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荣亚

作品数:1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6篇粒细胞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粒细胞白血病
  • 3篇流行性
  • 3篇流行性出血热
  • 3篇出血热
  • 2篇血细胞
  • 2篇早幼粒细胞
  • 2篇早幼粒细胞白...
  • 2篇肾破裂
  • 2篇贫血
  • 2篇全反式
  • 2篇中性粒细胞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外周血细胞
  • 2篇维甲酸
  • 2篇维甲酸治疗

机构

  • 8篇蚌埠医学院
  • 8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泰山医学院

作者

  • 15篇陶荣亚
  • 3篇赵明敏
  • 3篇王俊和
  • 3篇陈卫东
  • 3篇王洛夫
  • 3篇葛敏
  • 2篇刘传苗
  • 2篇王信琪
  • 2篇傅承彬
  • 2篇刘桂凌
  • 1篇唐德风
  • 1篇陈琳洁
  • 1篇付承彬
  • 1篇时昊
  • 1篇程光亮
  • 1篇李志军
  • 1篇刘怡
  • 1篇徐希岳
  • 1篇宋伟
  • 1篇纪淑仪

传媒

  • 6篇蚌埠医学院学...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实用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0
  • 1篇1996
  • 2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90
  • 1篇198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8例疗效分析
1991年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类预后凶险的白血病,以具有明显的出血倾向这一独特的临床特征而区别于其他类型白血病。近年来,随着化疗方法的改进及支持疗法的改善,使其完全缓解率有所提高,但化疗期间易并发DIC及感染等,其病死率仍然很高。为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王俊和陶荣亚时昊纪淑仪付承彬王信琪
关键词:白血病维甲酸药物疗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贫血患者的左心功能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采用超声心动图对贫血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右室内径增大,左室内径无变化,但泵血能力降低。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肺组织缺氧、肺动脉阻力增大、肺动脉压力增加、心肌缺血、心肌收缩力减弱有关。
唐德风宋伟刘怡陶荣亚王信琪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贫血心脏功能
甲状腺机能亢进性贫血(附3例报告)
1992年
近年发现,甲亢性贫血并非少见。其类型可分为小细胞性、正细胞性或大细胞性贫血。甲亢发生贫血不但加重甲亢的临床症状,且给诊断增加困难。本文报道3例甲亢并发巨幼红细胞性贫血,Evans综合征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就其相互关系及发病机理予以讨论。病例报告例1,女,48岁。因乏力、纳差、面黄、劳累后心悸、气短3月余,于1990年7月31日来本科门诊。绝经数年。外院曾拟诊再障给输血治疗。查体:重度贫血貌,甲状腺不肿大,双肺(一),心率每分92次,律齐,无杂音,肝脾(一)。Hb 45g/L,WBC 3×109/L,分类正常,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血小板(BPC)
陶荣亚时昊
关键词:贫血甲亢性
肝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及细胞内杀菌功能的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和细胞内杀菌功能。方法 :采用普通酵母菌对 44例肝硬化患者及 3 8例正常人进行中性粒细胞吞噬和细胞内杀菌功能试验。结果 :3 8例正常人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和杀伤率均值分别为 (2 3± 7) %和 (3 9± 3 ) % ,44例肝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和杀伤率分别为 (15± 5 ) %和 (3 0± 7) %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2 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与 12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及 8例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与 3 6例肝硬化非合并肝癌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及杀伤功能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徐希岳陶荣亚
