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 作品数:61 被引量:242H指数:9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医药卫生更多>>
- 中小学生沉迷“玩梗”,如何破局
- 2024年
- 如今,网络“热梗”在中小学生中广泛流传:“老六”成为某位同学的代称,“完了,芭比Q了”成为孩子们表达情感的宣泄口,小学生们在教室的走廊争相模仿某位“网红”的经典动作和“出圈”言论,甚至将充满调侃意味的“热梗”写在试卷上…互联网时代的孩子们对网络用语非常熟悉,一些人认为“玩梗”只是童言无忌,无伤大雅。然而,当越来越多中小学生不分场合地“玩梗”,将互联网“黑话”作为表达方式,将低俗的“烂梗”挂在嘴边……人们开始担心愈演愈烈的“玩梗”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 刘家婧刘佳琪李林
- 关键词:网络用语互联网时代低俗
- 有效教研:关键环节、意识与策略再思被引量:1
- 2022年
- 教学工作乃学校常规工作的关键核心,教研活动则是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抓手。在有效教研的典型“五环”之中,备课作为“连续状态”的累积,授课作为营构“共学氛围”的关键,听课作为走向“专业分工”的观察,说课作为指向“反思重建”的路径,评课作为超越“集体拼图”的精进,各有其基本意识与实践策略。学校工作中具备此类意识,循序推进,有助于培养出以专业眼光、研究视野、反思意识及重建能力展开日常教研的学科队伍。对于教师自身而言,也能藉此从“为教而学”走向“以教为学”,进而真知“自我实现”意义上的教、学之乐。
- 李林
- 关键词:有效教研教研活动
- 汉字的无线索回忆再认效应:重复学习和重复测验的作用被引量:7
- 2016年
- 采用无线索回忆再认范式,对基于熟悉性的汉字语义特征再认进行了探索,考察了重复学习和重复测验对汉字语义特征的无线索回忆再认效应(RWCR效应)的影响。实验1采用即时测验,实验2采用延时测验,结果发现:(1)无论即时还是延时测验,汉字语义特征的再认均存在RWCR效应。(2)在即时测验时,重复学习对熟悉性有显著影响,重复测验对熟悉性没有影响;重复学习和重复测验均提高回想成绩,但二者无差异。(3)在延时测验时,重复学习组和重复测验组的熟悉性评分均下降,但前者下降快于后者;重复测验组回想的遗忘率较低,重复学习组回想的遗忘率较高。上述结果说明,汉字的语义特征存在稳定的RWCR效应,且重复学习主要影响熟悉性,重复测验主要影响回想。进一步证明了再认记忆的双加工理论。
- 贾永萍周楚李林郭秀艳
- 关键词:熟悉性
- 天象与“天命”--明代太祖、成祖、英宗、世宗四朝交食应对论析
- 2021年
- 在传统中国的宇宙观念和政治哲学中,日乃众阳之宗,人君之表,至尊之象。"天人感应"论认为,日食乃因君德衰微,以致阴道盛强,侵蔽阳明。皇帝自称"天子",受"天命"统驭天下,拥有与上天互动的专属权利。若天现异象,也必须有所应对,否则不符君道。因此,针对日月交食的诠释与应对,往往与现实政治和人事产生纠葛。明代的交食应对,从太祖、成祖宣谕罪己、修省慎对、下诏求言,并严斥臣属朝贺"当食不食"的请求;到英宗默认"当食不食"乃上天眷顾,婉拒朝贺请求;再到世宗欣然接受"当食不食"的朝贺,甚至惩处依礼救护而未朝贺的官员。日月交食与明代政治之间,在微妙的诠释与建构、不同的规谏与阿谀、两立的救护与朝贺中复杂纠葛。从坚持日月交食为"上天垂警",到承认当食不食乃"上天垂眷",明廷的诠释话语和应对仪节不断发生微妙变化,其政情大势及帝王气象,亦可从中窥见一斑。藉由交食应对,原本抽象的"天",成为其人间自命代言人"天子"根据需要而诠释的政治奥援。因此,即使对交食的科学成因已有清楚认识,也要维持对之所作哲学抽象性和伦常象征性诠释,以维护君权的合法与威严。
- 李林
- 关键词:天人感应明代政治
-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个体竞争性被引量:42
- 2001年
- 李林陈国鹏王卫
- 关键词:文化背景
- 清代武科乡试中额及武举人群体结构试探被引量:6
- 2016年
