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沈良

作品数:198 被引量:1,759H指数:24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8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1篇天文地球
  • 50篇水利工程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经济管理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2篇黄河三角洲
  • 36篇海岸
  • 36篇长江口
  • 28篇泥沙
  • 27篇黄河
  • 23篇冲淤
  • 20篇沉积物
  • 19篇海岸侵蚀
  • 15篇黄河口
  • 14篇冲淤演变
  • 12篇悬沙
  • 10篇输移
  • 10篇水沙
  • 10篇海域
  • 9篇近岸
  • 9篇波浪
  • 9篇沉积环境
  • 9篇沉积物粒度
  • 8篇水动力
  • 8篇粒度参数

机构

  • 198篇华东师范大学
  • 8篇国家海洋局第...
  • 8篇黄河水利科学...
  • 6篇黄河口水文水...
  • 5篇盐城师范学院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淮海工学院
  • 3篇南京大学
  • 3篇青岛海洋地质...
  • 3篇国家海洋局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上海市环境保...
  • 2篇中山大学
  • 2篇枣庄学院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海南省海洋开...
  • 2篇自然资源部第...
  • 2篇自然资源部第...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98篇陈沈良
  • 39篇谷国传
  • 19篇陈吉余
  • 19篇张国安
  • 17篇李九发
  • 13篇李为华
  • 13篇彭俊
  • 13篇陈小英
  • 13篇杨世伦
  • 10篇时连强
  • 9篇应铭
  • 8篇李鹏
  • 7篇刘锋
  • 6篇李玉中
  • 6篇戴志军
  • 6篇李平
  • 6篇刘勇胜
  • 6篇胡静
  • 5篇刘小喜
  • 5篇窦身堂