关键词:肝硬化中性粒细胞失代偿期
健康成人外周血细胞Cu/Zn SOD的放免分析被引量:2
1990年
本文报道健康成人外周血细胞成分中Cu/Zn SOD的放免分析结果,红细胞Cu/Zn SOD定量为37.88±9.60ng/10~6。淋巴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Cu/Zn SOD,浓度分别为335.00±120.50/及189.43±139.67/10~6细胞。淋巴细胞Cu/Zn SOD量>多形核白细胞,此结果同其他作者研究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OD-1活性>多形核白细胞相符合,表明血细胞中SOD-1活性与其克分子数相关。本文还就红细胞,淋巴细胞及多形核白细胞SOD-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某些疾病过程中的异常变化,作了简要论述。
王洛夫赵明敏葛敏曹炯明程光亮陶荣亚傅承彬
关键词:外周血细胞CU/ZNSOD放免分析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染色体变化
1990年
本文报道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染色体变化,其中5例处于慢性期阶段.1例为急变期阶段。6例病人都有PH_1染色体,并伴有亚二倍体、超二倍体、多倍体。亦发现该病人中内复制的出现率很高,发现1例急变期患者有1个异常克隆核型。
温昌祥陶荣亚梁玉华宋光江
关键词:白血病染色体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自发性肾破裂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分析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自发性肾破裂的临床特点,探讨降低其发生率的对策及内科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9例EHF自发性肾破裂及同期文献报道的25例同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EHF自发性肾破裂患者有明显诱因31例,发生在少尿期30例,左肾破裂14例,右肾破裂17例,双肾破裂3例,血小板数值<80×109/L者20例。内科保守治疗治愈25例,手术治愈1例,死亡8例,其中手术治疗死亡3例,血透后死亡5例。结论EHF自发性肾破裂大多发生在少尿期,患者血小板数值很低,频繁搬动和腹内压增大如咳嗽或便秘为其主要危险因素。EHF少尿期患者应予严密监护,避免上述危险因素;对血小板极低者谨慎血透;内科保守治疗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刘桂凌陶荣亚陈卫东刘传苗
关键词:出血热自发性肾破裂流行性出血热内科保守治疗
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Cu、Zn-SOD含量变化的观察
1993年
本文报告50例健康成人。32例白血病患者血RBC、LC及GC、Cu、Zn-SOD放免分析结果。健康成人血LC、Cu、Zn-SOD含量明显>GC,此与文献报道正常人LC、Cu、Zn-SOD活性>GC相一致。32例白血病患者血RBC、Cu、Zn-SOD均明显降低(P<0.05),反映RBC清除胞内O(?)和维护胞膜结构完整性的功能减弱。其中53.13%白血病患者LC、Cu、Zn-SOD呈非常显著性增高(P<0.002),56.25%病人血LC、Cu、Zn-SOD水平未见明显升高。本文结果揭示淋、粒细胞白血病血细胞中Cu、Zn-SOD出现异常改变,O(?)随白血病细胞反应而产生增多,导致血细胞内Cu、Zn-SOD与O(?)平衡失调,从而自由基可损伤SOD基因表达和调节功能,表明Cu、Zn-SOD,O(?)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预测在抗白血病治疗中辅以SOD治疗,则将有助于控制血液肿瘤的发展。
王洛夫赵明敏葛敏陶荣亚王俊和高学熙
关键词:白血病血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肾破裂9例临床分析
2005年
目的:分析流行性出血热(EHF)并发肾破裂的临床特点,探讨降低其发生率的防治对策。方法:对9例经治的EHF自发性肾破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EHF自发性肾破裂患者有明显诱因8例,发生在少尿期8例;左肾破裂4例,右肾破裂4例,双肾破裂1例;血小板<80×109/L者7例。内科保守治疗治愈6例。病死3例,其中手术治疗死亡2例,血透后死亡1例。结论:EHF自发性肾破裂大多发生在少尿期,血小板数值很低,左右肾破裂机会均等,频繁搬动和腹内压增大为其主要危险因素。对血小板极低者谨慎血透。内科保守治疗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刘桂凌陶荣亚陈卫东刘传苗
关键词:肾破裂
狼疮性肾炎并细菌与真菌感染58例分析被引量:1
1996年
1990年1月~1996年5月我院共收治狼疮性肾炎(LN)119例,其中 58例(48.7%)经细菌学检查证实确有细菌和(或)真菌感染。为提高对LN患者发生细菌与真菌感染的认识,我们将该58例与感染相关的临床与细菌学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李志军陶荣亚陈琳洁许朝阳韩涛王运海王占勇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细菌感染真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