- 清代武科沿袭前明旧制,顺治二年恢复武乡试,亦依照明末中额取录,至康熙二十六年始正式定额。其后经康、雍、乾三朝调整,除临时广额、恩科广额等一次加广外,武乡试取录常额渐趋稳定。咸同军兴,各省捐输广额,武乡试中额总体呈"南激增、北缓增"之势,武举分省比例则相应"南升北降"。清代应武乡试者主要为各省民籍武生及兵丁,其中式者平均年龄较文科为幼;各省武乡试单科应试人数差别甚大,然各省录取率与竞争度大致有其内在一贯性。清代八旗武乡试另列中额,取录较民籍为优,然八旗武科兴废无常,并非八旗子弟之晋身要途。
- 李林
- 关键词:清代
- 早期儒家哲学中的教育隐喻探微
- 2024年
- 隐喻作为人类语言、认知、思维乃至“存在”中的重要议题,值得关注。基于汉字的独特表意系统,早期儒家以仁义为依归,以“成人”为宗旨,借助内发扩充和外铄转化诸种譬喻,殊途同归地辨析人接受教育而“作善”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儒家教育隐喻中常用的玉、水、木及禾四类典型意象,皆具鲜明的自然属性及农耕特色,被借以讨论教育活动作用的对象及预期的理想。在过程层面,儒家借助诸如染色、熏香、品味、射箭,以及绳墨、规矩、影子、回声等隐喻,揭示教育的渐进、隐微、互动及规范等特征,同时呈现儒家教育重视具身经验、强调反身而诚的特征。儒家将“教-育”与“学-习”可能达至的趣妙境界、理想人格的完成以及良善秩序的实现,进行关联性的整体论述,乃至揭示教育这种世俗活动中所蕴含的“内在超越”可能。隐喻语言有其不足,却又普遍泛在。教育研究应当舍离以神秘或鄙弃态度对待隐喻,尝试超越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二元对立,从经验主义的角度切入,审视教育隐喻的指称内涵、生发机理及运用效果,同时留意辨析其内在限度。
- 李林
- 关键词:儒家哲学教育隐喻语言意味思维
- 动机对反应攻击的调制作用——基于静息态fMRI的个体差异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采用泰勒范式并结合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他人动机对反应攻击调制的个体差异的神经机制。材料与方法共计30名健康男性被试参与本研究。在任务中,被试与4个对手轮流进行竞争反应时比赛,输的人被赢的人惩罚。这4个对手分别设置为:故意的高、低攻击对手和无意的高、低攻击对手。本研究采用被试给故意和无意高攻击对手惩罚强度的差值来量度动机对个体反应攻击的调制效应(动机效应)。使用DPARSF处理采集到的静息态数据,并将动机效应与静息状态下大脑的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 Ho)做相关分析。结果右侧颞顶联合区的Re Ho值与动机效应呈正相关;右侧纹状体的Re Ho值与动机效应呈负相关。结论这些数据表明颞顶联合区和纹状体与动机对反应攻击的调制作用有关。
- 刘擘陈卓郑丽李林宁瑞鹏郭秀艳
- 关键词:动机纹状体
- “中国教育史”的诞生——蒋黼及其《中国教育史资料》考论被引量:3
- 2016年
- 晚清中国展开系列教育改革,废止科举,兴建学堂,颁布学制,在学理上支撑这些改制的教育学研究因之兴起。作为教育学分支学科的中国教育史,其学术研究也奠基于这一时期。蒋黼于1905年发表的《中国教育史资料》,应可视作中国人撰写中国教育史的滥觞之作。蒋黼与日本教育界有人员和知识上的密切交往,这对他构思中国教育史不无影响。但是,他绝非简单追随日本同行,其著述乃是为了应对国家存亡的危机和养成国民的需要,从而强调中国教育的悠久历史及其先进性,旨在建立国族性的国族史学。
- 土屋洋李林
- 关键词:中国教育史
- 自我的神经基础:社会角色的影响
- 自我意识是人类认知经验的中心特征。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事件的认知会受到自我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影响。例如,对于'打架',当该事件与自我无关时,如'张三殴打李四',我们会倾向于客观地把事件的发生归因于动作的实施者'张三';而当...
- 王小艳郑丽李林郭秀艳
- 关键词:自我社会角色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