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志伟

作品数:14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4篇理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药物
  • 4篇酸酶
  • 3篇药物设计
  • 3篇神经氨酸酶
  • 3篇流感
  • 3篇活性
  • 3篇分子对接
  • 2篇蛋白
  • 2篇生理
  • 2篇生理学
  • 2篇生理学教学
  • 2篇同源建模
  • 2篇羟基
  • 2篇细胞
  • 2篇理学
  • 2篇黄酮
  • 2篇甲氧基
  • 2篇甲氧基黄酮
  • 2篇教学
  • 2篇海马

机构

  • 8篇东北林业大学
  • 7篇佳木斯大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佳木斯大学附...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4篇杨志伟
  • 5篇吴晓敏
  • 4篇刘君星
  • 3篇王淑秋
  • 3篇祖元刚
  • 3篇刘蕾
  • 3篇杨刚
  • 2篇王迎晨
  • 2篇梁衍锋
  • 2篇王芳芳
  • 2篇袁晓辉
  • 2篇吴佳梅
  • 2篇曲章义
  • 2篇马小茹
  • 2篇刘小广
  • 1篇王靖飞
  • 1篇郭莹莹
  • 1篇付玉杰
  • 1篇李锦莲
  • 1篇魏凤香

传媒

  • 4篇黑龙江医药科...
  • 3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化学学报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4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类黄酮化合物抑制NDM-1活性的构效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选择食物来源相对丰富且分子结构具有一定差异的3种类黄酮化合物(槲皮素、木犀草素、染料木黄酮),通过碘量法比较它们对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的抑制活性。通过分子对接软件分析化合物对NDM-1的理论结合能力,建立类黄酮化合物抑制NDM-1活性的构效关系。碘量法分析结果表明,3种类黄酮化合物对NDM-1抑制活性差异表现为染料木黄酮>木犀草素>槲皮素,这一结果与分子对接理论分析结果一致。由此,3种化合物抑制NDM-1的构效关系为:B环处于C环3位(染料木黄酮),是抑制NDM-1的相对优势结构;而C环3位羟基(槲皮素)对抑制NDM-1活性具有一定削弱作用。
王树松任重娟周文英程瑶韩雪玲李锦莲杨志伟张强
关键词:细菌耐药类黄酮构效关系
人3型腺病毒六邻体蛋白同源建模及其进化轨迹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用同源建模方法构建了人3型腺病毒六邻体完整的空间结构,对此结构模型的合理性进行检验,并通过基于多重序列比对的进化轨迹分析发现,不同型别的人腺病毒六邻体型特异性序列主要存在于六邻体的塔区上,结合二级结构分析,预测位于六邻体塔区表面的几个环区是型特异性中和表位的所在区域.
袁晓辉曲章义吴晓敏王迎晨魏凤香张鸿彦刘蕾杨志伟
关键词:同源建模中和表位
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三羟基甲氧基黄酮分子对接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运用柔性分子对接程序Affinity,深入研究了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MF)与N1、N9亚型神经氨酸酶之间的结合方式并阐明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MF与N1亚型神经氨酸酶之间有一种作用模式。其结合能为-70.26 kcal·mol^(-1).而与N9亚型之间存在两种竞争性的结合模式,最大结合能为-83.51 kcal·mol^(-1)。进一步分析发现MF与这两种亚型神经氨酸酶相互作用的作用力类型、氢键作用及关键作用的氨基酸残基等有着明显的区别。现行药物奥斯米韦作用模式单一,MF则可以与各种亚型甚至变异的神经氨酸酶发生很好地相互作用。因此,MF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研究提出了以MF为底物的流感药物修饰方向。
杨刚杨志伟吴晓敏祖元刚
关键词: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分子对接
β-谷甾醇对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的毒性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研究β-谷甾醇对正常和痫性放电海马神经元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24h内新生Wistar大鼠为细胞源,用Neurobasal培养液培养海马神经元9d后,加入无镁离子处理3h,诱导其痫性放电,加入β-谷甾醇(浓度),作用24h,MTT法检测β-谷甾醇对海马神经元的无毒和对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癫痫样细胞最佳作用时间的影响。结果:成功分离出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β-谷甾醇在20μmol/L浓度下对海马神经元细胞无毒性,最佳作用时间为24h。结论:浓度20μmol/L,最佳作用时间为24h,β-谷甾醇对海马神经元没有毒性,可用于癫痫治疗。