传媒

  • 20篇海洋通报
  • 14篇海洋科学进展
  • 13篇海洋学报
  • 12篇泥沙研究
  • 9篇海洋地质与第...
  • 8篇地理学报
  • 7篇海岸工程
  • 6篇人民黄河
  • 5篇沉积学报
  • 5篇海洋工程
  • 5篇海洋学研究
  • 4篇海洋科学
  • 4篇上海国土资源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水利学报
  • 3篇海洋与湖沼
  • 3篇海洋湖沼通报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海洋开发与管...
  • 3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9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13篇2010
  • 11篇2009
  • 11篇2008
  • 15篇2007
  • 18篇2006
  • 10篇2005
  • 13篇2004
1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杭州湾口悬沙浓度变化与模拟被引量:45
2000年
本文对杭州湾口 1 5个测站的大、中、小潮悬沙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得出大 -小潮周期流速变化和水位变化是该海区各站悬沙浓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分析研究 ,建立了单点测站悬沙浓度变化与水位和大 -小潮最大流速的关系模型 ,用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进行比较 ,拟合程度较好 ,对于整个大 -小潮周期悬沙浓度的连续变化可采用该模型进行估算。
陈沈良谷国传
长江口北支异常强盐水入侵观测与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长江口北支由于径流分流比很小,盐水入侵较强,特别是枯季大潮期盐水甚至倒灌进入南支,影响上海市和江苏省的水源地水质。为了进一步研究北支盐水入侵的规律及影响因素,2014年1月1-9日在北支进行了大小潮同步水文观测。本次观测到了北支异常强盐水入侵:小潮期发生强盐水入侵,且强度大于大潮期。小潮期强盐水入侵导致中下游河段被高浓度盐水控制,盐度从下游B01到中游B02几乎没有变化,且盐度的涨落潮变化几乎消失。分析认为,小潮观测期间长江入河口流量较小、河口潮差不是太小,加上强偏北风,三者的叠加是导致强盐水入侵的主要原因。
张二凤陈沈良刘小喜
关键词:盐水入侵影响因素长江口北支
南汇边滩水沙运动特性及其围涂工程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根据2005年7月28日至8月4日南汇边滩3个断面水文泥沙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水域的水文泥沙特性。结果表明:南汇边滩南北部分别受长江口水流和杭州湾水流控制,呈往复流性质;中部石皮勒断面,呈旋转流状态;潮流流速横向分布存在着向岸递减的分布特征,纵向分布差别不大;含沙量普遍较高;横向上,近岸水域的含沙量普遍要比远岸水域的含沙量高;在一个潮周期中,含沙量峰值滞后于流速峰值。并且根据冲淤计算和拟合挟沙力公式计算初步分析了南汇边滩围涂工程对该水域地形变化产生的影响。
黄广陈沈良张国安
关键词:水文泥沙挟沙力
基于FCM方法的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动力环境分区被引量:1
2016年
客观定量地确定沉积动力环境分区是理解区域沉积动力过程的重要基础。本文以黄河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数据为基础,运用模糊c均值聚类(FCM)等方法对该区域的沉积动力环境进行了分类、识别、分区及制图表达。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沉积动力环境可分为3个类别,分别代表了冲刷、冲淤混合和淤积3类不同形式的沉积动力环境。各类别沉积动力环境的隶属度分布图具有指示其在不同空间位置处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及其优势分布区的作用,而由模糊隶属度值生成的沉积动力环境分区图也与研究区域实际的沉积动力空间格局有着较高的吻合度,表明制图结果是合理和有效的。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三角洲滨海区地貌演变趋势分析和海岸防护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刘付程陈沈良彭俊陈晴
关键词:粒度沉积动力环境模糊C均值聚类FCM黄河水下三角洲
动态图像法应用于海滩沉积物粒度粒形测试及其与筛析法的比较被引量:10
2016年
筛析法是海滩沉积物粒度分析较经典和常用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动态图像法分析沉积物粒度逐渐得到推广。本文利用动态图形法和筛析法对海南岛5个海滩剖面20组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粒形测试,并将两种方法所测得的粒度进行比较。测试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测试结果重复性好,精度高;通过与筛析法的对比显示,动态图像法与筛析法的测试结果非常接近,粒度级配曲线基本一致,各个粒度参数值很接近且相关性非常好(R2>0.94);由动态图像法得出的粒形参数可以看出,粒径相当的不同海滩沉积物粒形参数有很大差别,同一海滩不同部位的球形度和宽长比变化很大,对称度和凹凸度变化稍小。研究表明,动态图像法与筛析法之间的粒度分析差异主要来自于两者测量原理的不同和天然海滩砂颗粒形状的不规则;动态图像法解决了不规则沉积物粒度的测量。因此,动态图像法可以替代筛析法来测量沉积物粒度,应用前景广阔。
罗章蔡斌陈沈良
关键词:粒度参数
南汇东滩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与水动力的关系被引量:13
2008年
沉积物粒度参数可以用来反演沉积物沉积的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环境。根据对南汇边滩采集的表层沉积物粒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类型以黏土质粉砂为主;随着沉积物平均粒径Mz的减小,分选逐渐变好,偏态由极正偏向正偏转变,并向近对称接近。运用Pe- jurp的三角图式对沉积环境进行划分,结果表明南汇东滩的水动力条件总体上较强,沉积物粒径总体上偏粗,属于径流—潮流共同作用的河口浅滩沉积环境。对潮流底应力和沉积物临界起动切应力的计算进一步印证了该区水动力较强,对应沉积物颗粒偏粗的现象。
黄广陈沈良胡静
关键词:沉积物粒度水动力
黄河三角洲北部近岸悬浮物季节性分布及驱动因素被引量:1
2021年
近岸海域悬浮颗粒物的分布与扩散对水体生态环境、海岸地貌演变、水产养殖以及海岸工程等有重要影响。由于刁口河流路的改道,黄河三角洲北部成为强烈侵蚀岸段,揭示该区域的悬浮物浓度变化特征和规律是防护工程安全维护的基础。利用经良好检验的模型反演近岸海域悬浮物浓度,Landsat-8和Sentinel-2卫星影像反演结果的交叉验证表明,基于两种传感器反演的悬浮物浓度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两种卫星数据可以结合使用。研究区近岸海域悬浮物浓度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和春季悬浮物浓度较高,夏季较低,秋季是悬浮物浓度从低向高转换的季节。冬、春季该区域风浪较大,在波浪掀沙和潮流输沙的联合作用下,底床泥沙强烈再悬浮,是形成悬浮物的主要来源,丁坝群的修建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悬浮物的时空分布。
林聪泳陈沈良李鹏姬泓宇凡姚申禹定峰
关键词:悬浮物浓度遥感反演季节性分布
苏北废黄河三角洲沉积物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12年
基于苏北废黄河三角洲近岸冬夏两季的表层沉积物粒度参数分析结果,研究了沉积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分布具有显著的时空变化特征:空间上由岸向海、由北侧至南侧,沉积物粒度呈变粗的趋势;时间上,沉积物粒径冬季粗于夏季。沉积物分选普遍较差,偏态为正偏,峰态尖锐。受季节性风的影响,冬季沉积动力环境比夏季复杂,沉积物粒度参数变化幅度较夏季大,冬季样品粒度参数等值线梯度明显大于夏季。在粒级-标准偏差曲线上,高峰值在52.55~88.39μm,为敏感粒级。研究区在潮流和季风驱动的风浪作用下,沉积环境具有波-流联合作用复杂的特点。
张林陈沈良
关键词:沉积物
上海 促进海洋产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被引量:11
2002年
陈吉余陈沈良何继红
关键词:海洋产业产业结构油气产业
近、现代黄河三角洲发育演变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05年
系统综述了1980年以来国内有关近、现代黄河三角洲发育演变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三角洲变迁对黄河下游近口河段的反馈影响和三角洲发育模式等研究成果。重点评述了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影响因素和冲淤演变过程,肯定了数值计算方法和遥感与GIS技术已经成为定量计算与半定量分析黄河三角洲冲淤演变的重要研究手段。并指出今后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突发性事件在潮滩冲淤变化中的作用、人类活动影响程度的定量表达、岸滩处于不冲不淤时的最佳剖面形态、现有冲淤数值模型的完善和GIS与数值模型系统的集成研究等。
时连强李九发应铭李为华陈沈良张国安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冲淤黄河口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