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隋爱霞

作品数:104 被引量:414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98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5篇植入
  • 44篇粒子植入
  • 41篇肿瘤
  • 38篇放射性
  • 28篇植入治疗
  • 23篇粒子植入治疗
  • 18篇近距
  • 15篇125I粒子...
  • 12篇疗效
  • 12篇恶性
  • 11篇恶性肿瘤
  • 9篇疗法
  • 8篇术后
  • 8篇细胞
  • 8篇近距离放射疗...
  • 8篇近距离放射治...
  • 8篇放射疗法
  • 8篇放射性粒子
  • 8篇CT引导
  • 7篇腺癌

机构

  • 10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2篇河北医科大学
  • 6篇华北理工大学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涿鹿县医院
  • 2篇深圳市第二人...
  • 2篇石家庄职业技...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石家庄市人民...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帝国理工学院
  • 1篇德州市人民医...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河北中医学院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青岛大学

作者

  • 104篇隋爱霞
  • 72篇王娟
  • 51篇张宏涛
  • 22篇高贞
  • 20篇于慧敏
  • 16篇赵静
  • 14篇徐建彬
  • 13篇王泽阳
  • 12篇公维宏
  • 12篇吴娟
  • 11篇李庆霞
  • 10篇任菊娜
  • 9篇阎晓路
  • 8篇范会革
  • 8篇董金红
  • 7篇胡智慧
  • 7篇王苗
  • 7篇贾漪涛
  • 7篇赵金鑫
  • 6篇梁巍

