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园园
- 作品数:15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双版纳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西双版纳州2004~2009年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州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及控制情况,为制定肠道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西双版纳州2004~2009年肠道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9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肠道传染病679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0.91/10万,发病高峰为5-9月,年平均发病率最高的是勐海县;职业分布以农民、散居儿童、学生及工人为主,农民和散居儿童分别占报告发病数的33.57%和13.64%。结论2004~2009西双版纳州肠道传染病流行强度平稳,虽然发病率呈整体下降,但不明显。与全省比较,仍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肠道传染病监测,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
- 李园园
- 关键词:肠道传染病
- 2015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登革2型病毒暴发疫情的调查研究被引量:20
- 2016年
- 目的 阐明2015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和登革病毒血清型及其传播来源.方法 收集登革热病例资料,采集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用RT-PCR法检测登革病毒核酸,并进行登革病毒C/PrM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2015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 132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 089例(96.20%)、输入性病例43例(3.80%,来自缅甸38例、老挝3例和泰国2例).本地流行地区主要为景洪市城区和嘎洒镇,该流行区中埃及伊蚊为优势蚊种,流行月份为7-12月.病例年龄分布以20-49岁组为主,最小2岁,最大93岁;男女性别比为1∶1.05.经登革病毒核酸检测和序列测定,从患者血清中获得33株病毒的C/PrM区基因核苷酸序列.进化分析表明,这33株病毒均为登革2型病毒,其中的泰国输入性病例分离株与本地流行株高度同源,同为一个进化群,并与东南亚和我国福建和广东流行株亲缘关系较近,但与云南省瑞丽市2014年登革2型病毒流行株亲缘关系较远.结论 2015年西双版纳州发生了由登革2型病毒引起的本地登革热流行,来自泰国的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是引起本地登革热流行的主要原因,埃及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加强输入性病例和本地病例的监测和管理以及蚊虫控制是防止本病蔓延扩散的关键措施.
- 李园园冯云范建华李鸿斌朱进潘虹李卫平高阳张海林
- 关键词:登革热登革热病毒进化分析流行病学
-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2011年蚊虫及虫媒病毒调查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蚊虫媒介的分布特点及当地虫媒病毒情况,为虫媒病毒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采集蚊虫标本,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并用RTPCR法检测常见虫媒病毒核酸;在西双版纳州采集发热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标本,并用ELISA法检测常见病毒性脑炎IgM抗体。结果共采获蚊虫5属29种13337只,其中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带足按蚊分别占蚊虫标本总数的79.98%(10667/13337)、7.95%(1060/13337)和7.38%(984/13337),三带喙库蚊为当地优势蚊种。采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版纳病毒、甲病毒属、环状病毒等多种虫媒病毒引物对214批蚊虫标本进行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采用多种细胞对蚊虫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结果也为阴性。用相关脑炎病毒试剂盒对采集到的52份急性期血清标本及54份脑脊液标本进行ELISA检测,发现乙脑病毒IgM阳性16例,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4例,腮腺炎病毒IgM抗体阳性13例,埃可病毒IgM抗体阳性3例,登革热病毒IgM抗体阳性1例。结论 2011年西双版纳地区采集到的蚊虫标本中未检测到乙脑、版纳及环状病毒等虫媒病毒,但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当地发热患者存在乙脑等多种病毒性脑炎感染。
- 唐承军付士红张海林范建华杨卫红章域震吕志李园园李鸿斌朱进王宇陶伽伶李丽华白卫荣查冰王丕玉梁国栋
- 关键词:蚊虫虫媒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 西双版纳州2004年~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州2004年~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特点,指导该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方法]对西双版纳州2004年~2011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按级别、类型、时间、发生场所等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2004年~2011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0起,发病1411例,死亡38例。较大事件(Ⅲ级)18起,一般事件(Ⅳ级)31起,未分级事件11起。传染病暴发37起,其中乙类传染病暴发17起,丙类传染病暴发8起,其他传染病暴发12起。食物中毒报告22起,其中,野生蕈中毒7起,死亡13例;其他植物性中毒15起,死亡7例。职业中毒报告1起,死亡1人。从时间分布看,西双版纳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以每年的5月~7月为全州报告事件最多的月份。[结论]西双版纳州2004年~2011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里,以传染病疫情暴发为主,占报告数的61.67%。野生蕈中毒事件成为危害最严重的一类事件,应高度重视,加强预警和健康教育。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是及时发现突发事件发生的先兆,及时发出预警,迅速采取相应措施,将突发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
- 王江宁李园园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
