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辂

作品数:48 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经济管理
  • 18篇社会学
  • 14篇政治法律
  • 9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11篇舆情
  • 8篇网络舆情
  • 6篇网络
  • 5篇舆论
  • 5篇社会
  • 4篇网络舆论
  • 4篇网络治理
  • 4篇文化
  • 4篇问题辨析
  • 4篇辨析
  • 3篇舆情应对
  • 3篇中华复兴
  • 3篇理路
  • 3篇公共性
  • 2篇地域歧视
  • 2篇舆论生态
  • 2篇舆情疏导
  • 2篇舆情引导
  • 2篇社会共识
  • 2篇内在逻辑

机构

  • 45篇河南省社会科...
  • 2篇南京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45篇殷辂
  • 2篇张林海
  • 1篇陈新

传媒

  • 9篇中州学刊
  • 6篇中共郑州市委...
  • 4篇江南论坛
  • 2篇北京社会科学
  • 2篇天中学刊
  • 2篇郑州航空工业...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学术界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学术研究
  • 1篇新疆社科论坛
  • 1篇理论月刊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理论文萃
  • 1篇学习月刊
  • 1篇中州大学学报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铁道警官高等...
  • 1篇神州
  • 1篇电子政务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官民网络互动趋同机制论析被引量:1
2012年
从统治到治理,从垂直到平等伙伴关系,去除对立及强制思维,通过互动建立共识、彰显公道,将问题解决在公理之下,这是与网络公共领域相对应的理念,也是网络社会管理的根本内容。树立官民共治的理念,将网络公共领域视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场所,去除驾驭思维、管制思维;建立公共的制度性互动平台,扩大官民的参与性;实现公共舆论与现实的互动,以公开性去除个体对整体的绑架。
周羽正殷辂
关键词:官民网络
网络舆论生态治理的理路与对策被引量:1
2022年
网络舆论生态是舆论主体、网络媒介与现实社会情境交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态体系,是网络舆论生成和传播的时空环境。在网络时代,舆论主体、舆论传播手段、舆论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网络舆论生态治理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网络舆论生态治理是社会治理的一部分,它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善治语境下的命题。以信息技术变革为契机,摒弃陈旧的理念和管理模式,从多元舆论主体走向治理共同体,实现社会共治,优化舆论主体、舆论载体、社会环境三者关系,这是网络舆论生态治理的内在逻辑和必由之路。
殷辂杨静文
社会排斥的系统性、结构性及其价值支撑被引量:2
2018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排斥成为研究贫困等边缘化问题的新路径。社会排斥理论提供了认识弱势群体的动态视野,但如果仅停留在排斥的表象上而不触及内在的机制以及支撑这种机制的价值体系,其意义是有限的。从社会问题的关联性出发认识社会排斥的一贯性,其系统性、结构性以及价值维度就会清晰地显现出来。社会排斥既是一个结果,也是一个过程;既是一种秩序,又是一种"价值"。排斥性秩序是人类行为的结果,在其背后是排斥性的价值体系。若不触动其内在的价值,外在的社会改造只能改变问题的表现形式。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不是生物状态下排斥性的自发秩序,而是人文意义上的自然而当然的秩序。
殷辂
关键词:社会排斥秩序
网络舆论环境的新变化及治理路径——以2017年河南省网络舆情事件为例被引量:1
2018年
近年来,网络舆论环境出现了新变化:舆情趋于理性,但"理性"中伴随着麻木;热点更热,但一般性话题"瞬间即逝";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应对舆情的水平整体提升,但网络舆论治理的理念仍未树立;"舆论倒逼"效力减退,常态化的网络监督机制并未形成。在网络舆论环境的治理问题上,不存在只能管理而不能被管的主体,也不存在只能被管而不能管理的客体。树立舆论共同体的理念,以主体间共治取代主客体管控,激活网络活力,实现网络与现实的互动,在彰显是非曲直的基础上疏导舆情。
殷辂
关键词:网络舆情网络舆论环境网络治理
网络群体性事件之舆情引导相关研究评析被引量:2
2017年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和社会风险叠加后的特殊现象,虽然是一个新问题,但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场域、生成模式及形成原因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不同的观点。网络舆情引导是网络治理的重要内容,其发挥着疏通壅塞、彰显公道、凸显社会的重要作用。政府在网络舆情引导中虽然需要发挥主导作用,但它与民众不是主客体关系,不存在一方对另一方的控制。只要除去附着在事件上的私意、私利、情绪,事件的是非曲直就会显现,网络舆情就不会出现变异。
殷辂
关键词: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舆情引导
软力量与和平崛起
2012年
曾经在《参考消息》上看到一篇美国学者关于"虐俘事件"的文章,该文分析了这一事件对美国的软力量的破坏,认为如果不重建软力量,将直接影响美国的战略利益。美国人所谓的软力量,就是"影响别人选择的能力,如有吸引力的文化、
殷辂
关键词:软力量美国学者《参考消息》虐俘事件美国人
网络公共空间的治理路径研究被引量:17
2020年
网络公共空间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去中心化等特点,但网络技术造就的“公共性”却停留在工具层面,是自在的、没有实现社会自觉的公共性,尤其是其公共性的本质并没有真正展开,这会带来正反两方面影响。因此,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治理,推进网络公共空间从“自在的公共性”走向“自为的公共性”。
殷辂
关键词:网络公共空间
网络舆情事件的特点及治理之道——基于2014年河南省网络舆情事件的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网络舆情事件频发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2014年,河南省的网络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舆情事件并未减少,同时,网络舆情事件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2014年河南省网络舆情事件折射出以下问题:官方与民间存在认知分歧,官民隔阂固化的风险增大;少数地方"悍吏"横行,侵害了群众的利益,损害了政府的形象;体制性迟钝与"搞定管控"思维依然存在;舆论关注的阈值越来越高,网络活力受到抑制;通过网络表达诉求的机制不健全,一些人希望通过"事件化"来解决问题。网络舆情事件的治理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源头治理,整顿吏治,缓和社会矛盾;二是规范政府行为,彰显是非曲直;三是培育公益性网络媒体,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四是完善官民互动机制,建立网络诉求表达平台。
殷辂
关键词:舆情疏导网络治理
网络话语空间公共性重构的理路与方式被引量:4
2023年
依靠技术嵌入形成的网络话语空间突破了时空限制,将公共场域的边界放大到极致。然而,这只是信息技术中内嵌的属性,不可能自发、自主地重构公共性。若停留在技术的自在状态,社会关系、理念机制没有发生相应的变革,这只是新(网络媒介)与旧(现实社会)的简单叠加而已,公共性的本质不可能展现。网络话语空间与多中心治理有着天然的亲和性,但实现两者的融合却是自觉、自为的过程,这既是对技术革命的顺应,又是对它的超越。网络话语空间公共性重构是治理语境下的命题,是与构建国家与社会新型关系、建设治理共同体联系在一起的。以主体间共治取代主客体管制,构建平等、理性、公开的沟通互动机制,实现网络大众向网络公众的转变,是网络话语空间治理的本然之义,也是公共性重构的必由之路。
殷辂
关键词:公共性
公共政策社会共识的生成路径
2024年
改革开放以来,公共政策的决策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越来越多地广开渠道问计于政府内外的个人和组织。从“政府制定-地方试点”到“政府制定-专家论证-地方试点”,这是公共政策决策向专家学者开放的转变过程。网络话语空间兴起之后.
殷辂
关键词:公共政策决策社会共识话语空间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