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学军
- 作品数:19 被引量:76H指数:6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在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治疗对照被引量:12
- 2013年
-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是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较常规放疗具有优势。本研究比较IMRT与常规放疗治疗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和急、慢性不良反应。方法:系统分析2005年5月-2011年11月在宁波市李惠利医院行常规放疗以及IMRT的Ⅰε~Ⅱε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46例,分为IMRT组(14例)和常规放疗组(32例)。常规放疗射野靶区包括双侧鼻腔、筛窦、硬腭和同侧上颌窦,颈部淋巴结受侵时加做双颈照射,靶区剂量(50~54)Gy/(25~27)f,2.0Gy/f;IMRT在cT下勾画靶区,剂量给予54Gy/27f,2.0Gy/f。比较IMRT和常规放疗治疗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IMRT组与常规放疗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8.6%和6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IMRT组与常规放疗组的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71.4%和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的急性不良反应较常规放疗组轻(P〈0.05);IMRT组患者晚期损伤中口干程度和味觉改变方面较常规放疗组减轻,而听力及视力损伤、脑损伤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T与常规放疗相比,临床疗效满意,同时能够减轻急性不良反应,降低部分晚期损伤发生率,有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郑璐马学军王建华许权张三典胡静
- 关键词:T细胞淋巴瘤调强放疗治疗疗效
- 前列腺癌多学科病案讨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行挽救性盆腔淋巴结清扫的病例被引量:1
- 2017年
- 1参加人员主持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戴波教授病例汇报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王跃医生讨论嘉宾: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戴波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叶定伟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周良平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甘华磊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程竞仪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姚伟强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马学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张盛教授2病例介绍患者男性,77岁,汉族,已婚。因“尿流变细、排尿费力2个月”于外院就诊,2015年9月外院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水平为23.25ng/mL,建议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
- 王跃戴波叶定伟姚伟强马学军程竞仪张盛甘华磊周良平
- 关键词:前列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
- DICE方案序贯肿瘤累及野放疗治疗Ⅰ-Ⅱ期NK/T细胞淋巴瘤,鼻型的远期疗效观察
- 目的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NKT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预后极差的一类.ENKTL对放疗敏感,但易对蒽环类化疗药物产生抵抗.本研究旨在研究DICE方案序贯肿瘤累及野放疗对早期ENKTL的疗效及安全性.材料方法 ...
- 王雁马学军郭晔李小秋
- 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区域性复发的放射治疗和预后影响因素被引量:11
- 2009年
- 背景与目的:局部和区域复发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原则和预后因素仍存在一定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术后胸壁和区域淋巴结复发患者放射治疗的疗效和影响生存率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0-2005年收治的255例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和区域淋巴结复发患者放射治疗后的生存和复发情况,并对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时间为9个月~15.5年,中位随访时间为45个月。首次治疗至复发的无病间期为2~260个月,中位时间为22个月,其中激素受体阳性者的中位无病间期时间为37个月,未知与阴性者为17个月。2年、5年和8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4%、56.5%和35.0%,中位生存时间为79个月。2年、5年和8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6.1%,36.3%和27.6%。单因素检验分析发现、无病间期、复发部位、复发灶数目、激素受体状态、复发灶近期疗效是否达到完全缓解、原发灶T分期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对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病间期、复发部位和数目及激素受体状态是独立的影响预后的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预后指数,将全组患者划分为预后好、中等和差3个亚组,预后好组的2年、5年、8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1.6%、56.4%,预后中等组和预后差组分别为88.1%、59.1%、36.8%和68.0%、8.5%、0(P<0.001)。结论:放射治疗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和区域性复发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指数可以合理预测预后好、预后中等和预后差的患者。
