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刚

作品数:168 被引量:815H指数:14
供职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科学事业公益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矿业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9篇金属学及工艺
  • 42篇矿业工程
  • 33篇一般工业技术
  • 9篇冶金工程
  • 9篇建筑科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化学工程
  • 5篇文化科学
  • 5篇理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2篇合金
  • 24篇激光
  • 21篇熔覆
  • 21篇激光熔覆
  • 17篇组织及性能
  • 17篇显微组织
  • 17篇巷道
  • 15篇数值模拟
  • 15篇值模拟
  • 14篇耐蚀
  • 14篇耐蚀性
  • 14篇激光烧结
  • 13篇煤层
  • 11篇耐磨
  • 11篇耐磨性
  • 10篇精矿粉
  • 10篇复合材料
  • 10篇复合材
  • 8篇工作面
  • 8篇改性

机构

  • 166篇辽宁工程技术...
  • 6篇营口理工学院
  • 6篇北京昊华能源...
  • 4篇霍州煤电集团...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黑龙江科技学...
  • 2篇包头稀土研究...
  • 2篇阜新市国土资...
  • 1篇东北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金...
  • 1篇煤炭科学研究...
  • 1篇铁法煤业(集...
  • 1篇三束材料改性...
  • 1篇山东长城建材...
  • 1篇国能包头能源...
  • 1篇中钢集团工程...

作者

  • 166篇李刚
  • 36篇梁冰
  • 18篇邱星武
  • 16篇邱玲
  • 14篇况军
  • 14篇刘丽
  • 13篇相珺
  • 12篇侯俊英
  • 9篇唐海鹏
  • 8篇王俊光
  • 8篇水东莉
  • 8篇贾孟东
  • 8篇沈宇
  • 8篇陈永君
  • 7篇任鑫
  • 7篇沈金泽
  • 7篇韩凤
  • 6篇于君娜
  • 6篇刘静
  • 5篇刘云婷

传媒

  • 9篇金属热处理
  • 9篇热加工工艺
  • 7篇表面技术
  • 6篇稀有金属材料...
  • 6篇复合材料学报
  • 6篇兵器材料科学...
  • 6篇热处理技术与...
  • 5篇腐蚀科学与防...
  • 5篇辽宁工程技术...
  • 4篇实验力学
  • 4篇机械工程材料
  • 4篇材料热处理学...
  • 4篇安全与环境学...
  • 4篇水资源与水工...
  • 3篇激光技术
  • 3篇矿业安全与环...
  • 3篇激光杂志
  • 3篇黑龙江科技学...
  • 2篇化工新型材料
  • 2篇中国地质灾害...

