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向群

作品数:8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军营文化天地》编辑部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艺术
  • 2篇文学

主题

  • 2篇油画
  • 2篇题材
  • 2篇美术
  • 2篇美术创作
  • 2篇军事题材
  • 2篇画家
  • 1篇当代社会
  • 1篇多样性
  • 1篇样式
  • 1篇艺术
  • 1篇艺术本质
  • 1篇意蕴
  • 1篇油画创作
  • 1篇油画家
  • 1篇语言
  • 1篇语言样式
  • 1篇赞歌
  • 1篇政治部
  • 1篇指向
  • 1篇中华民族

机构

  • 1篇《美术》编辑...
  • 1篇解放军总政治...

作者

  • 6篇许向群
  • 1篇李翔

传媒

  • 3篇解放军艺术学...
  • 2篇美术观察
  • 1篇美术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军事题材美术创作在当代社会中的位置与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军事题材的美术创作历来受到各国重视,一些政治军事大国更是以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这一创作领域。自1949年以来,我国也经常以国家力量组织军事题材的美术创作活动,造就了许多优秀艺术家和重要作品,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在当代中国美术史中,一些优秀的军事题材美术作品往往是巨作、力作和铁骨雄风之作的同义词, 为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起过重要的作用。但是像其他所有的美术创作一样,面对变化的社会环境,我国的军事题材创作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拓展军事题材美术的创作空间,突显其非凡的精神气质和美学品格,为社会的发展进一步作出积极贡献,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和中国人民抗日胜利60周年,本刊特别组织一组讨论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文章,以纪念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
许向群
关键词:军事题材美术创作当代社会
“动势”下的一种水墨情态——谈军旅画家袁武及其水墨人物创作被引量:1
2005年
袁武作为新型军旅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能够准确把握现代水墨画的表现方向,在审美意识与个性发展上,既能继承传统的精髓又能摆脱其羁绊,实现对传统写实主义的转换;又能去追求更纯粹的人文内涵,从而超越叙事、描绘物像而进入心灵与色彩、笔墨等直接对应的层次。他以故乡为题材的东北系列、以军旅生活为题材的军事绘画创作以及个性鲜明的写生作品与小品,借助于直观、深刻、丰富的画面语言,把水墨的艺术本质与人的生命本质融合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的造型特征与独立的精神面貌。
许向群
关键词:军旅画家情态现代水墨画生命本质艺术本质
技术的追索与画境的探寻 释读邵亚川的油画创作
2001年
邵亚川的油画属于写实的范畴 ,在尊重写实规律的前提下 ,强调主观表现 ,强调对技术的追索与对画境的探寻 ,力求做到不脱离对象而又主动的创造。不论是创作或习作 ,他都善于从现实中搜寻触燃创作激情的火星 ,把对象固有的与主观感受的造型、色彩关系自觉而敏感地融汇在画面里 ;他能够随意地捕捉那些超乎一般印象的画意 ,发现非表面、非常态的美。
许向群
关键词:画境油画创作融汇画意
军旅版画的精神指向与语言样式
2003年
在新中国创作版画兴起的半个多世纪里,军旅版画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军旅版画在 艺术上继承和发扬了解放区新兴木刻的优良传统,以关注社会与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方式为 主,创作出了一批具有军旅风格和军旅气派的艺术作品;另一方面,它又根据时代的需求和部 队的特征,采用最直接的途径和最佳的方式发挥了版画艺术的社会作用与审美功能,在艺术境 界与现实意义上取得了不可替代的成就。本文通过对上个世纪末的第九届全国美展、本世纪初 的全军第十届美展和第十六届全国版画展三个重要的主流大展中军旅版画家的作品性质与特 征的分析,剖析当代军旅版画的精神指向和语言内涵,并引发出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许向群
关键词:精神指向语言样式个性化意蕴多样性
发现·感悟·超越
2007年
在当代中青年油画家中,邵亚川属于境界高、悟性好、能力强的那一类。作为在主题性创作上倾注了大量精力并葆有旺盛热情和清醒认识的画家,关注社会和现实,关注人的精神和状态,是邵亚川在绘画中着力诠释和传达的内容。尤其是在军事题材的美术创作中,他既长于驾驭宏大的战争场景,营造庄严而沉厚的史诗巨构;也善于从细节与个体出发,发掘具有个性特色与人性光芒的生动图像。
许向群
关键词:感悟主题性创作美术创作军事题材油画家中青年
真情谱赞歌——评《抗洪精神赞全军美展》
1999年
这次展览产生了一批幅面宏伟、场景壮阔的黄钟大吕之作,深刻地再现了广大军民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英勇壮举。这是许多亲历堤坝的画家们的共同感受。 不少作品采用了直接对抗——凶残肆虐的洪峰与无所畏惧的脊梁之间的猛烈碰撞的方式,来展开画面。人物形象的塑造饱满而不夸张,场景的选择典型而不矫饰,因为任何的夸张和矫饰不仅不能强化作品的感染力,而且对将士们的壮举只能构成伤害。视觉上的冲撞,斜线方块的相互吞并、泼彩飞墨的侵恣交融,也只能表达出那气吞山河的烙印的只鳞片爪。唯有真情,像一首激昂的旋律,将那些散落的音符串联起来,使这些画作大而不空。
李翔许向群
关键词:抗洪精神中华民族凝聚力赞歌总政治部革命浪漫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