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冬雅

作品数:1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艺术
  • 3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音乐
  • 3篇回回
  • 2篇伊斯兰
  • 2篇音乐生活
  • 2篇元代
  • 2篇文化
  • 1篇帝国
  • 1篇多声部
  • 1篇多声部音乐
  • 1篇伊斯兰教
  • 1篇艺术
  • 1篇艺术欣赏
  • 1篇音乐交流
  • 1篇音乐史
  • 1篇音乐研究
  • 1篇音乐主题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游记
  • 1篇元代回回人
  • 1篇韵律

机构

  • 12篇宁夏大学
  • 1篇天津音乐学院
  • 1篇中央音乐学院

作者

  • 13篇马冬雅
  • 1篇王一男

传媒

  • 6篇回族研究
  • 1篇中国穆斯林
  • 1篇音乐天地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西北民族研究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回族古代音乐研究
马冬雅
关键词:音乐史
伊斯兰教“赞念”的韵律解读被引量:1
2013年
“念”是伊斯兰教五功之一,不仅贯穿在礼拜、封斋、天课、朝觐四功之中,而且和穆斯林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念”,是穆斯林信仰的表白。作为一名穆斯林,要念清真言、作证词、《古兰经》、赞主赞圣词。“诵《古兰经》和念迪克尔,这将使你在后世中得到赏识,也是你今世的光亮”,是极其尊贵的。
马冬雅
关键词:伊斯兰教《古兰经》韵律穆斯林社会生活礼拜
明清西北回族花儿的“中阿”传统文化因素
2015年
明清时期出现在中国西北的回族花儿是"多道男女情致"的山歌。"花儿"兼具中国传统文化和阿拉伯传统文化两方面因素。一方面,"花儿"的称谓、创作观念、演唱场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另一方面,"花儿"反映出的伊斯兰教伦理观和阿拉伯传统音乐习俗与阿拉伯传统文化相关,从中可见回族作为河州型花儿最主要的创造者所具有的历史根源。
马冬雅
关键词:西北花儿回族花儿
元代北曲中的回回元素及其风味
2014年
元代北曲中的回回元素突出反映在《回回曲》以及北曲的伴奏乐器琵琶中。一方面,文章在《回回曲》的分析、考证中,不仅贯通了元杂剧中《回回曲》与昆曲中《回回曲》的关联,而且贯通了元杂剧中《回回曲》与《南村辍耕录》中《回回曲》的关联,认为汉文文献所载的元代《回回曲》,特指元时西夏旧地的回回歌舞曲,《回回曲》也由此成为西北风味之一种。另一方面,对于北曲的伴奏乐器琵琶,并非强调其西亚出身,而是关注其演奏中的回回"新声",明人以回回饮食之特色"蒜酪味"形容北曲的风格,关键也在于此。
马冬雅
关键词:琵琶
回族音乐中的文化融合与本色坚持现象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旨在对回族音乐中存在的文化融合与本色坚持现象进行分析,这不仅可窥见回族音乐本身的文化形态,也为探讨宏观的回族文化内涵提供具体、有力的例证。文内对回族音乐中的文化融合与本色坚持的概念进行阐释;对回族音乐中体现出的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跨文化交融的文化自觉,以及回族与他民族跨族交流的文化互动两个方面形成的文化融合进行分析;对伊斯兰教统摄下的本色坚持进行分析。由此可见,回族音乐独特的文化形态,在于文化融合与本色坚持的并存型存在方式。
马冬雅
关键词:文化融合
古代中国与西域音乐交流的几个案例被引量:2
2018年
关于古代中国与西域的音乐交流有四个案例:一是中国与阿拉伯乐器,二是中国西北传统民歌花儿与阿拉伯传统民歌,三是唐五代与阿拉伯"诗乐",四是中国"苏幕遮"与伊朗"蒙面舞"。通过案例分析,中国与西域的音乐交流既是历史的延伸也是未来的延伸,不仅承袭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构筑了中外友谊的深厚根基,对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与世界和平具有积极意义。
王一男马冬雅
关键词:音乐交流
宋代回族先民音乐的认同问题
2014年
由于中国本位文化的建立、回族先民"华化"趋势明显以及中原对伊斯兰教的认知模糊等原因,因此宋代回族先民音乐认同困难。宋代回族先民的音乐,是西亚、中亚、中原、伊斯兰教因素的多元文化整合体。但因回族先民的"蕃客"身份,使其在构建自身音乐文化时还处于弱势。宋代回族先民为回回民族音乐的形成,积蓄着潜在的力量,这也正是整个回族音乐处在复杂历史背景生成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马冬雅
关键词:宋代
关于苏幕遮研究的几个问题初探被引量:4
2014年
关于"苏幕遮"的词义和苏幕遮习俗的起源,学术界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以汉文史料、译著、跨文化研究成果等为依据,通过分析考证认为:苏幕遮起源于波斯,其名为波斯语Samāche的音译,原意指面具,其泼水习俗起源于祭水活动。苏幕遮的在华本土化历程为三个阶段:随祆教入华,却非波斯之正宗;兴盛于唐,却因胡俗而被禁断;曲之遗存藏匿民间,做词牌名广为传诵,终为华所用。
马冬雅
关键词:苏幕遮泼寒胡戏
谈对人教版高中《艺术欣赏》教材中多声部音乐的认知
2010年
中国古人在形容美好的音乐时往往妙用修辞,只形容音乐在内心回响的“余音”就有不同的笔触。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列子·汤问》),“如怨如慕,如诉如泣,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宋·苏轼),“曲罢不知入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唐·赵嘏)。由此可见,美妙的音乐既能感心动耳,又能荡气回肠,而欣赏音乐也便成了人类生活中极其快乐的事。
马冬雅
关键词:多声部音乐艺术欣赏欣赏音乐
元代回回人音乐生活的伊斯兰色彩
2013年
元代回回人音乐生活的伊斯兰色彩,包含宗教和地域两方面涵义,大体可从《伊本·白图泰游记》中略窥一斑。元代回回人在宗教用乐、仪仗用乐和宴飨用乐三方面承袭了当时伊斯兰地区的用乐风俗。宗教和宴飨的音乐生活,对于回族音乐的形成起重大而持续的作用。
马冬雅
关键词:元代回回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