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振铎

作品数:12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兵器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兵器科学与技...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0篇装药
  • 7篇弹道
  • 7篇内弹道
  • 6篇随行装药
  • 5篇火炮
  • 4篇燃烧
  • 4篇发射药
  • 2篇弹药
  • 2篇两相流
  • 2篇发射药装药
  • 1篇弹道模型
  • 1篇弹丸
  • 1篇药筒
  • 1篇液体发射药
  • 1篇烧蚀
  • 1篇数学模型
  • 1篇数值模拟
  • 1篇炮管
  • 1篇炮膛
  • 1篇燃烧规律

机构

  • 11篇南京理工大学
  • 3篇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12篇张振铎
  • 9篇李锋
  • 3篇张青藩
  • 3篇李云娥
  • 2篇金志明
  • 1篇余永刚
  • 1篇张青蕃
  • 1篇陈建中
  • 1篇王浩

传媒

  • 2篇兵工学报
  • 2篇弹道学报
  • 2篇弹箭与制导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推进技术
  • 1篇中国兵工学会...
  • 1篇中国兵工学会...
  • 1篇中国兵工学会...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年份

  • 1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5
  • 3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0
  • 1篇198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随行装药的两相流燃烧模型被引量:2
1993年
目前,世界各地都在研究内弹道两相流编码。我国对于普通装药的两相流内弹道模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在随行装药的两相流模拟方面还刚刚起步.为此,本文提出了随行装药燃烧过程中的一维两相流数学物理模型。
李锋张振铎李云娥
关键词:装药数学模型二相流燃烧
气膜冷却技术在火炮射击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95年
炮管烧蚀一直是火炮性能提高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障碍,分析了火炮烧蚀的机理,提出了一种将冷却剂直接加于可燃药筒中的新型气膜冷却技术,从而在火炮内弹道性能有所提高的情况下提高了身管的使用寿命。
李锋张青藩张振铎
关键词:炮管火炮内弹道烧蚀
高能高密实药床燃烧特性研究
张振铎李锋
关键词:火药燃烧
固体装药提高初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张振铎李锋
关键词:内弹道装药
关于高速火炮装药燃烧规律的分析
了火药在膛内的燃烧规律,发现其燃烧规律有明显的阶段性,并且由Γ—Z(Γ是单位压力下的气体生成速率)曲线可以定性地确定膛内(全可燃药筒)产生最大压力波的位置。文章得出如下结论:1.多孔火药在膛内起始阶段的燃烧呈渐减性,在中...
李云娥张振铎
关键词:超速炮发射药装药可燃药筒
多层片状火药燃烧技术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提出了一种新的密实装药燃烧技术──多层片状火药装药燃烧技术。通过大量的火炮射击试验和密闭爆发器燃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多层片状火药的使用可以提高装药的整体装填密度,产生“平台效应”,在不增大最大压力情况下提高火炮的初速,且燃烧稳定。因此多层片状火药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混合装药火药。
张振铎李锋
关键词:内弹道装药燃烧
片状火药在随行装药技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1997年
研究了片状随行装药火药与不同粒状主装药匹配时的弹道效果,并进而研究了片状火药装药的压力、速度温度系数.结果显示:片状火药是一种燃烧性能和弹道性能都比较稳定的火药,它的合理使用能在最大膛压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使弹丸初速获得较大幅度的提高。
李锋张青藩张振铎金志明
关键词:随行装药内弹道弹药发射药
液体发射药在随行装药技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1993年
随行装药技术是一种在不增加最大膛压条件下,能有效提高火炮初速的装药技术.国外一直没有停止对该技术的研究,但是由于缺乏性能稳定高燃速火药,人们对于随行装药技术的研究工作一直难以取得根本性的突破.液体发射药的研究和使用,为随行装药技术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该文介绍了国外对于液体发射药随行装药技术的一些研究状况.
李锋张振铎余永刚李云娥
关键词:随行装药液体发射药内弹道
弹道工程与装药研究
张振铎
关键词:火炮内弹道发射药装药发射药
随行装药火炮膛内流动参数特性研究被引量:3
1995年
该文建立了随行装药火炮的一维两相流数学物理模型,并对某火炮的随行装药射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该随行装药火炮射击时膛内流动参数的变化规律。
李锋张青蕃张振铎金志明
关键词:装药两相流火炮随行装药炮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