传媒

  • 15篇介入放射学杂...
  • 8篇中华实验外科...
  • 7篇中华放射医学...
  • 3篇临床误诊误治
  • 3篇癌症进展
  • 3篇中华核医学与...
  • 3篇中华介入放射...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河北医药
  • 2篇肿瘤学杂志
  • 2篇生命世界
  • 2篇护理实践与研...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河北中医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11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12篇2015
  • 4篇2014
  • 11篇2013
  • 9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25)I粒子对家兔正常胃组织早期放射性损伤的病理学实验研究被引量:24
2007年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正常胃壁的组织学早期放射性损伤。方法将6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近距离放射治疗三维计划系统于胃前壁上部(U区)制定平面计划,并按计划于浆膜下肌层植入呈三角形排列的3颗粒子,其中对照组植入冷源,实验组植入粒子活度为2.96×107Bq。术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随机分为第7、14、30、60、120、180天组共计12个亚组,观察每个亚组白细胞计数、病理学变化。结果所有实验动物均可进行客观效果评价,无溃疡、穿孔、出血、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对照组粒子脱落率5.6%(5/90),实验组为8.9%(8/90)。病理学结果显示,对照组粒源周围组织轻微炎性改变,以炎细胞浸润为主;实验组呈现较重炎性改变,距粒源2mm以变性、坏死为主,2~5mm范围轻微炎性改变。随时间延长(7~180d),照射剂量增加(10~120Gy),病理损伤深度、范围无增大。实验组与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差异无显著性(F=3.274,P=0.076)。结论125I植入正常胃组织受120Gy周边剂量照射,可发生病理炎性改变,未发生穿孔、出血等早期不可逆放射性损伤。
王娟隋爱霞范会革闫晓路徐建彬公维宏贾漪涛梁巍
关键词:近距离放射治疗放射性损伤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18例的初步疗效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18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共20个病灶,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粒子活度1.11×107~2.96×107Bq(0.3~0.8 m Ci),处方剂量60~110 Gy,CT引导下经皮、经肝植入粒子,术后验证D90(90%靶体积接受的剂量)53~107 Gy,评价患者临床受益反应(CBR)、2个月局部控制率、1年生存率,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时间2~15个月,中位时间5个月;1年生存率22.2%。临床受益率72.2%,有效率70%,2个月局部控制率9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近期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
王娟吴娟魏东隋爱霞阎晓路赵静张宏涛王泽阳
关键词: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
组蛋白变体H3.3 L27M突变与胶质瘤发生被引量:4
2016年
组蛋白变体在基因表达等基本细胞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功能。人类有5种H3变体,分别为H3.1、H3.2、H3.3、着丝粒特异性CENP-A和睾丸特异性H3t。人H3.3由H3F3A和H3F3B两个基因编码。采用DNA全基因组测序法在儿童高级别胶质瘤如恶性胶质瘤(GBM)和弥漫性内在脑桥胶质瘤(DIPG)鉴定出高频的H3F3A突变。超过70%DIPG和30%GBM携带H3.3 K27M氨基酸错义突变(27位赖氨酸被甲硫氨酸代替)。H3.3 K27M通过与组蛋白H3K27甲基转移酶EZH2亚基相互作用而抑制多梳抑制复合物2(PRC2)活性并全面减少H3K27me3含量。因此,H3.3 K27M突变重塑了表观修饰状态和基因表达模式,从而驱动肿瘤发生。K27M突变可作为分子标志物以更好区分儿童胶质瘤亚型,还可作为特异、敏感的预后标志物。通过抑制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如JMJD3活性而增加H3K27甲基化可作为K27M突变胶质瘤治疗的有效策略。本文综述了组蛋白变体H3.3 K27M在胶质瘤中的突变模式、分子机制和临床应用。
隋爱霞王泽阳郭晓强
关键词:胶质瘤
125I粒子植入术后肿瘤靶体积缩小对剂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本研究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模拟术后不同时间的验证计划,观察靶体积缩小对周边剂量(D90)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吴娟王娟隋爱霞苏晓华高贞于慧敏张宏涛
关键词:体积缩小植入术后肿瘤
治疗计划系统模拟^(125)I粒子周边与中心分布剂量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同活度、同数量125I粒子周边分布与中心分布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采用计算机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3D-TPS)勾画出2、2.5、3、3.5、4、4.5、5 cm等7种边长的正方体,模拟不同大小肿瘤,分别载入0.5 m Ci125I粒子,处方剂量145 Gy,粒子周边分布(周边组),得出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及90%靶体积吸收剂量(D90)、9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百分比(V90)、最高剂量点、平均剂量等参数;同样方法将以上各肿瘤中载入粒子作中心分布(中心组),得出上述参数。结果周边组和中心组D90均数分别为(147.29±0.58)Gy和(106.08±9.40)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2,P=0.005);V90均数分别为(95.46±0.44)%和(9.0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1,P=0.009);最高剂量均数分别为(1 224.65±12.7)Gy和(1 532.48±48.54)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3,P=0.000);平均剂量均数分别为(192.14±2.89)Gy和(179.81±5.40)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7,P=0.029)。结论 125I粒子不同分布模式直接影响剂量分布,粒子数目和活度相同时周边布源有较好的剂量分布。
隋爱霞于慧敏张宏涛吴娟任菊娜高贞王娟
关键词:近距离放射治疗
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癌12例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癌的可行性、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接受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共12个病灶,其中直径≤6 cm 7个,>6 cm 5个。采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布源,在CT引导下植入^(125)Ⅰ粒子,粒子活度0.4~0.7 m Ci,相隔0.5~1 cm平面插植。植入术后即行CT扫描,了解粒子分布情况及有无并发症。术后验证D90(90%靶体积接受的处方剂量)≥75 Gy的6例,<75 Gy的6例。手术结束后2个月复查CT,参考WHO实体肿瘤评价标准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个月疗效评价: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8例,无变化3例,进展1例,有效率为66.7%(8/12),2个月局部控制率为91.7%(11/12)。术前疼痛症状患者8例,术后1~14 d均明显缓解;术前下肢水肿3例于术后1~14 d明显缓解2例。术后随访3~3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1年5例患者存活生存率41.7%(5/12),未见大出血、感染、骨髓抑制、粒子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癌安全可行,淋巴结小于6 cm,周边剂量大于75 Gy,疗效可能更好。
于慧敏张宏涛何伟隋爱霞吴娟高贞王娟
关键词:近距离放射治疗淋巴结转移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盆腔复发肿瘤的并发症被引量:4
2012年
盆腔恶性肿瘤复发处理较为棘手,外科手术再次根治性切除率较低;区域或全身化疗因局部手术或放疗后纤维组织增生药物不易进入,有效率较低剖;外照射受放射性膀胱炎、肠炎、肠狭窄等不良反应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125I粒子可提高肿瘤剂量同时降低正常组织受量,在肿瘤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优势。我们对12例盆腔复发肿瘤患者行粒子植入治疗,现将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报道如下。
郭宏果王娟隋爱霞任菊娜唐富龙高贞董金红王苗
关键词:粒子植入治疗放射性膀胱炎盆腔复发复发肿瘤并发症纤维组织增生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治疗进展被引量:31
2017年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是指因放射线电离辐射所引起的口腔黏膜急慢性损伤,是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放疗是头颈部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通常在常规分割放疗的第2~3周时(放疗剂量20~30 Gy)即可出现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且持续加重[1]。轻者出现咽干、咽痛、黏膜糜烂,重者出现溃疡出血坏死,不能进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实施。
赵静隋爱霞马春玲李静代翠
关键词: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头颈部肿瘤
低氧诱导因子2α抑制剂的发现及其在肾癌治疗中的应用潜力被引量:2
2022年
氧对生物成长和发育至关重要,但低氧适应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也发挥关键作用。常氧时,低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可被肿瘤抑制蛋白VHL泛素化修饰,进一步被蛋白酶体迅速降解;低氧时,HIF-2α不再降解,从而进入细胞核与HIF-β亚基形成异二聚体并激活靶基因表达。肾癌通常存在高频VHL基因失活而导致HIF-2α积累,最终促使肾癌发生发展。因此,HIF-2α被看作肾癌治疗的新靶点。尽管HIF-2α被视为“不可成药”分子,但仍成功开发变构抑制剂PT2385和PT2977,它们通过特异性拮抗HIF-2α/HIF-1β异二聚体形成发挥药理作用。临床前和临床试验表明,与标准药物相比,HIF-2α抑制剂在肾癌治疗方面效果更理想、耐受性更强。这些进展意味着HIF-2α抑制剂有望在肾癌临床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郭振清李红强隋爱霞郭晓强
关键词:抑制剂肾癌
癌症抗血管生成疗法——“饿死肿瘤,挽救患者”治癌策略被引量:2
2016年
癌症不仅是癌细胞自身过度增殖的后果,而且还是癌细胞依赖机体(类似寄生关系)的过程。癌症发生的一个典型特征是癌细胞生长过程需要从机体获得源源不断的营养供应,这就意味着当癌组织生长到一定大小后需要新血管生成以汲取营养,这一特征也使抗血管生成成为临床战胜癌症的重要策略。
郭晓强隋爱霞
关键词:血管生成癌细胞系营养供应内皮细胞增殖血管生长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