年份

  • 7篇2023
  • 7篇2022
  • 7篇2021
  • 3篇2020
  • 11篇2019
  • 7篇2018
  • 7篇2017
  • 9篇2016
  • 11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 13篇2012
  • 12篇2011
  • 15篇2010
  • 22篇2009
  • 15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4
1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激光熔覆Ni_(42)Zr_(30)Ta_(28)非晶合金涂层组织与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为了研究预置激光熔覆在45~#钢制备Nj基非晶合金涂层,采用非晶形成能力三判据原则及非晶成分团簇线定律法则,选取常规非晶合金制备方法中具有较强非晶形成能力的Ni_(42)Zr_(30)Ta_(28)合金成分,并对不同输出功率下得到的熔覆层微观组织和力学及腐蚀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结果验证,取得了涂层的显微硬度、耐磨性、耐盐性的数据。结果表明,激光熔覆Ni_(42)Zr_(30)Ta_(28)涂层中除含有非晶相外还含有Ni_3Zr,Ni_5Ta,Ni_7Zr_2等晶化相。相比45~#钢,非晶合金涂层在力学和腐蚀性能上都有较大提高。当激光功率为3300W时,熔覆层表层显微硬度值最大为1496.4HK,表面磨损率为0.778g·mm^(-2);涂层由于非晶相的存在耐蚀性有明显提高,在功率为3000W时,试样单位面积增重量为0.0026g·mm^(-2),耐盐性最好。这为高能激光制备大面积非晶涂层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刚贾孟东刘丽侯俊英
关键词:激光技术
孔隙水压力对高应力软岩巷道稳定性影响的数值仿真被引量:1
2011年
为了研究孔隙水压力对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利用有限差分程序对不同孔隙水压力工况下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及孔隙水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孔隙水压力的增加,围岩应力集中程度及其影响范围呈增加趋势,顶底板集中区到巷道中心点的距离逐渐趋于定值;随着孔隙水压力的增加,围岩位移量增加,其趋势为:两帮明显大于顶板,顶板大于底板,围岩治理的重点在于两帮收敛变形控制。
李建荣李刚王海东
关键词:孔隙水压力深部开采高应力软岩围岩稳定性数值仿真
大安山矿倾斜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针对大安山煤矿煤层群上行开采回采巷道围岩控制、开采滞后、水平接替困难及单一工作面回采率不高等实际问题,分别运用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倾斜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的顶板运移及矿山压力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演算。为确定大安山矿煤层群开采顺序,根据大安山具体地质条件并结合现场实践对大安山煤矿各煤层进行分析,运用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进行模拟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煤层间的间距对能否采用上行开采具有决定性作用,模拟结果显示当依次开采3、4、5号煤层后,5号煤层顶板剪切破坏高度为18m,远小于6号与5号的间距35.98m。因此,大安山煤矿近距离煤层群采用上行式开采是可行的,结合现有开采技术条件,最终确定采用先对3、4、5、6号煤层进行上行开采,然后开采2号煤层的开采方案。
梁冰单龙辉李刚金佳旭
关键词:上行式开采煤层群数值模拟
煤矿硬岩巷道快速掘进技术研究被引量:28
2018年
为了提高长平煤矿4306工作面底抽巷硬岩巷道掘进速度,使之不影响对3号煤层的瓦斯抽采,从而提高3号煤层的采出率,采用钻爆法和结合中深孔理论,依据巷道围岩结构和强度特性,选择能同时完成打眼和装矸工艺的高效CMZY2-120/18钻装机组作为巷道快速掘进设备,因而需区分出巷道围岩种类的爆破难易程度,为此基础设计了巷道爆破方案,运用ANSYS LS-DYNA数值模拟优化设计了爆破参数,施工作业采用多工序平行交叉作业的科学施工组织形式。研究结果表明:长平煤矿成功应用CMZY2-120/18钻装机组,钻眼和装岩速度快、效率高,缩短工序时间,巷道支护效率提高约25%,平均日进尺由原来的3.2 m增加到5.3 m,有效地降低了掘进成本,改善作业环境,严格按正规循环和各工序平行交叉作业,可以提高岩巷掘进效率。
李刚牛磊李文龙
关键词:钻爆法中深孔爆破快速掘进
基于主应力表征参量的底板破坏影响模拟研究
2018年
为了研究晋华宫煤矿底板破坏影响程度的问题,依照工程实际采用FLAC^(3D)软件模拟该矿7-4~#煤层开采过程中底板主应力分布及变形情况,应用主应力差和主应力比这2个力学表征参量,分析了一侧采空与两侧采空条件下煤柱底板主应力参量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煤柱附近的主应力差呈蝶形分布,采空区周围主应力比以包络圈形式分布。通过对一侧采空与两侧采空底板主应力表征参量的对比分析,发现两侧采空比一侧采空的煤柱附近具有更高的主应力差集中现象,最终得出底板破坏深度可达5 m,影响深度可达43 m,与现场所得数据吻合,验证了用主应力表征参量——主应力差和主应力比来分析底板破坏的合理性。
