值时间(Tp),计算肿块与主动脉强化峰值之比(M/A)、灌注值。结果:肺癌病灶增强后CT值立即升高,75s左右形成强化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平均达峰时间(76.25±27.52)s;TDC形态为较快上升-缓慢下降型或较快上升-平台型;最大增强幅值范围17HU^122HU,平均为(47.36±18.28)HU;M/A平均值为0.22±0.08;灌注值平均为(0.26±0.11)ml.min-1.ml-1。结论:肺癌螺旋CT动态强化特点是强化效应较明显,最大增强值多在20HU以上,峰值到达时间多在2min以内,其时间一密度曲线为较快上升-缓慢下降型或较快上升-平台型,这些强化特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功杰乔鹏岗田宁马锦林李明盛复庚邢旭东
关键词:肺癌
多排螺旋CT在骨科外伤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骨科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X线及MDCT检查的骨科外伤117例,采用Siemens Sensation 4.0 MDCT机,获取薄层轴位图像后,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方法进行二维和三维图像后处理。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将X线与MDCT诊断结果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X线检查误诊骨折10处,漏诊28处;MDCT发现疑似骨折26处,排除骨折17处。两种方法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MDCT能够为X线片诊断不明的外伤明确或排除骨折,并能判定骨折损伤程度。
盛复庚邢旭东陆虹周娟李明马锦林李功杰
关键词:X线骨折
不同诊断标准评估副肾动脉64排螺旋CT特点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重建技术(CTA),按照不同诊断标准对人副肾动脉及其特点评估情况。方法:选择我院行肾动脉CTA 114例,分别按照国外和国内诊断标准观察并记录副肾动脉的数量、直径及其开口部位、到同侧肾动脉的距离、入肾部位。比较不同诊断标准副肾动脉发生情况及各项指标。结果:通过肾动脉CTA结合轴位断层图像观察,按照国外诊断标准,共发现副肾动脉37例(52支),发生率32.5%;按照国内诊断标准,共发现副肾动脉69例(95支),发生率60.5%。国内标准副肾动脉发生率非常显著高于国外标准(P<0.01)。肾上极发生比例,国内标准显著高于国外标准(P<0.05);不同肾、肾中部及肾下极发生比例,国外标准与国内标准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同一诊断标准中,双肾发生比例亦差异不显著(P>0.05)。双支型副肾动脉肾上极、中部、肾下极分布情况,在国外诊断标准中基本均衡;而在国内标准中,肾上极分布较多。开口在腹主动脉的副肾动脉52支,位于同侧肾动脉上方和下方副肾动脉数量比23∶29,其中,肾动脉下方副肾动脉直径非常显著大于上方副肾动脉(P<0.01),肾动脉下方副肾动脉到肾动脉距离显著大于上方副肾动脉到肾动脉距离(P<0.05)。结论:不同诊断标准副肾动脉发生率存在差异,国外标准肾下极最为多发,国内标准肾上极最为多发;肾动脉上下方副肾动脉直径及其到肾动脉距离存在差异。
王一托乔鹏岗马锦林王富利张洪涛李功杰
关键词:副肾动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