- 云南省脑炎患者脑脊液中检测到基因Ⅰ和Ⅲ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调查云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者感染乙脑病毒(JEV)基因型状况。方法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医院和大理州医院采集脑炎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20份和脑脊液标本11份,用RT-PCR法检测JEV核酸,阳性者进行JEV-PreM/C区基因序列测定,用核苷酸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用RT-PCR法从11例脑炎患者脑脊液标本中检测到JEV核酸阳性3份(JB114、JB135和DLN24),而20例脑炎患者血清标本均为阴性。3株病毒的PreM/C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JB114、JB135与JEV基因Ⅰ型代表株同源性高达98.3%和99.2%,而与Ⅱ、Ⅲ、Ⅳ型仅为82.5%~84.6%;DLN24与基因Ⅲ型代表株同源性为94.6%,而与基因Ⅰ、Ⅱ、Ⅳ型分别为85.0%、82.5%和80.4%。进化树分析显示,JB114和JB135位于基因Ⅰ型分支中,DLN24位于基因Ⅲ型分支上。结果表明,来自西双版纳的JB114和JB135病毒株属于基因Ⅰ型,来自大理的DLN24病毒株为基因Ⅲ型。结论云南省乙脑患者中分别存在基因Ⅰ型和Ⅲ型JEV感染的病例,表明云南省存在这两个基因型病毒的共同流行。
- 袁军付士红张海林邓掌范建华杨卫红王静林曹玉玺冯云章域震李园园李鸿斌王宇朱进王力华梁国栋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基因型
- 云南西双版纳州登革热传播媒介分布调查被引量:19
- 2016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分布,为登革热媒介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西双版纳州所有乡镇,采用捕捞法捕捞蚊幼虫带回实验室进行解剖,分类鉴定计数。结果西双版纳州辖区所有乡镇均有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分布,首次在13个乡镇发现埃及伊蚊分布;各县(市)城区所在乡镇均有埃及伊蚊分布;31个乡镇320个点捕捞各类伊蚊幼虫进行羽化分型3属四种6 797只,其中白纹伊蚊4 705只,占69.22%,埃及伊蚊1 623只,占23.88%,骚扰阿蚊314只,占4.62%,致倦库蚊155只,占2.28%;320个容器蚊媒孳生地幼虫进行捕捉,其中有297个容器为阳性,其中,伊蚊幼虫阳性容器268个,白纹伊蚊220个,埃及伊蚊48个,伊蚊阳性CI指数为83.75;发现埃及伊蚊分布的乡镇海拔限于500~900 m之间。结论西双版纳州本次调查首次发现埃及伊蚊主要分布在城区及13个乡镇;一旦条件适合可引起登革热暴发。
- 李园园朱进李鸿斌
- 关键词:登革热埃及伊蚊
- 西双版纳州实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效果评价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分析西双版纳州2003-2011年实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期间疟疾疫情,评价防治效果。方法收集西双版纳州2003-2011年疟疾防治和媒介监测资料,分析防治措施及效果。结果 2003-2011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疟疾病例4 881例,年均发病率为58.81/10万。疟疾发病率由2003年的215.83/10万,下降至2011年的1.41/10万,疟疾发病率下降明显,疟疾发病区域逐步缩小。结论在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支持下,西双版纳州疟疾防治效果显著,疟疾发病得到有效控制。
- 朱进李园园李鸿斌车英刀天友黄强
- 关键词:疟疾全球基金
-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1996-201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州1996-2010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水平及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西双版纳州1996-2010年法定传染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996-2010年累计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8种61 437例,死亡34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38.29/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2.47/10万。其中,甲类传染病无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18种61 437例,死亡7种346例。从季节分布看,西双版纳州1996-2010年,每年的5-8月为传染病高发季节;性别分布,男性多于女性;职业分布以农民、工人、学生及散居儿童为主,其中农民累计发病24242例,占累计报告总数的39.46%。[结论]西双版纳州1996-2010年法定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防控有力有效,人民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 李园园王江宁弥鹏飞
- 关键词: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
- 登革热疫情防控中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对一起登革热疫情处置过程不同健康教育策略效果进行评价,对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在疫情的不同阶段,制定并执行3种不同健康教育策略。通过对居民进行登革热防控知识、态度及消除蚊媒孳生地的行为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对影响居民开展清除蚊媒孳生地的有关健康教育策略层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在疫情早期,居民虽然具有较高的预防知识知晓率和疫情知晓率,但开展相应防控活动的比例较小;第二轮健康教育后,社会动员效果得到极大改进,第三阶段健康教育针对游客。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登革热预防知识知晓率高(OR=2.512,95%CI:1.730-3.341)和危害程度认知高(OR=9.332,95%CI:5.779-23.071)是居民采取消除孳生地措施的影响因素。结论本次疫情控制中在3个阶段分别采用3种健康教育策略,提高了居民参与防控工作的主动性,疫情下降趋势明显。疫情早期强调疾病危害性并提供有关预防知识,对登革热疫情控制至关重要。
- 刘晓强陆林杨军范建华赵世文李园园来明月董坚王瑾
- 关键词:登革热健康教育影响因素
-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近30年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近30年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对疟疾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对今后消除疟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疫情资料来源于西双版纳州1981-2010年疟疾年度报表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据,对30年疟疾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控制效果做出初步评价。结果 1981-2010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疟疾病例56 934例,死亡73例,其中,间日疟42 268例,死亡8例,恶性疟13 330例,死亡62例,未分型1336例,死亡3例。1981年报告发病数4184例,发病率660.25/10万,2010年报告发病数30例,发病率2.79/10万。人群分布男性多于女性,高发年龄段在15~35岁之间,以青壮年为主,职业分布以农民、工人、学生及散居儿童为主。季节分布分析,作为虫媒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和媒介消长时间密切相关。根据近30年西双版纳州疟疾发病情况分析,疟疾流行季节为5-9月。结论通过30年来的疟疾防治,西双版纳州的疟疾发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发病率逐年下降,该州疟疾已经处于低流行状态。由于境外疟疾的高度流行及输入性风险,加重了西双版纳地区疟疾防控的压力。
- 李园园李鸿斌朱进
- 关键词:疟疾流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