- 陈佳艺马学军周卫兵冯炎蒋国梁
- 关键词:乳腺肿瘤胸壁复发
- 全腹腔盆腔照射胃肠道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 2000年
- 目的 :研究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Ⅰ—Ⅱ期患者全腹腔盆腔放疗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放射性毒副反应与耐受性。方法 :从 1996年 1月— 1998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35例Ⅰ—Ⅱ期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患者在手术和化疗后 ,行全腹腔和盆腔的 18MVX线前后大野照射 ,肿瘤另 2 0 83— 35 2 9cGy 12— 2 3次 2 4— 5 2周 ,对于原发灶大或化疗后残留灶明显者给予局部加量 6 0 0— 15 0 1cGy 4— 8次。结果 :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是主要的急性放射反应。所有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 ,有 4例 ( 11 4% )达RTOGⅢ级 ,需静脉支持治疗。骨髓抑制主要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下降 ,有 30例白细胞低于正常值 ,2 5例血小板低于正常值 ,达RTOGⅢ—Ⅳ级者各有 6例和 4例。各有 5例因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暂停放疗 1— 3d。一年生存率 95 % ,二年生存率 73 0 %。结论 :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全腹腔盆腔照射的急性放射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 ,给予适当的对症支持治疗 。
- 马学军潘自强
-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放射疗法
- 整合呼吸因素后三维适形及调强放疗计划在胃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比较整合呼吸移动因素后胃癌术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计划的靶区及部分正常组织剂量学差异,为临床计划设计时参考.方法 10例胃癌术后患者在平静自由呼吸状态下进行常规CT定位,设计三维适形(3DCRT)及调强放疗(IMRT)计划.根据患者呼吸时相情况生成概率分布函数(PDF),将所得PDF与三维静态剂量进行三维剂量卷积计算,得到自由呼吸状态下整合后的3DCRT与IMRT计划.比较呼吸移动因素整合后3DCRT与IMRT计划在靶区剂量分布和部分正常组织受量差异,如CTV接受100%处方剂量45 Gy的体积占靶体积百分比(V45)、肝脏接受40 Gy的体积(V40)和双侧肾脏V15、V18等.结果 整合呼吸移动因素后靶区剂量覆盖率和均匀性的IMRT计划优于3DCRT计划,其中V45为98%:87%(t=-3.35,P=0.010)、平均剂量为(46.81±0.75)Gy:(45.99±1.12)Gy(t=-0.31,P=0.030).正常组织中肝脏V40的IMRT计划明显低于3DCRT计划(12%:16%;t=3.75,P=0.010),左肾脏V15和V18的IMRT计划也明显低于3DCRT计划[34%∶50%(t=2.17,P=0.050)和27%∶46%(t=3.11,P=0.020)],右肾V15和V18的3DCRT计划略优于IMRT计划[15%∶21%(t=-2.42,P=0.040)和11%∶15%(t=-2.71,P=0.030)].结论 整合呼吸移动因素后,IMRT较3DCRT计划有更好靶区覆盖率和较低肝脏及左侧肾脏受量.
- 孙文洁章真胡伟刚顾卫列朱骥李桂超蔡钢马学军
- 根治术后盆腔复发直肠癌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 分析直肠癌根治术后盆腔复发规律以及放疗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6年直肠癌根治术后盆腔复发接受放疗患者93例,分别为单纯放疗21例、放化疗56例、放疗结合手术和(或)化疗16例.放疗采用60Co或加速器X线,中位剂量59.4Gy,其中90例采用常规分割技术.68例患者放疗后接受了1~8个(中位数3个)疗程化疗,42例行同步放化疗,多为氟尿嘧啶为主的化疗方案.16例患者在放疗后接受了复发灶切除术,其中RO切除7例,姑息性肿块切除9例.结果 全组共132处复发,常见复发部位为直肠周围(31.8%)和骶前区(30.3%),髂外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少见(1.5%和3.0%).总随访率为92%,随访满2、5年者分别为39、4例.有局部症状的84例患者中83%(70例)放疗后症状缓解.全组2、5年局部无进展率分别为49%、22%,2、5年生存率分别为46%、1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后治疗方法是影响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局部无进展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复发灶最大径、无病间期、放疗后有无远处转移是影响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顶后因素.结论 直肠周围区、骶前区、髂内淋巴结区是直肠癌主要复发部位;放疗可明显改善直肠癌根治术后盆腔复发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存质量,放疗联合手术和(或)化疗可提高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局部无进展率,复发灶直径>5 cm、无病间期<2年、放疗后有远处转移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 蔡钢章真马学军朱骥陈佳艺胡超苏冯炎
- 伊立替康/卡培他滨联合同期放疗治疗复发直肠癌的Ⅱ期临床研究
- 目的 复发直肠癌的治疗较为棘手,迄今为止还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大多数复发直肠癌患者治疗前已经使用了含奥沙利铂的辅助化疗方案.本研究探讨采用伊立替康/卡培他滨联合同期放疗治疗复发直肠癌的局部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入组病例为本...
