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良赟

作品数:34 被引量:16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肺癌
  • 11篇细胞
  • 9篇术后
  • 9篇肿瘤
  • 7篇手术
  • 7篇细胞肺癌
  • 7篇小细胞
  • 7篇小细胞肺癌
  • 7篇非小细胞
  • 7篇非小细胞肺癌
  • 6篇切除
  • 5篇食管
  • 5篇并发
  • 5篇并发症
  • 4篇胸腔
  • 4篇切除术
  • 4篇外科
  • 4篇肺功
  • 4篇肺功能
  • 4篇肺肿瘤

机构

  • 12篇江门市中心医...
  • 11篇解放军第18...
  • 7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34篇马良赟
  • 17篇伍硕允
  • 15篇叶敏
  • 11篇廖泽飞
  • 10篇卢珠明
  • 10篇庞文广
  • 8篇王耿杰
  • 7篇梁伯进
  • 6篇周伟
  • 6篇林勇龙
  • 4篇陈志锦
  • 3篇张诚华
  • 3篇张乐
  • 2篇黄炎明
  • 2篇赖奕静
  • 2篇黎红
  • 2篇左万里
  • 2篇赵中伟
  • 2篇黄灿坡
  • 2篇张晶

传媒

  • 4篇中国医师进修...
  • 3篇中国综合临床
  • 3篇岭南现代临床...
  • 3篇世界中医药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2篇临床肺科杂志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河北医学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小细胞肺癌术中肋骨骨髓微转移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中肋骨骨髓微转移,研究其与临床病理学因素及术后生存率的关系,探讨NSCLC骨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04年4月至2007年5月手术治疗的146例NSCLC患者术中收集的肋骨骨髓标本,诊断肺癌骨髓微转移。结果146例NSCLC患者骨髓微转移阳性率30.82%(45/146)。45例骨髓微转移阳性患者中15例(33.33%)术后出现远处转移;101例骨髓微转移阴性患者中14例(13.86%)术后出现远处转移。骨髓微转移阳性患者比骨髓微转移阴性患者术后有较高的远处转移率和较低的生存率(P均〈0.05)。骨髓微转移阳性率与NSCLC病理类型及病理分期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构成、T分期、分化程度无关。结论术中肋骨骨髓微转移检测可以明确NSCLC预后,了解哪些患者具有转移高风险,从而进行术后综合治疗。
卢珠明伍硕允梁伯进黎红周伟马良赟叶敏庞文广
关键词:肋骨骨髓肿瘤转移
机械吻合与食管胃分层吻合术治疗食管和贲门癌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2
2005年
目的比较机械吻合术与分层吻合术在预防食管和贲门癌手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食管反流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将316例食管和贲门癌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机械吻合组(162例,采用食管癌切除机械吻合术)和分层吻合组(154例,采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分层吻合术)。分别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食管反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机械吻合组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2%和2.0%,而分层吻合组则分别为3.9%和4.7%,两组比较P<0.01。两组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88.8%、8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预防食管和贲门癌手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方面,机械吻合优于分层吻合法。
伍硕允叶敏马良赟
关键词: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机械吻合术食管癌切除吻合法
管状胃代食管与传统食管癌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管状胃代食管与传统食管癌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比较研究。方法按手术方式将228例食管癌患者分为管状胃(A)组92例,和传统手术(B)组136例。临床资料,其中男137例,女91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62.36岁,手术均采用改良Ivor-Lewis术式,统计两组术后各种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28例食管癌患者中管状胃组合并肺部并发症18例,传统手术组术后合并肺部并发症36例。结论管状胃代食管可明显减轻及减少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
廖泽飞马良赟林勇龙王耿杰张乐赵中伟
关键词:食管癌管状胃肺部并发症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畸形致食管黏膜癌变1例被引量:2
2013年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是一种罕见的血管畸形,临床发病率极低,容易漏诊、误诊。近期我们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病人,男,57岁。反复进食哽咽6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哽咽感,病情时轻时重,无烧灼感,偶有反酸,无恶心、呕吐,既往无进食哽咽及进食时胸骨后疼痛,
廖泽飞马良赟林勇龙
关键词:食管癌
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围术期处理
