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友云

作品数:47 被引量:158H指数:7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7篇心肌
  • 22篇缺血
  • 17篇细胞
  • 13篇心肌缺血
  • 10篇心肌细胞
  • 10篇肌细胞
  • 9篇再灌注
  • 9篇缺血预处理
  • 8篇心脏
  • 7篇灌注
  • 6篇预处理
  • 6篇脂质
  • 5篇电镜
  • 5篇嘌呤
  • 5篇硫酸腺嘌呤
  • 5篇解剖学
  • 5篇大豆磷脂脂质...
  • 5篇大鼠心肌
  • 5篇大鼠心脏
  • 4篇动脉

机构

  • 32篇湖北医科大学
  • 14篇武汉大学
  • 3篇长治医学院
  • 2篇湖北省卫生职...
  • 2篇湖北医科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咸宁医学院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作者

  • 47篇张友云
  • 20篇陈锡昌
  • 15篇董传仁
  • 11篇袁玉林
  • 11篇郑汉巧
  • 10篇雷岳山
  • 7篇冯晓祥
  • 7篇欧阳静萍
  • 7篇汪长华
  • 7篇卢彦珍
  • 7篇胡成俊
  • 5篇涂淑珍
  • 4篇戴冀斌
  • 4篇余国荣
  • 4篇谭金海
  • 4篇陈振光
  • 3篇喻爱喜
  • 3篇陶圣祥
  • 3篇刘永明
  • 3篇胡群山

传媒

  • 8篇解剖学杂志
  • 5篇中国病理生理...
  • 4篇中国组织化学...
  • 3篇解剖学报
  • 3篇中国临床解剖...
  • 3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数理医药学杂...
  • 2篇中国应用生理...
  • 2篇长治医学院学...
  • 2篇湖北医科大学...
  • 2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起搏与心脏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年份