- 蔡钢章真朱骥马学军胡伟刚徐烨蔡三军
- 关键词:伊立替康卡培他滨复发直肠癌同期放化疗
- 文献传递
- Ⅱ/Ⅲ期直肠癌术后辅助放疗被引量:5
- 2006年
- 背景与目的:直肠癌是常见的肿瘤,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辅助放疗能提高Ⅱ/Ⅲ期直肠癌的局控率。但放疗剂量的增加是否能进一步提高局控率并对生存率有所改善尚不明确。本研究观察Ⅱ/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辅助放疗的疗效,探讨是否存在肿瘤局控与剂量效应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7月至2001年12月间Ⅱ/Ⅲ期直肠癌接受术后放射治疗的病例74例。Ⅱ期32例,Ⅲ期42例。放射治疗常规分割1.8~2.0Gy/次,总剂量40—70Gy,中位剂量54Gy。全组中有62例患者接受了以氟尿嘧啶为基础的辅助化疗1~10疗程。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全组中位随访时间44.6个月(7.3~119.9个月),全组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8%和60%。局部复发14例,远处转移17例。将全组按剂量分为≤50Gy,51-60Gy,〉60Gy3组,5年局控率分别为92%,71%和87%(P=0.9194);5年生存率分别为68%,62%和53%(P=0.4194),3组间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共有5例因并发症而死亡,接受的放疗剂量均大于50Gy。结论:Ⅱ、Ⅲ直肠癌根治术后辅助放疗未显示有剂量效应,剂量增加未提高局控率和生存率。常规分割放疔时以50Gy为宜,过高的剂量有增加并发症发牛的危险。
- 马学军郭小毛章真朱骥冯炎
- 关键词:直肠肿瘤预后
- CT检查在鼻咽癌放疗后原发灶近期疗效评价中的意义被引量:8
- 2007年
- 背景与目的:在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的随访中,往往常规以CT检查结果来评价其近期疗效。本研究进一步探讨CT检查在原发灶近期疗效评价中的意义。方法:1999年3月-2003年10月间连续132例的新诊断的鼻咽癌患者入组研究。有61例是早期鼻咽癌(AJCC Ⅰ/Ⅱ期),接受了根治性放疗;71例是无远处转移的局部晚期鼻咽癌(AJCC Ⅲ/Ⅳ期),接受了同期放化疗。132例均在放疗结束后4~6个月进行头颈部的CT扫描,鼻咽镜检查和鼻咽原发灶的活检。比较治疗前后的CT检查结果来评价临床疗效,并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全组中位随访时间29个月(9~40个月)。影像学上疾病进展的有5例,无变化有18例,部分退缩的67例,完全消退的42例。有6例鼻咽活检阳性,其中影像学达CR的患者中有2例活检阳性(4.8%),4例有残留病灶的患者(影像上部分退缩,无变化和进展)活检阳性。CT扫描评价鼻咽癌放疗后早期随访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为4.4%,95.2%,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为66.7%和31.8%:结论: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病理上完全消退在治疗后4~6个月已很充分,但病理上和影像学上的改变并无明确的相关性。本研究资料显示鼻咽癌放疗后4~6个月的CT扫描对疗效的评价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欠佳,也许需要更长的随访期来进一步明确其对原发灶疗效评价的意义,而对于影像学有残留的病灶是否应给予加量也需进一步研究:
- 马学军章真陆嘉德何少琴
- 关键词:鼻咽癌根治性放射治疗CT扫描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