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远明

作品数:8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3篇内热
  • 3篇虹吸
  • 2篇两相流
  • 2篇流型
  • 2篇传热
  • 1篇压强
  • 1篇压强降
  • 1篇液体粘度
  • 1篇元件
  • 1篇再沸器
  • 1篇粘度
  • 1篇蒸汽
  • 1篇蒸汽锅炉
  • 1篇受热
  • 1篇漂移速度
  • 1篇气液两相流
  • 1篇汽液两相流
  • 1篇热虹吸
  • 1篇热通量
  • 1篇流场

机构

  • 8篇天津大学
  • 2篇河北工学院

作者

  • 8篇陈远明
  • 5篇胡瑞杰
  • 2篇黄鸿鼎
  • 2篇张松敏
  • 2篇李春利
  • 1篇孙爱
  • 1篇陈永慧
  • 1篇刘国维

传媒

  • 3篇化学工业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化工学报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年份

  • 1篇1995
  • 2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89
  • 1篇1986
  • 1篇198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内热虹吸沸腾元件
一种强化传热过程的单元体(元件)—内热虹吸沸腾元件—其特点是通过在加热管内装入一适宜直径的内管,而大大改善了两相流的传热过程,其上端的高效分离器排除了液泛现象的产生。是一个理想的废热回收装置的元件。并可根据现场规模,组合...
张松敏陈远明
文献传递
垂直管中气、液两相上升流动摩擦压降测定的改进被引量:2
1995年
本文研究了气、液两相垂直上升流动的摩擦压降,改进了两相流中流体的压差与持液量的测定技术,实验在内径为19mm、高度为1500mm的垂直玻璃管中完成,实验介质采用空气与水。两相流摩擦压降值通过测定压差与持液量实验数据计算得到,流型通过观察决定。
胡瑞杰陈远明陈永慧
关键词:压强降汽液两相流
液体粘度、表面张力与管径对池式两相流型的影响被引量:1
1992年
在不同直径的垂直玻璃管中盛装着不同物性(粘度与表面张力)的液体,空气经分配器注入静止的液体中,对两相流型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研究。流型的确定采用了高速录相机系统,也同时进行肉眼观察,并测量了不同流型的空隙度。实验表明:空气-高粘性液体和空气-起泡液体的气、液两相流型与通常的空气-水系统的流型极不相同。其空隙度也在较广泛范围内变化。
陈远明陈永慧胡瑞杰
关键词:流型粘度
垂直受热通道中气液两相流传热性能的研究
1992年
在垂直受热通道中气液两相流的传热是一种从单相流、泡状流、弹状流、搅拌流直至环状流的各种流型的气、液两相复杂传热。本文采用了特制的实验研究设备,以水及其蒸汽为介质,研究了各种流型的传热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料质量流速、热通量以及干度等),探讨了成膜条件,并用J.C.Chen双机理传热模型计算、分析了在不同情况下各机理对传热所起的作用。
陈远明胡瑞杰陈永慧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流型沸腾传热
内热虹吸式再沸器
虹吸式再沸器传热速率高、抗结垢性能好,而且能有效的解决立式热虹吸再沸器中流动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个流动模型及设计计算方法,并在透明膜(石英及玻璃)加热管内进行观察实验。研究流型的变化规律、稳定性、循环速率及结垢等问题。(...
黄鸿鼎陈远明张松敏
关键词:热虹吸流场畸变流场模拟
螺旋流内热虹吸沸腾装置(Ⅰ)——两相流动及传热机理和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
1989年
利用透明膜加热管对内热虹吸式沸腾装置各种螺旋通道内的两相流流型的变化规律、稳定性及传热性能进行观察研究.同时用钢管绕以电阻丝加热,以便能更准确地测量传热系数.实验所用的内热虹吸管模型共有七种不同的几何尺寸,其中五种为螺旋通道,两种为直流环形通道.实验介质为水、乙醇及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实验结果用q~G_t和q~(?)的关系来表示.文章讨论了通道的几何形状和尺寸、介质物性等对流体流动及传热性能的影响.
刘国维黄鸿鼎孙爱陈远明
关键词:螺旋流传热
漂移通量模型计算池式空隙度的研究(Ⅱ)——分配参数
1993年
1 前言 在本文第(Ⅰ)部分中已指出,用漂移通量模型计算池式空隙度必须解决二个重要参数,一个是漂移速度Voj,另一个则是分配参数Co
陈远明胡瑞杰李春利
漂移通量模型计算池式空隙度的研究(Ⅰ)——漂移速度
1993年
采用漂移通量模型研究池式空隙度的计算,全文分为两部分,第Ⅰ部分研究液体物性(粘度、表面张力和密度)与几何尺寸对漂移速度的影响,第Ⅱ部分着重分析分配参数随管径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关联了漂移速度与分配参数的计算式,从而可求得池式空隙度。其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最大误差为±19%。
陈远明胡瑞杰李春利
关键词:漂移速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