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玉英

作品数:77 被引量:169H指数:7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7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肌病
  • 14篇病理
  • 11篇综合征
  • 11篇基因
  • 9篇血症
  • 8篇血管
  • 8篇肌肉
  • 7篇神经病
  • 7篇酸血症
  • 7篇线粒体
  • 6篇神经系
  • 6篇神经系统
  • 6篇活组织
  • 5篇影像
  • 5篇同型半胱氨酸
  • 5篇晚发
  • 5篇晚发型
  • 5篇活组织检查
  • 5篇甲基丙二酸
  • 5篇半胱氨酸

机构

  • 77篇山东大学
  • 4篇山东大学齐鲁...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博兴县人民医...
  • 1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济南市中心医...
  • 1篇聊城市人民医...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 1篇淄博市职业病...
  • 1篇山东省交通医...
  • 1篇桓台县中医院

作者

  • 77篇赵玉英
  • 62篇焉传祝
  • 42篇李伟
  • 17篇戴廷军
  • 17篇李大年
  • 16篇刘淑萍
  • 13篇温冰
  • 9篇张冬
  • 8篇王勤周
  • 8篇吴金玲
  • 6篇刘付臣
  • 5篇李鸿皓
  • 5篇张同霞
  • 5篇曹丽丽
  • 5篇迟兆富
  • 4篇刘艺鸣
  • 4篇赵秀鹤
  • 4篇任守臣
  • 4篇王胜军
  • 4篇娄建伟

传媒

  • 25篇中华神经科杂...
  • 5篇山东大学学报...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世界临床药物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罕见病研究
  • 1篇中华医学会神...
  • 1篇山东省201...