2006年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手术治疗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29例手术治疗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处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早期发生肌无力危象2例,其中1例死亡,另1例抢救成功;其余病例术后病程平稳,无胆碱能危象发生。术后随访28例,症状缓解17例,改善6例,总有效率82.1%。结论围术期处理是影响手术安全的关键,加强围术期处理,可以降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陈志锦伍硕允叶敏马良赟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围术期处理手术治疗
肺功能严重减低对肺癌手术的影响
2004年
目的 探讨肺功能严重减低对肺癌手术的影响和术前肺功能检测对评估手术风险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85例经手术治疗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分为肺功能严重减低组和肺功能相对正常组。分析两组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呼吸系统及相关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两组间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呼吸系统及相关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别。结论 术前肺通气功能测定尚不能全面准确地预测手术的危险性。对于有严重肺功能减低的肺癌患者应结合其他情况综合考虑 ,仍应给予手术机会 ,尽可能争取肺叶切除术 ,以减少手术风险。
马良赟伍硕允
关键词: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肺功能手术
左大腿金属异物游走至右下肺1例被引量:2
2009年
廖泽飞马良赟黄灿坡林勇龙张诚华
关键词:右下肺
术中射频治疗在剖胸探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术中射频治疗在剖胸探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23例剖胸探查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术中射频治疗为治疗组(n=23,A组),同期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给予化疗为对照组(n=30,B组),观察术后疗效、疼痛缓解程度、ECOG评分、术后生活质量。结果A组的治疗、疼痛缓解程度、ECOG评分及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好转率分别为65.22%、65.22%、60.86%、65.21%;B组为36.67%,33.33%,33.33%,30.00%。射频治疗组优于化疗组。(P<0.05)结论术中射频治疗可有效地提高不可切除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后疗效和生存质量,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卢珠明伍硕允马良赟梁伯进叶敏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射频消融
术中前哨淋巴结测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美蓝染色法前哨淋巴结测图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对术后病理分期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中在肿瘤周围注射美蓝并寻找前哨淋巴结,检验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并对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前哨淋巴结行连续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测微转移。结果60例患者中共有55例(92%)检测到前哨淋巴结,其中22例患者前哨淋巴结及其他淋巴结未发现转移,有4例前哨淋巴结发现有微转移存在。结论美蓝染色法前哨淋巴结测图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的应用是可行的,此技术可以提高术后病理分期的准确性。
马良赟周伟伍硕允陈志锦叶敏庞文广
关键词: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肿瘤转移非小细胞肺癌
哮喘缓解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5 mRNA的表达及牛磺酸的治疗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口服牛磺酸对哮喘症状的改善和外周血白细胞介素 - 5 (IL - 5 )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牛磺酸对支气管哮喘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前瞻性研究方法 ,对 84例轻、中度哮喘患者 ,从病情进入缓解期开始口服牛磺酸 (A组 )和安慰剂 (B组 ) ,疗程 1年 ,以门诊健康体检的 10例病人为基础对照 (C组 ) ,比较治疗前后哮喘症状的改善以及外周血IL - 5mRNA和牛磺酸浓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的哮喘症状积分和肺功能A组与B组分别为 (12 .5± 4 .8)分 月、(15 .2± 5 .1)分 月 ;FEV1 (2 .6± 0 .5 )L、(2 .2± 0 .8)L ,差异显著 (P <0 .0 5 )。A ,B两组IL - 5mRNA初始表达均显著高于C组 (0 .36± 0 .17、0 .4 3± 0 .2 0、0 .12± 0 .0 5 ,P <0 .0 5 ) ,治疗后A组IL - 5mRNA表达较B组下降显著 (0 .2 1± 0 .0 9、0 .35± 0 .14 ,P <0 .0 5 ) ,A组患者外周血IL - 5mRNA表达与哮喘的症状积分呈显著正相关 (r=0 .4 2 ,P <0 .0 5 ) ;A组牛磺酸血药浓度与IL - 5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r=0 .5 1,P <0 .0 1)。结论 IL - 5在哮喘缓解期仍存在过度表达且反映了哮喘病情的严重程度 ;口服牛磺酸无明显副作用 ,可显著抑制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症状和外周血IL -
刘玉琪左万里张晶马良赟黄炎明
关键词:牛磺酸哮喘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