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了104例肝硬化患者促甲状腺素(TSH)、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并与健康体检者对照。按照肝功能分级(Child-Pugh积分法)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FT3、FT4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t=11.586、5.309,P<0.001);肝功能B级患者的FT3较A级下降(P=0.003),肝功能C级患者的FT3较A级明显下降(P<0.001);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与FT3负相关(r=-0.370,P<0.001)。[结论]随着肝硬化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血清FT3、FT4呈下降趋势,血清FT3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血清FT3水平变化对判断肝硬化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顾薇滕春雨
- 关键词:肝硬化甲状腺激素肝功能
- 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 顾薇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血管性认知障碍非痴呆型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讨论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2012年9月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62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rTMS真磁刺激组和rTMS假磁刺激组,进行10 d治疗。应用蒙特利尔认知测评量表(MoCA)和画钟试验(CDT)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价。结果:药物治疗后各组MoCA、CDT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rTMS真刺激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磁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有治疗作用。
- 姚文艳董志扬顾薇孙菲高言国
-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效
- 不同治疗方案对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评价和比较奥美拉唑+丽珠胃三联、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丽珠胃三联、三种治疗方案对HP阳性糜烂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和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情况。方法50例经胃镜证实糜烂性胃炎伴HP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15例,奥美拉唑20mg+枸橼酸铋钾220mg+克拉霉素250mg+替硝唑500mg,每日2次,共用7天;B组19例,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00mg+甲硝唑400mg,每日2次,共用7天;C组18例,枸橼酸铋钾220mg+克拉霉素250mg+替硝唑500mg,每日2次,共用7天。治疗后,停药4周复查胃镜,观察HP根除率及糜烂性胃炎愈合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χ2检验。结果HP根除率A、B、C三组分别为93.3%、84.2%、83.3%,糜烂性胃炎的治愈率分别为86.7%、78.9%、77.8%,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丽珠胃三联1周治疗方案具有药物剂量小,疗程短,价格低,疗效好特点,对于根除HP治愈糜烂性胃炎具有较好的效果。
- 顾薇温章文陈玉香
-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糜烂性胃炎阿莫西林甲硝唑
- 卢戈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应用
- 2005年
- 【目的】探讨经内镜卢戈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作用。【方法】对53例患者行内镜检查,观察内镜 下有无异常,用1.5%复方卢戈碘液对食管黏膜进行染色,对碘不染区多点活检,病理结果回报后进行统计分 析,观察碘染色程度与活检病理结果的关系。【结果】食管癌1例,不典型增生8例(轻度3例,中度2例,重度 3例),食管炎30例(轻度21例,中度2例,重度7例),正常14例。有食管症状40例,碘不染色21例;无食管 症状13例,碘不染色2例。有食管症状者碘不染色区出现率高于无食管症状者(P<0.05)。内镜下碘不染 色23例,其中食管癌1例,不典型增生7例;内镜下碘染色30例,其中不典型增生1例。内镜下碘不染区不 典型增生及食管癌检出率高于碘染区(P<0.05)。【结论】卢戈染色可提高不典型增生及食管癌的检出率, 对诊断早期食管癌有重要价值。
- 顾薇温章文陈玉香
- 关键词:染色法
-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检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探讨抵抗素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及其在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NAFLD患者53例(男30例,女23例),对照组28例(男16例,女12例)。以标准方法测量各研究对象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谷氨酰转移酶(GGT),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测定FINS,酶联免疫方法(ELISA)测定空腹血清抵抗素水平。