王宗林武鹏飞梁冰李刚王俊光张涛
关键词:主应力比
激光烧结制备CrFeNiAlSiTi_(x)高熵合金组织与性能被引量:1
2022年
为了验证利用铬铁矿粉直接制备高熵合金的可行性,选取和天然铬铁矿粉成分接近的Cr、Fe、Ni、Al、Si作为基础元素,向其掺杂非等摩尔比的Ti元素混合后压制成坯,采用激光自蔓延烧结制备CrFeNiAlSiTi_(x)(x=0~1.2)高熵合金。通过共聚焦显微镜、XRD、SEM和EDS、维氏显微硬度计、电化学工作站等进行表征,分析物相结构、显微组织、密度和孔隙率、硬度、耐磨、耐蚀及高温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Ti含量的增加,合金中bcc相增多,且通过高熵合金固溶体形成判据进行验证与实验结果吻合。树枝晶组织减少,花瓣状组织增加,枝晶中主要存在与Ti结合力强的元素。当钛摩尔含量x=0.6时,腐蚀性能最佳,腐蚀电流密度最小为0.01μA/cm^(2),年腐蚀深度最小为1.39×10^(-4) mm/a,当x=1.0时,合金显微硬度HV最大为9356 MPa,密度最大为5.01 g/cm^(3),孔隙率最小为24.01%,单位面积磨损量最小为34 mg·cm^(-2),氧化速率最大为5.92×10^(-6) mg^(2)·cm^(-4)·s^(-1),腐蚀电流密度为0.98μA/cm^(2),年腐蚀深度为1.01×10^(-2) mm/a。
李刚温影于中民张东博孟雨菲
关键词:激光烧结高熵合金耐磨性耐蚀性
激光自蔓延烧结Fe-Al合金及其成型过程温度场数值模拟
2016年
对Fe40Al60粉末压坯进行激光点燃自蔓延烧结,利用XRD、金相、硬度等表征手段,分析烧结合金表层区、中部区和底部区的微观组织结构及宏观性能,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Fe40Al60激光烧结过程的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烧结过程温度场分布云图和路径图。结果表明:表层区产物相主要为FeAl、Al_2O_3,中部区产物相为Fe_3Al、FeAl、Al_2O_3,底层区产物相为Fe_3Al、Al_2O_3和Fe;烧结合金表层区组织为条状,中部区组织为胞状,底层区组织为针状;表层区硬度HV为9010 MPa,中间层硬度HV为10 050 MPa,底层区硬度HV为9650 MPa。模拟结果表明:10 s时,表层区温度最高为1150 K,中部区温度为894.033 K,底层区温度最低为820.979 K。表明试样各区域物相与该区温度场模拟结果相一致。
李刚许新颖葛少成
关键词:FE-AL金属间化合物ANSYS软件温度场
自制涂剂在65Mn激光表面淬火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大多数金属对CO_2激光都有很高的反射率,故在激光热处理前,必须对零部件进行表面涂覆激光增吸收涂剂,以提高对CO_2激光的吸收能力。选取65Mn作为表面淬火基材,表面刷涂SiO_2、Al_2O_3混合型涂剂进行激光表面淬火。测量淬火前后水温变化、硬化区截面面积大小间接表征吸收率的大小,通过对表面硬化带的硬度、耐磨性测试,得到不同涂剂在表面淬火中的应用效果,并与市场购买涂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试样激光淬火后引起的水温变化可结合截面硬化区面积一同表征涂剂对激光的吸收性,A、B两种SiO_2、Al_2O_3混合型涂剂的激光吸收性优于市购涂剂,且Al_2O_3含量高的B涂剂激光吸收性及淬火应用效果优于A涂剂,刷涂B涂剂的6#试样水温变化最大为22.8℃,截面硬化区面积最大为5.907mm^2,磨损率最低为20.9 mg,3~#试样硬化带平均硬度最大为64.5HRC。
王智明李刚秦硕安亚君许新颖高鹏
关键词:激光表面淬火AL2O3SIO2
富水软岩巷道变形特征及其控制方法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富水条件下,软岩巷道的变形规律和失稳状况愈加复杂,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了更大的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软岩饱水状态下的力学实验及现场实践研究为基础,分析了富水软岩巷道变形特征,探讨了富水软岩巷道的控制方法。研究结果认为:软岩巷道对水的敏感性极强,在富水条件下施工需要采用隔离水和封堵水结合的防水措施;对于富水软岩巷道控制关键在于二次支护时及其刚度耦合。
李刚丛丽莉梁冰
关键词: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水化作用防水措施
初始晶化相在Zr基非晶成分设计中的应用
2010年
以非晶合金的初始晶化相(fcc-Zr2Ni)作为Zr基非晶成分设计出发点,由于Zr2Ni相仍然保留着非晶团簇或准晶中的二十面体结构特征,其团蔟结构存在结构遗传。因此,基于团簇理论进行Zr-Al-Ni、Zr-A1-Ni-Cu、Zr-A1-Ni-Cu-Nb多元Zr基非晶成分设计。此外,为了满足Zr基非晶不同领域的应用,可用不同原子取代Zr2Ni模型中的Zr或Ni原子,一旦原子与被取代原子的局域态密度相似度高,就有替代该原子的可能性,然后利用递归法判断该元素的非晶形成能力,最终通过实验验证所设计的成分是否满足性能要求。
李刚刘丽侯俊英
关键词:ZR基非晶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