年份

  • 5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usac综合征1例报道
<正>目的探讨Susac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搜集1例Susac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Susac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患者,男,28岁,因'头痛7天,发热5天,加重伴胡言乱语1天'收入院。入院神经系统...
赵玉英焉传祝
文献传递
表现为多发脑内微出血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淋巴瘤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像鉴别诊断。方法报道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诊断的1例表现为多发脑内微出血的中枢神经系统IVLBCL患者,对其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的复习。结果患者为31岁女性,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头颅磁共振成像示双侧大脑半球及右侧小脑半球脑白质区多发斑片状病灶,T_(1)WI及弥散加权成像呈低信号,T_(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示病灶呈小片状强化。磁敏感加权成像示双侧大脑半球皮质及皮质下多发片状低信号,以皮质下为著。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未见异常,磁共振静脉造影示左侧横窦发育不全;磁共振波谱示N-乙酰基天冬氨酸峰降低,胆碱峰升高,有倒置的脂质双峰。经激素治疗后,颅内病灶的范围明显缩小。但激素停用1周后再次复发,且颅内病变范围较前增多、增大。病理学检查示脑组织内散在多发的微小出血灶及水肿。脑内及脑膜表面的小血管内可见大量异型的单个核细胞聚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CD_(20)、CD_(79α)、B细胞淋巴瘤(BCL)-2、BCL-6、髓细胞增生原癌基因(C-myc)、多发性骨髓瘤原癌基因-1(MUM-1)表达阳性,Ki67增殖指数约70%。Epstein-Barr病毒编码的小mRNA、CD_(3)、CD_(10)、角蛋白、CD_(138)等表达呈阴性,确诊IVLBCL。结论IVLBCL是临床罕见病,病情进展迅速,预后极差,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活体组织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随机皮肤活组织检查或许能帮助早期诊断IVLBCL。对影像学表现为多发脑内微出血的患者来说,鉴别诊断除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及脑淀粉样血管病等常见病因外,要考虑到IVLBCL的可能。
刘颖贾国勇李怡赵玉英王翠兰焉传祝
关键词:血管
17例中国人有镶边空泡远端肌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随访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17例中国人有镶边空泡远端肌病(DMRV)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部分患者预后情况。方法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1986至2007年间17例DMRV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并对其预后情况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结果17例患者中女12例,男5例,平均起病年龄23.1岁。下肢远端肌早期受累,股四头肌受累相对较轻,病情缓慢进展。肌肉病理改变主要为镶边空泡形成,肌纤维坏死和再生少见,电镜观察可见肌浆或肌核内管状细丝包涵体。有11例患者获得了其随访资料,其中10年以上2例,5~10年2例,1~5年5例,1年以内2例。随访结果显示尽管出现于成年早期的始发症状是下肢远端肌的萎缩和无力,但疾病晚期可见全身骨骼肌广泛严重受累,患者丧失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差。结论中国人DMRV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与日本报道的病例基本一致。病情缓慢进展,病后7~10年丧失独立行走能力。就日常生活而言,DMRV的预后是相当差的。
陈琦焉传祝刘淑萍赵玉英李伟吴金玲李大年
关键词:肌炎包涵体远端肌病空泡活组织检查
脂肪代谢性肌病的生化和基因诊断研究
@@脂肪氧化是细胞的重要能量来源之一,人体内的脂肪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脂肪组织细胞内的甘油三酯,另一种是存在于脂肪细胞以外的其他各种组织细胞胞浆内的甘油脂滴。脂肪酸代谢通路中相关的酶或蛋白质的缺陷均可以导致肌肉疾病。脂肪...
焉传祝李伟温冰赵玉英戴廷军李大年
关键词:基因诊断肌肉无力
文献传递
肌肉病理在神经元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症诊断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正>目的:探讨肌肉病理在神经元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症(NC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例"进行性视力下降、智能减退14年,行走不稳及重复语言8年"的19岁女性患者,其外周血涂片中发现白细胞有自发荧光的颗粒样物质沉积,拟诊...
赵玉英焉传祝李伟娄建伟戴廷军
关键词:肌肉病理荧光显微镜
文献传递
甲基丙二酸血症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6例临床特点分析
<正>目的分析甲基丙二酸血症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搜集6例甲基丙二酸血症(MAA)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治疗反应。结果 6例患者中有5例系原发性MMA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病...
赵玉英戴廷军赵秀鹤刘艺鸣焉传祝
文献传递
伴有肌病的中性脂肪沉积症的致病基因研究
中性脂肪沉积症是一种相当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脂肪沉积病,临床上可分为两种表型,一种为中性脂肪沉积症合并鱼鳞病即Chanarin-Dorfman syndrome;另一种为伴有肌病的中性脂肪沉积症.伴有肌病的中性脂肪沉...
林鹏飞李伟温冰赵玉英龚瑶琴焉传祝
Susac综合征一例报道
<正>患者,男,28岁,因"头痛7天,发热5天,加重伴胡言乱语1天"收入院。患者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前额部疼痛,性质较剧烈,但未恶心、呕吐,5天前又出现发热,体温37.3-37.6。C之间,且头痛较前加重,并出现恶心呕吐...
赵玉英焉传祝郭斌王勤周
文献传递
尼膜同对戊四氮致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探讨尼膜同对癫痫发作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与 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戊四氮致痫大鼠模型 ,以原位末端标记 ( 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 ;免疫组化法检测 p53蛋白。观察大鼠癫痫发作后 48h其海马 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和 p53蛋白表达变化及尼膜同对它们的影响。结果 :戊四氮致痫后 ,大鼠海马 CA1区凋亡细胞和 p53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 ,p53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呈正相关 ( r=0 .846,P<0 .0 0 1 ) ;尼膜同干预后 ,凋亡细胞数及 p53蛋白表达均显著性降低 ( P<0 .0 0 1 )。结论 :尼膜同对癫痫所致神经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其抑制凋亡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
程桂玲迟兆富赵玉英杜萍
关键词:尼膜同戊四氮海马神经细胞凋亡P^53蛋白钙通道阻滞剂
少年起病的甲基丙二酸血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06年
甲基丙二酸血症(MMAemia)为1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线粒体内的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MCM)或其辅酶脱氧腺苷钴胺素(AdoCbl)先天性缺陷,使体内物质代谢的中间产物甲基丙二酸(MMA)不能进一步分解,在体内堆积引起的以神经系统损害和酸中毒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据估计全球发病率约为五万分之一,我国尚无相关统计。目前国内报告的病例多是婴幼儿起病,少年期起病的少见,现将我们发现的1例少年期起病的MMAemia,报告如下。
任守臣焉传祝赵玉英刘艺鸣郑敏李大年
关键词:甲基丙二酸血症维生素B12联用分析同型半胱氨酸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