董雪刘小广杨美丽刘君星杨志伟王淑秋
关键词:Β-谷甾醇海马神经元细胞
2—甲氧亚胺基—2—糠基乙酸的合成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曲有乐杨志伟刘凤华
关键词:糠酸
无镁诱导癫痫海马神经元模型线粒体膜电位和凋亡的变化
2013年
目的:观察无镁诱导癫痫海马神经元模型线粒体膜电位和凋亡的变化。方法:利用无镁诱导海马神经元制备癫痫样模型,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观察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海马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凋亡率。结果:模型组海马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P<0.01),凋亡率增加(P<0.05)。结论:无镁诱导癫痫海马神经元出现线粒体膜电位及凋亡的改变,提示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可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
刘小广杨志伟刘君星王琳
关键词:癫痫流式细胞仪线粒体膜电位凋亡
分子模拟方法研究唾液酸酶与植物源抑制剂间的作用机制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常用于中药,其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主要药理作用表现为抗菌、抗病毒、抗炎、抗免疫反应、抗氧化及抗肿瘤等。黄芩根中分离出的黄酮类化合物5,7,4'...
杨志伟
关键词:唾液酸酶药理机制抑制活性
文献传递
进化树指导的腺病毒六邻体家族蛋白的快速建模被引量:5
2011年
为实现对人腺病毒六邻体家族蛋白进行快速准确的结构建模,发展了一种新的基于进化树的预测蛋白质家族中一系列分子三维空间结构的快速建模方法.首先利用邻接法对7株D亚属人腺病毒的六邻体序列构建了基于距离的进化树,并根据进化树所提供的信息确定最佳六邻体家族蛋白渐进式建模路径,然后利用Modeler与Charmm程序实现六邻体家族蛋白的快速建模.新的建模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需要的计算量大大减少,经过结构评估以及与传统方法建模所得到的结构进行比较,证实基于进化树的快速建模结果是可靠的.人腺病毒六邻体家族蛋白的快速建模对于实现快速高通量的表位预测及开发多价人腺病毒疫苗与腺病毒分型诊断试剂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袁晓辉王迎晨曲章义任家毅王靖飞郭莹莹王雅贤华东吴晓敏杨志伟高虹
关键词:同源建模进化树人腺病毒
WPBL教学法用于临床病理生理学教学的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按照问题为基础方式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在国内已经被一些重点医学院校逐步接受、采纳和开展,与此同时该学习方法也引起国外学者高度重视,并对该理论进行深入的实践和研究,其中以美国Barrows神经病学教授的研发开启了全新PBL的先河,并逐渐发展应用,在国内外医学院校获得了较卓著的教学效果。
王芳芳马小茹刘蕾王淑秋刘君星梁衍锋吴佳梅杨志伟
关键词:教学法
神经氨酸酶与三羟基甲氧基黄酮衍生物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被引量:2
2013年
以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MF)为先导物,以现有的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类药物的结构特征为参考,设计了一系列的三羟基甲氧基黄酮衍生物,并运用分子对接与分子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筛选及作用机制分析.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功能团(羧基及胍基/氮-乙酰氨基)的引入并未影响衍生物在酶活性腔中的结合位置,衍生物的结构与相互作用能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将羧基和胍基作为替代基团引入到MF的C7及C5位上所得的新化合物(9)在所合成的衍生物中具有最好的结合能力(-1172.52 kJ/mol),远远优于现有先导药物4-(氮-乙酰氨基)-5-胍基-3-(3-戊氧基)安息香酸(BA)和MF与NA的结合能力(-672.12和-347.44 kJ/mol).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发现,在神经氨酸酶活性腔中,化合物9的羧基和胍基的空间取向与现有药物中这两个基团的空间取向一致,且化合物9与先导药物MF一样,能与活性腔内保守残基Asp151和Glu227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因此可认为化合物9是一种具有应用潜质的新型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本研究结果为实验研究和设计抗流感药物提供了可行性思路.
武菲杨志伟袁晓辉
关键词:流感神经氨酸酶分子对接合理药物设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