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锋
- 作品数:249 被引量:2,073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Mckenzie诊疗法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 目的探讨Mckenzie疗法对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方法将82例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加Mckenzie疗法组(M-组)。常规治疗组用牵引、手法复位或加用物理因子进行治疗;M-组在...
- 毛玉容黄东锋徐光青陈正宏
- 文献传递
- A型肉毒毒素用于膝骨性关节炎治疗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观察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膝关节腔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机制分析。方法:6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20例)、肉毒毒素注射组(14例)和玻璃质酸钠治疗组(24组),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骨性关节炎指数。结果:常规治疗组VAS评分在治疗2个月后和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肉毒毒素治疗组和玻璃质酸钠组在治疗3周后、2个月后和治疗前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肉毒毒素治疗组在治疗3周和2个月后分别和常规治疗组以及玻璃质酸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肉毒毒素治疗组疼痛改善较其余两组明显。三组在治疗3周和2个月后分别和治疗前进行对比,骨性关节炎指数(疼痛,功能障碍,僵硬程度)均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以肉毒毒素治疗组在治疗3周和2个月后分别与常规治疗组和玻璃质酸钠组进行比较,膝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和僵硬程度改善明显(P<0.05)。结论:肉毒毒素对于膝骨性关节炎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改善明显,与常规治疗手段相比较,具有明显优势,未发现有不良反应。
- 鲍晓谭杰文王鸣鸿李庆德刘惠宇黄东锋
-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膝骨性关节炎视觉模拟评分
- 紫外线EL-80型“冷汞灯”与“热汞灯”操作技术探讨
- <正>紫外线的光化学效应具有消炎、止痛、促进伤口愈合,杀菌、抗佝偻病、脱敏、增强肌体防御免疫功能等治疗作用,我科采用“热汞灯”落地式紫外线治疗仪进行局部或全身照射治疗已有三十多年。现改用新型日本产EL-80型落地式紫外线...
- 许燕玲蒋伶俐毛玉瑢黄东锋赵敏
- 文献传递
- 个体化综合治疗对脑卒中运动功能的促进作用被引量:8
- 1999年
- 在脑血管意外患者中,50%~80%有运动功能障碍,25%有感觉功能缺失,30%有言语功能异常〔1〕。临床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理病证和功能障碍个体差异大,因此有学者提出脑卒中个体化治疗的观点〔2〕。本研究旨在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观...
- 周光辉黄东锋
- 关键词:中风个体化综合疗法康复
- 截瘫患者便秘的康复护理被引量:5
- 2002年
- 目的帮助截瘫患者解决便秘的痛苦及促进排便功能的恢复。方法卫生棉条刺激排便和定时排便训练。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 90 .49%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3 3 .3 3 % (P <0 .0 1)。结论棉条刺激和定时排便训练能使患者短时间内大量排便并对排便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 陈燕黄东锋岑展芬苏霞杨秀玉
- 关键词:截瘫便秘康复护理
- 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服务与照顾者照顾能力关系的探讨被引量:42
- 2005年
- 焦建余王珅黄东锋冯云辉
-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照顾者死因顺位主要疾病致残率住院率
- 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三维运动学特征
-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三维运动学分析,定量分析三维偏瘫步态的运动学特征,确定客观反映脑卒中后偏瘫步态运动学特征的量化指标.方法:选择首次脑卒中后可以独立步行10m以上的慢性单侧偏瘫患者39例为实验组,正常对照组...
- 徐光青黄东锋兰月
-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步态三维运动学
- 文献传递
- 综合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社区内生存质量的影响
- <正>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脑卒中已成为三大主要致死疾病之一。脑卒中是指脑部缺血性病变或出血性病变所形成的疾病,又名脑血管意外、中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等原因,我国每年的急性脑卒中发...
- 王于领黄东锋方积乾
- 关键词:康复治疗脑卒中
- 文献传递
- A型肉毒毒素溶于利多卡因或生理盐水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1
- 2015年
- 目的:本文通过评价和比较A型肉毒毒素(BTXA)溶入利多卡因与溶入生理盐水注射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肌痉挛,探讨BTXA联合利多卡因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肌肉痉挛及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脑卒中后上肢肌痉挛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BTXA+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BTXA+生理盐水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d、2周、4周和12周进行功能评价,包括: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上肢功能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等。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和12周时,上肢痉挛、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d,上肢痉挛和运动功能评价就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相反,对照组治疗后1d,肘关节痉挛却加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局部注射BTXA后,两组间疼痛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12周时,两组组间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BTXA联合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降低脑卒中偏瘫上肢的肌痉挛,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且疗效维持更久,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式。
- 徐光青兰月赵江莉何小飞张群张涛黄东锋
- 关键词:痉挛A型肉毒毒素利多卡因上肢
- 标准化手法牵伸干预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颈部活动受限的效果被引量:12
- 2005年
- 目的:根据标准的临床分类和评估方法,分析标准化的手法牵伸引对婴儿先天性斜颈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1994-06/2004-06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门诊接受牵伸手法治疗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2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06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临床表现,将其分成胸锁乳突肌血肿组(n=113),肌性斜颈组(n=77),姿势性斜颈组(n=16);根据颈部被动活动度受限分成旋转受限≤30°组(n=107)和旋转受限>30°组(n=99);根据年龄分成0~30d组(n=35),31~90d组(n=101),91~365d组(n=70)。所有患儿均实施标准的手法牵伸治疗,疗程结束后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姿势性斜颈组患儿中有0例,肌性斜颈组中有4例(5.2%),胸锁乳突肌血肿组中有18例(15.9%)干预结果为一般或差,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旋转受限≤30°组患儿中有5例(4.7%),旋转受限>30°组患儿中有17例(17.2%)干预结果为一般或差,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0~30d的患儿有1例(2.9%),31~90d的患儿有7例(6.9%),91~365d的患儿有14例(20.0%)干预结果为一般或差,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姿势性斜颈、颈部旋转受限≤30°,年龄0~30d的患儿疗程显著短于其他临床表现,颈部受限程度、年龄患儿(P<0.05)。结论:标准化的手法牵伸对于先天性肌性斜颈的?
- 江沁黄东锋刘鹏陈少贞罗素英陈正宏
- 关键词:斜颈物理治疗技术牵引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