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德英

作品数:41 被引量:174H指数:9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细胞
  • 10篇脊髓
  • 9篇神经干
  • 9篇神经干细胞
  • 9篇干细胞
  • 7篇神经系
  • 7篇神经系统
  • 7篇中枢神经
  • 7篇瘢痕
  • 7篇细胞移植
  • 6篇神经干细胞移...
  • 6篇神经元
  • 6篇中枢神经系统
  • 6篇胶原
  • 5篇脊髓损伤
  • 5篇胶原酶
  • 5篇大鼠中枢神经...
  • 4篇形态学
  • 4篇神经损伤
  • 4篇切片

机构

  • 39篇第三军医大学
  • 9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41篇陈德英
  • 17篇李成仁
  • 17篇蔡文琴
  • 13篇苏炳银
  • 11篇李巍
  • 8篇武继祥
  • 7篇吴宗耀
  • 5篇李泽桂
  • 4篇刘建军
  • 4篇程赛宇
  • 4篇张吉强
  • 4篇李红丽
  • 3篇姚忠祥
  • 2篇张绍祥
  • 2篇郑世彬
  • 2篇何扬涛
  • 2篇肖艳
  • 2篇刘运来
  • 1篇魏喜权
  • 1篇孙榆

传媒

  • 8篇第三军医大学...
  • 7篇四川解剖学杂...
  • 6篇中国临床康复
  • 4篇解剖科学进展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神经科学...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中华整形烧伤...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7篇2004
  • 8篇2003
  • 6篇2002
  • 6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坐骨神经损伤与修复过程中相应脊髓神经元变化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损伤与再生修复过程中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和嗅被膜细胞(OECs)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硅胶管套接切断的大鼠坐骨神经实验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硅胶管内注射OECs悬液,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SAL),应用尼氏法对术后7d、14d、30dSAL组与OECs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进行形态学观察,比较两组同类神经元的存活率。结果OECs组治疗侧脊髓前角外侧核大、中型运动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存活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术后7d,OECs组治疗侧神经元数目较SAL组伤侧丢失减少,存活率上升。术后14d和30d,OECs组治疗侧神经元数目较SAL组伤侧明显增加,存活率明显升高,大多数神经元轮廓清楚,尼氏体清晰。结论OECs能减少坐骨神经损伤后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退行性变。
陈德英程赛宇李成仁
关键词:坐骨神经损伤脊髓神经元神经再生修复形态学
大鼠中枢神经系统连续切片显示神经核团
2001年
陈德英
关键词:连续切片中枢神经系统
NOV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对损伤大鼠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5
2003年
目的 观察NOV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 (NSCs)移植对损伤大鼠脊髓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 )、损伤组 (B组 )、NSCs组 (C组 )和NOV NSCs组 (D组 ) ,每组 10只 ;将NSCs悬液注入C组切断脊髓处 ,D组注入等量的NOV基因修饰NSCs悬液 ,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 2个月 ,采用BBB评分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CSEP)观察大鼠脊髓功能的恢复程度。结果 ①术后 2月BBB评分B、C、D组大鼠有所恢复 ,但都未达到正常水平 ;C组和D组的大鼠恢复较好 ,评分较高 ,与B组有显著性差异 ;其中D组比C组恢复要好。②脊髓损伤后 ,各组的CSEP波均消失 ,术后 2月除B组外C组和D组的波形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但潜伏期延长 ,其中C组比D组更长 ,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李成仁李巍蔡文琴苏炳银陈德英
关键词:NOV基因神经干细胞移植神经干细胞SCI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腓肠肌的影响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探讨神经干细胞 (NSCs)移植对脊髓损伤后腓肠肌的影响。方法  3 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 )、损伤组 (B组 )和NSCs移植组 (C组 ) ,每组 10只 ;将培养的大鼠神经干细胞悬液注入C组切断脊髓处 ,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 2个月 ,进行腓肠肌肌电位、肌湿重测定 ,观察腓肠肌运动终板的变化。结果 ①与A组比较 ,B组和C组腓肠肌肌电位的峰值下降 ,时限延长 (P <0 .0 1) ,C组电位有所恢复。②与A组比较 ,B组的腓肠肌肉湿重下降近70 %,C组肌肉湿重有所恢复 ,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 (P <0 .0 1)。③B组和C组的运动终板形状变得单一 ,运动终板的总数量减少 ,其中C组比B组减少数目为少。结论 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脊髓损伤的横断处 ,能延缓肌肉的萎缩 ,有助于其功能的恢复。
李成仁陈德英李巍蔡文琴苏炳银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移植神经干细胞脊髓损伤腓肠肌SCI
