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皆明
- 作品数:6 被引量:181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中国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对代际社会流动的影响
- 2014年
- 代际社会流动率是衡量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教育在现代社会的代际流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通常被认为可增加农村地区或社会下层子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增强代际社会流动,从而促进社会的机会平等。但是,本文通过对全国综合调查(CGSS)数据的综合分析,研究发现高校扩招后代际间社会流动尤其是农村以及处于社会下层子弟的向上流动并未发生明显改善。高校扩招后的社会绝对流动率有所上升,但相对流动率仍保持不变。这表明,高校扩招虽然促进了整体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但并未有效提升代际间社会流动。换言之,父代阶层地位对子代阶层地位获得仍然具有强有力的影响。
- 郝雨霏陈皆明张顺
- 关键词:扩大招生规模社会流动代际流动中国高校流动率
- 代际社会经济地位与同住安排--中国老年人居住方式分析被引量:65
- 2016年
- 本文的主旨是研究父代与子代社会经济地位对同住安排的影响,在微观层次上探究同住安排的形成机制,从而寻找中国家庭制度变迁的脉络。从扩大家庭不再是具有约束性的文化理想这一理论预设出发,本文提出当代中国老年父母与其子女的居住安排主要受双方经济资源影响这一论点,认为同住安排的决定主要取决于父代和子代两代人的共同协商,父代与子代双方经济上的收益成为选择是否同住的重要因素。对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数据的实证分析为本研究假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分析结果表明,父代和子代的经济条件越好,同住的可能性越低;反之,经济条件越差,则同住可能性越高。分析模型在农村和城市分样本中均适用。
- 陈皆明陈奇
- 关键词:居住方式代际关系
- 中国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对代际社会流动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4年
- 代际社会流动率是衡量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教育在现代社会的代际流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简称"扩招")通常被认为可增加农村地区或社会下层子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增强代际社会流动,从而促进社会的机会平等。但是,本文通过对全国综合调查(CGSS)数据的综合分析,研究发现高校扩招后代际间社会流动尤其是农村以及处于社会下层子弟的向上流动并未发生明显改善。高校扩招后的社会绝对流动率有所上升,但相对流动率仍保持不变。这表明,高校扩招虽然促进了整体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但并未有效提升代际间社会流动。换言之,父代阶层地位对子代阶层地位获得仍然具有强有力的影响。
- 郝雨霏陈皆明张顺
- 关键词:高校扩招阶层背景社会流动社会不平等
- 中国养老模式:传统文化、家庭边界和代际关系被引量:96
- 2010年
- 运用理性选择理论分析当代中国的养老模式,从亲子间互动的角度解释了中国社会的代际关系及由此引出的家庭养老模式;社会经济变革剥夺了老年父母在家庭内部的核心地位,当父母失去了经济控制力及孝道所赋予的权威,子女也不再对父母绝对顺从,亲子之间必然会出现一种新的代际关系;虽然中国的社会结构性变化削弱了家庭中长辈的权威,但维持良好并持久的亲子关系的客观经济需求却仍然存在;在中国包括孝道在内的文化环境的影响下,父母通过投入大量家庭资源以建立强有力的亲子关系,并由此保证成年子女履行代际之间的"合约"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选择;父母和子女这种互动行为的结果是家庭的边界涵盖了老年父母和成年子女的相对独立的家庭,而且家庭养老能够在没有来自国家或个人家庭负面惩戒的情况下得以保证。
- 陈皆明
- 关键词:代际关系养老模式
- 家庭结构与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迁移意愿被引量:4
- 2016年
- 以理性行动理论为指导,对影响西部农村居民迁移意愿的家庭结构因素进行探讨。通过对"西部社会经济变迁调查"数据的分析,证明了迁移意愿是基于家庭结构的理性决策,家里是否有父母或子女是影响个人迁移意愿的重要因素。在考虑了年龄和教育的影响之后,有学龄子女的农村居民迁移意愿较低,有老年父母的农村居民迁移意愿较高。
- 郝雨霏陈皆明
- 关键词:迁移意愿家庭结构
- 大学生择偶过程中的竞争与配对——教育同质婚的形成机制探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由个人偏好理论引出的竞争和配对两种不同的归类机制,对中国婚姻市场中教育同质婚的形成机制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解释:竞争机制认为人们对经济资源的偏好导致了教育同质婚;而配对机制认为教育同质婚的形成是出于教育水平所反映的文化相似性。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和2012年的数据,采用"多层次分层模型"对上述两种机制进行了检验,实证分析了何者更适合解释当前中国婚姻市场中的教育同质婚现象。研究发现,竞争和配对这两种机制在中国婚姻市场教育同质婚的形成过程中均发生作用,但也存在性别差异,即在女性的择偶过程中,竞争机制占据主导地位;而在男性婚姻形成过程中,配对机制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结果表明,女性在寻找配偶的过程中更看重经济资源,男性则更看重文化资源。
- 陈奇陈皆明
- 关键词:婚姻择偶教育水平家庭背景个人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