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明霞
- 作品数:15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理学更多>>
- 农业区地下水开采量统计方法研究被引量:9
- 2001年
- 本文是在多年对农业区地下水开采量的监测与统计的基础上 ,分析了农业开采地下水的特点 ,总结了多种估算农业开采量的方法 ,提出了典型井计算的原理 ,为农业区地下水开采量的统计寻找出了一个具有较高精度的方法。在水资源评价研究中具有实际意义。
- 孙明王立琴薛明霞李金柱
- 关键词:农业区开采量
- 不同地表条件下冻融土壤的入渗特性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通过大量的入渗试验,对不同地表条件下季节性冻融土壤的入渗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冻融期,不同地表条件下土壤入渗能力均经历由高到最低点,然后再增高的变化过程;有覆盖物地块最小土壤入渗能力出现的时间均滞后于裸露地。
- 薛明霞
- 关键词:入渗特性
- 基于地下水安全的采补均衡曲线研究
- 2015年
- 通过对吕梁市平川区地下水补给规律及开采规律的分析,概化出地下水补给曲线、开采曲线,提出了补给量的变动、补给的变动、开采量的变动、开采的变动的概念。应用地下水补给量和开采量随降水量增减变化呈互逆变化的特征,提出了地下水采补均衡曲线,为划定地下水开采量的安全性提供了计算依据,对提高区域地下水资源供给安全保障具有现实意义。
- 孙明杨丽霞薛明霞
- 灰岩山区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取值研究
- 2020年
- 灰岩山区降雨入渗补给系数影响因素复杂,各因素影响程度不同,且缺乏定量关系,通过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和层次分析法,确定灰岩山区各因素对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综合影响程度,建立实验区综合影响程度与其降雨入渗补给系数的关系,从而确定其他区域的降雨入渗补给系数。
- 薛明霞孙明
- 季节性冻融土壤入渗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文中通过大量的入渗试验,对不同地表条件下季节性冻融土壤入渗的影响因素——地温和土壤含水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未灌水的不同地块土壤入渗能力主要受地温控制,地表有覆盖物的土壤入渗能力与地温的变化趋势接近,而无覆盖物的相对较差;不同时间灌水后土壤的入渗能力主要受土壤含水率的控制,秸秆覆盖地块的土壤入渗能力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程度较裸露地块弱。
- 薛明霞
- 关键词:入渗地温含水率
- 井灌区降水量的特征分析及灰色预测被引量:4
- 2010年
- 根据太原盆地井灌区54年(1954—2007)降水量的数据,利用滑动平均法进行趋势分析,利用滑动t检验法计算统计量t,进行突变分析。结果表明,太原盆地井灌区近54年降水量为递减趋势;1985年的统计量t达到极大值,且超过了信度α=0.001的显著性水平,表明近54年来太原盆地井灌区年降水量在1985年前后存在明显的突变现象。此外,1954—2007年各月降水量的统计结果表明,太原盆地井灌区降水年内分配极不均匀,71.23%集中在6—9月份,1.49%集中在12,1,2月份,多年各月降水量均有较大变动,其中12月份CV=1.4,1月份CV=1.09,2月份CV=1.08,均属于强变异性。最后利用灰色系统GM(1,1)的分解模型、降水量的长期趋势量x(0)(t)、周期波动量E(t)i以及随机变化量R(t)对井灌区降水量进行预测,经过检验模型精度有明显的提高,预测数据可以作为预测井灌区地下水可开采量的基础数据,并且可以为井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王健孙明薛明霞李洪建王学萌
- 关键词:井灌区灰色系统
- 潜水蒸发系数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02年
- 本文通过蒸渗计观测潜水蒸发的实验结果 ,计算了潜水蒸发系数 ,通过对潜水蒸发影响因素分析 。
- 薛明霞王立琴
- 关键词:影响因素潜水埋深
- 农用机井吊泵现象分析
- 2001年
- 王立琴孙明薛明霞
- 关键词:吊泵农用机井安全设计地下水
- 利用生产井监测地下水动态数据处理研究
- 2021年
- 区域地下水动态监测在专用井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通常选择生产井代用。生产井监测地下水动态过程与专用井具有同步性,但水位波动较大,数据失真,不能直接应用。通过限幅平均滤波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使其与专用井具有一致性,共同参与区域地下水位动态分析,为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 薛明霞孙明杜琦杨晓俊
- 关键词:生产井
- 不同地表条件下季节性冻融土壤的冻融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通过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地表条件下,季节性冻融期土壤的冻融特征:裸地初冻时间早于地膜覆盖地约38天,早于玉米秸秆覆盖地约45天,早于秸秆和地膜二元覆盖地约47天;裸地最大冻结深度为60 cm,地膜覆盖地为42 cm,玉米秸秆覆盖地为35 cm,秸秆和地膜二元覆盖地为20 cm;地膜覆盖地完全解冻较裸地提前10天,玉米秸秆覆盖地完全解冻滞后裸地约7天;不同地表条件下土壤冻结强度按从小到大排列为裸地,地膜覆盖地,玉米秸秆覆盖地,秸秆和地膜二元覆盖地。
- 薛明霞
- 关键词:地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