通过公式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脂肪百分含量(BF%),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抵抗素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例数、年龄、性别及B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WHR、腰围、臀围及BMI高于对照组(t=3.54,3.32,3.56,5.85,5.56,4.10,P=0.001)。两组TC、HDL-C及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AFLD组FBG、TG及AST高于对照组(P=0.001)。NAFLD组血清抵抗素水平、FINS、HOMA—IR、ALT、GGT均高于对照组(P=0.0005)。NAFLD组血清抵抗素与年龄、BMI、WHR、BF%、FBG、TG、TC、HDL-C、LDL-C、AST无关(P〉0.05)。血清抵抗素与GGT、ALT、FINS、HOMA-IR呈正相关(r=0.354,0.391,0.875,0.881,P〈0.05或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IR对血清抵抗素水平影响最显著。NAFLD组男性和女性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中的男性和女性受检者(P〈0.05),两组中男女性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FLD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
- 顾薇孙秀丽
- 关键词:胰岛素抗药性
- 重度颈动脉狭窄颅内侧枝循环代偿状态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通过试验探究重度颈动脉狭窄颅内侧枝循环代偿状态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 20例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侧枝循环代偿状态将其分成无侧枝开放组5例,初级侧枝开放组9例,次级侧枝开放组6例。比较各组患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情况及认知功能情况,探究侧枝循环代偿状态与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结果与其他两组相比,无侧枝开放组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几率最高,次级侧枝开放组的患者未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几率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枝开放状态与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几率密切相关,存在次级侧枝循环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几率最低,无侧枝开放组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几率最高。
- 姚文艳顾薇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
- 大肠息肉内镜下特点与病理分析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大肠息肉患者发病年龄、发病部位、息肉大小与病理类型相关性。方法 305例住院患者,结肠镜检查检出并切除大肠息肉624枚,总结其临床资料、内镜下特点、病理资料并统计分析。结果 305例大肠息肉患者共检出624枚息肉,男性占60.7%,女性占39.3%。多发大肠息肉170例。乙状结肠为息肉多发部位31.73%,其次为横结肠25.80%,降结肠13.62%,升结肠12.02%,直肠8.49%,盲肠4.81%,肝曲3.53%。病理结果管状腺瘤最多见,占56.8%,其次为黏膜慢性炎25.3%,增生性息肉12.0%。结论 大肠息肉50~79岁高发,男性较女性易患大肠息肉多,息肉好发部位以乙状结肠多见。病理类型以管状腺瘤、炎性息肉常见。体积越大,腺瘤及息肉癌变几率增大。
- 顾薇
- 关键词:大肠息肉内镜病理
- 结肠镜诊断大肠癌155例分析
- 2005年
- 目的:探讨结肠镜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984年2月至2 0 0 0年6月我院消化内镜室共行2 6 76例结肠镜检查,患者来自门诊及住院病房,对内镜下疑诊或确诊大肠癌的病例,观察肿瘤的形态、部位并取活检,对病理证实为大肠癌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结肠镜及病理诊断检出大肠癌15 5例,检出率5 .8% ,其中男10 1例,女5 4例,平均(5 1.3±2 .4 )岁,男女之比为1.87∶1,年龄在4 0岁以上者12 2例,占78.7%。癌灶部位以直肠及乙状结肠为多见,占5 9.4 %。镜下以隆起型中晚期癌为多,术后复发3例,癌伴息肉共30例,其中19例位于直肠及乙状结肠。癌伴大肠黑变病3例,息肉局部癌变12例。直-回盲部及直-横结肠同时多原发癌2例,共有癌灶15 7处。病理类型以腺癌多见,占91.0 %。结论:结肠镜是目前最有效的检查方法,对早期诊断大肠癌具有重要意义。
- 顾薇温章文陈玉香
- 关键词:结肠镜大肠癌息肉
- 24例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分析
- 2015年
-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近几年收治的24例急性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预后。结果:眩晕、恶心伴呕吐占70.8%,其中单纯表现为眩晕或头晕而无其他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占20.35%,临床表现运动功能缺损,包括面部轻瘫占37.5%(其中2人表现为四肢瘫),构音和言语障碍占41.7%,视觉障碍占167%;影像学表现:头颅MRA提示基底动脉重度狭窄14例,其中伴双侧大脑后动脉不显影或纤细8例,一侧椎动脉纤细5例,两侧椎动脉不显影3例。本组患者5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1例因合并意识障碍、基底动脉闭塞范围广,临床死亡。结论:血管狭窄或闭塞是导致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病因,溶栓治疗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高秀兰顾薇戴筱莹
- 关键词:血管狭窄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