神经干细胞移植在恢复损伤脊髓传导功能中的作用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探讨神经干细胞 (NSCs)移植在恢复损伤脊髓传导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3 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 )、损伤组 (B组 )和移植组 (C组 ) ,每组 10只 ;将培养的大鼠NSCs悬液注入C组损伤脊髓处 ,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CSEP)和HRP逆行示踪技术观察大鼠脊髓传导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①脊髓损伤后 ,B组的CSEP波消失 ,术后 2月C组的波形有所恢复 ,但潜伏期延长 ;②A组脊髓前角可见到许多HRP标记阳性神经元 ,B组未见阳性神经元 ,C组可见有阳性神经元 ,但数目较A组少。结论 NSCs脊髓内移植能促进损伤脊髓传导功能的部分恢复。
李成仁李巍蔡文琴苏炳银陈德英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移植神经干细胞脊髓损伤皮层体感诱发电位HRPSCI
脑垂体远侧部多种嗜色细胞显示法改进
1996年
脑垂体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显示春远侧部多种嗜色细胞的切片是组织学常用标本。传统的三色法仅能显示嗜酸性和嗜碱性两种细胞,难以区分嗜碱性细胞三种以上类型,且方法复杂,结果不甚稳定。本室经不断摸索实践,用改良的多色法清晰显示出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三种以上类型,取得满意效果。
陈德英郑世彬
关键词:脑垂体嗜酸性腺细胞
全文增补中
NOV对人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探讨NOV蛋白对人神经干细胞 (H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方法 NOV基因重组质粒转染COS 7细胞 ,收集COS 7细胞和NOV基因修饰COS 7细胞的条件培养液 (COS CM和NOV CM ) ,作用于培养的HNSCs,3H TdR掺入液闪检测HNSCs的增殖 ,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仪检测HNSCs的分化。 结果 (1)NOV CM能明显促进HNSCs对3H TdR的摄入 ,说明NOV CM能明显促进HNSCs的增殖 ,另外NOV CM的促细胞增殖作用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2 )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 ,NOV CM促进HN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结论 NOV蛋白可能具有促进HNSCs增殖和分化的作用。
李成仁李巍蔡文琴苏炳银陈德英
关键词:NOV人神经干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分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肥厚性瘢痕组织中胶原酶表达和活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1998年
目的探讨胶原降解在肥厚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加胶原底物电泳观测了肥厚性瘢痕组织中胶原酶表达、酶活性及胶原的降解。结果肥厚性瘢痕组织中胶原酶表达较正常皮肤略有增加,但酶活性却明显下降,胶原降解减少。结论胶原酶活性降低。
武继祥吴宗耀陈德英
关键词:瘢痕组织胶原酶
肥厚性瘢痕胶原酶和TIMP-1mRNA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观测了HTS中MMP-1和TIMP-1的基因表达。结果发现MMP-1和TIMP-1的表达较正常增加,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分别增加了1.8(P>0.05)和7倍(P<0.001)。HTS中TIMP-1的表达明显高于MMP-1(P<0.001)。MMP-1和TIMP-1阳性颗粒多分布于胶原结节,这种表达的差异性提示HTS胶原酶活性可能受到TIMP-1的抑制。
武继祥吴宗耀陈德英
关键词:基因表达
全文增补中
肾母细胞瘤过度表达基因促进人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向神经元分化的实验观察(英文)
2005年
背景:肾母细胞瘤过度表达基因(NOV)编码的NOV蛋白是一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IGF)结合蛋白,它对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什么影响作用呢?目的:探讨NOV蛋白对人神经干细胞(H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设计:以细胞为研究对象,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军医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和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材料:实验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完成。对象为10~14周人胚大脑皮质培养的HNSCs。干预:NOV基因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收集COS-7细胞和NOV基因修饰COS-7细胞的条件培养液(COS-CM和NOV-CM),作用于培养的HNSCs。主要观察指标:3H-TdR掺入液闪检测HNSCs的增殖,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仪检测HNSCs的分化。结果:COS-CM和NOV-CM均能明显促进HNSCs对3H-TdR的摄入,其中NOV-CM组的1/min比COS-CM组要高(P<0.05),说明NOV-CM中含有促进HNSCs增殖的成分,另外NOV-CM的促细胞增殖作用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在NOV-CM组内有较多的NF-200阳性细胞,在对照组和COS-CM组可见到大量GFAP阳性细胞。结论:NOV蛋白可能具有促进HNSCs增殖和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
李成仁李巍陈德英蔡文琴苏炳银
关键词:干细胞神经系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