  • 1篇2003
  • 8篇2002
  • 4篇2001
  • 6篇2000
  • 6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5篇1996
  • 3篇1995
  • 5篇1994
  • 5篇1993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本实验用凋亡检测方法检测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比较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拟为临床寻找有价值的预处理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新生2~4天SD大鼠210只,取心室肌按常规操作处理后,用含15%小牛...
雷岳山胡成俊张友云宋健戴冀斌袁玉林
文献传递
非创伤性下肢缺血预处理琥珀酸脱氢酶电镜细胞化学的变化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通过琥珀酸脱氢酶(SDH) 电镜细胞化学的变化,探讨非创伤性下肢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效应。方法:实验采用体重250 ±30g ,雄性SD 大鼠24 只,分4 组,每组6 只,即正常对照组( Ⅰ组) ;缺血再灌注组( Ⅱ组) ;经典缺血预处理组( Ⅲ组) ;非创伤性下肢缺血预处理组( Ⅳ组) 。按Nitro - BT 法显色制作SDH 光镜标本,按小川的亚铁氰化铜法制作电镜标本。光镜观察SDH 活性参照Niles 法分为4级。结果:Ⅰ组SDH 活性和心肌结构相对正常;Ⅱ组SDH 活性降低明显,线粒体损伤严重;Ⅳ组近于Ⅰ组;Ⅲ组界于Ⅰ组、Ⅳ组之间。结论:非创伤性下肢缺血预处理具有与经典缺血预处理相类似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
卢彦珍王晓丽刘永明张友云董传仁
关键词:非创伤性缺血预处理琥珀酸脱氢酶下肢
凝集素在大鼠心脏缺血预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实验拟通过刀豆素(CONA)和麦芽素(WGA)检测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和缺血预处理大鼠心肌细胞膜凝集素受体的变化。方法:采用SD雄性大鼠18只分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分别取三组大鼠左心室前壁心肌,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分别用刀豆素、麦芽素分子探针进行 ABC法染色。结果:假手术组CONA和WGA细胞反应强,缺血再灌注组CONA和WGA细胞反应弱。缺血预处理组CONA和WGA细胞反应介入二者之间。结论:缺血预处理能有效防止膜上凝集素受体损伤。
袁玉林雷岳山张友云周新华冯晓群孟晓萍戴冀斌谭政
关键词:凝集素心脏缺血预处理
非创伤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作用被引量:8
1999年
目的:确定非创伤性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损伤是否具有对抗作用,以扩展缺血预处理的实际应用。方法:采用非创伤性下肢缺血预处理及经典缺血预处理的动物模型,比较两种处理方法对I/R心肌损伤的效应。实验动物分4组:正常对照组(NC,n=8),开胸旷置50min;缺血/再灌注组(I/R,n=12),结扎冠脉30min,再灌注20、180min;经典缺血预处理组(C-IPC,n=12),按经典Mury法复制;非创伤性下肢缺血预处理组(N-WIPC,n=12),捆绑双下肢5min,松开5min,反复4次后,阻断冠脉30min,再灌20、180min。以左室功能,心肌梗塞范围,血清肌酸激酶(CK)及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为观察指标。结果:与I/R组相比,N-WIPC组与C-IPC组均显著缩小I/R后的心肌梗塞范围(P<001);明显恢复I/R后的左室功能(P<005,001);减轻自由基对心肌的损害:血清CK,心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N-WIPC组还使心肌SOD活性增高(P<005)。结论:非创伤性下肢缺血预处理与经典缺血预处理可诱发同等强度的?
卢彦珍董传仁张友云郑汉巧涂淑珍欧阳静萍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心肌缺血缺血预处理
缺氧对小鼠心肌琥珀酸脱氢酶、Ca^(2+)-Mg^(2+)-腺苷三磷酸酶活性及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
1998年
采用雌雄兼有的成年小鼠40只,分4组分别置入合常氧、12%、8%、4%氧的密闭容器内1O~15min.经心脏取血测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取心室肌按Nitro-BT法测琥珀酸脱氢酶,以硝酸铅法Ca^(2+)-Mg^(2+)-腺苷三磷酸酶,并通过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当吸入氧浓度等于或小于8%时,琥珀酸脱氢酶损伤反应明显;等于或小于12%时.Ca^(2+)-Mg^(2+)-腺苷三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当吸入氧浓度为4%时,心肌超微结构出现明显地不可逆性改变.结果提示,当小鼠吸入等于或小于12%的氧15min时,心肌出现明显的代谢障碍.
张友云董峰冯晓祥王乔戴冀斌陈锡昌袁玉林邱小杉
关键词:心肌缺氧琥珀酸脱氢酶ATP酶超微结构
金属硫蛋白在大鼠缺血预处理中的变化
2002年
目的 :探讨大鼠心脏缺血预处理 (IPC)中金属硫蛋白 (MT)的变化。方法 :采用经典的IPC模型 ,与I/R心肌损伤比较。实验动物分为 3组 :假手术组 (n =6 ) ,开胸旷置 2h 2 0min ;缺血 /再灌注组 (n =12 ) ,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40min ,再灌注 1h 40min ;经典IPC组 (n =12 ) ,按经典的Murry法复制。以心肌MT的含量 ,心肌梗塞范围 ,心肌组织丙二醛 (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为观察指标。结果 :IPC组心肌MT含量明显高于I/R组 (P <0 .0 1) ,心肌MDA含量明显低于I/R组 (P <0 .0 1) ,心肌SOD活性明显高于I/R组 (P <0 .0 1)。经直线相关分析 ,IPC组心肌MT含量与SOD活性呈正相关 (r=0 .91,P <0 .0 1) ,与MDA含量呈负相关 (r=- 0 .92 ,P <0 .0 1) ,IPC组心肌梗塞范围明显小于I/R组 (P <0 .0 5 )。结论 :缺血预处理能促进大鼠心肌MT合成 ,MT可能参与IPC的保护效应。
朱正才董传仁张友云郑汉巧涂淑珍欧阳静萍
关键词:金属硫蛋白IPC抗心肌缺血
硫酸腺嘌呤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心脏的保护效应被引量:3
1999年
本研究应用对大鼠注入腺苷前质一硫酸腺嘌呤预处理与经典的预处理方法对比发现,两种形式的预处理均可取得类似的心肌保护的预处理效应,表现为心肌超微结构的良好保存以及提高心肌SDH、CCO、Ca2+-Mg2+ATPase活性和降低心肌CK的漏出.
张友云董传仁郑汉巧董峰袁玉林戴冀斌
关键词:预处理硫酸腺嘌呤心肌缺血
腹主动脉叉的几何解剖及血流动力学分析被引量:2
1993年
对60例成人标本观测发现,腹主动脉叉左右侧分离角、曲率及髂总动脉口径有显著差异,为非对称性分叉管。血流动力学分析认为,其几何解剖特征可能是叉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不对称分布的重要因素。
陈锡昌张友云张耕臣
关键词:血液动力学腹部
雌激素受体α和β在大鼠胸主动脉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正> 健康成年SD大鼠雄性和雌性各5只,灌流固定后取胸主动脉上段,梯度蔗糖PB缓冲液处理后在-20℃恒冷切片箱内进行冰冻切片。切片经抗原微波处理后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通过图象分析软件和统计学方法观察ERα和ERβ...
汪浩陈锡昌张友云宋健
文献传递
桡侧副血管蒂肱骨远端骨膜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9
1995年
在50侧经乳胶灌注成人上肢标本及10侧成人上肢铸型标本上,解剖观测桡侧副动脉主干及其背侧支的来源、走行和分布。设计了以该血管为蒂的肱骨远端骨膜皮瓣,为四肢长骨骨不连并软组织缺损提供一新的供区。
喻爱喜陈振光余国荣谭金海张发惠刘经南胡群山张友云
关键词:肱骨骨膜皮瓣骨不连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