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瞿文军

作品数:20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7篇脑损伤
  • 6篇血液
  • 6篇血液滤过
  • 4篇神经细胞
  • 3篇凋亡
  • 3篇手术
  • 3篇水肿
  • 3篇脑水肿
  • 3篇创伤
  • 3篇创伤性
  • 2篇单胺
  • 2篇单胺类
  • 2篇凋亡诱导
  • 2篇凋亡诱导因子
  • 2篇蝶窦
  • 2篇血管
  • 2篇亚低温
  • 2篇亚低温治疗
  • 2篇再灌注

机构

  • 10篇南方医科大学
  • 9篇广东省第二人...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广州医学院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顺德区和平创...

作者

  • 20篇瞿文军
  • 13篇徐如祥
  • 7篇黄东健
  • 5篇林劲芝
  • 4篇蔡颖谦
  • 4篇张勇
  • 4篇蔡军
  • 3篇尹方明
  • 3篇李志超
  • 2篇邹玲
  • 2篇孙晓辉
  • 2篇徐仲
  • 2篇唐新兴
  • 2篇陈次滨
  • 1篇伍丽婵
  • 1篇罗唯师
  • 1篇蔡颖廉
  • 1篇李良平
  • 1篇黎刚
  • 1篇张慧

传媒

  • 6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国外医学(脑...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4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复苏后脑水肿的作用探讨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滤过 (CHF)治疗心肺复苏后对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脑水肿患者的疗效。方法 :2 4例行心肺复苏后出现脑水肿患者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5~ 6分 ,同时存在低血压 ,但不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两组 :治疗组 11例 ,行CHF ;对照组 13例 ,按常规治疗。观测生命体征、GCS、乳酸和细胞因子水平等变化 ,3个月后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评估预后。结果 :治疗组在行CHF治疗期间均无死亡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后 4h血压开始显著上升 ,多巴胺输注速度减少 ,血气分析 pH、HCO3 -、PCO2 维持在正常范围 ,氧合指数 (PO2 /FiO2 )显著上升 ,血清乳酸、IL 1β、IL6、TNF α水平显著下降。 3个月后GOS评估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GOS 4~ 5级者治疗组 7例 (7/11,6 3.6 % )vs对照组 1例 (1/13,7.7% ) ,P <0 .0 1;病死率 :治疗组 2例 (2 /11,18.2 % )vs对照组 8例 (8/13,6 1.5 % ) ,P <0 .0 5。结论 :CHF能较好地改善心肺复苏后的血流动力学 ,稳定内环境 ,清除体内细胞因子和乳酸等炎性介质 ,从而减轻脑再灌注损伤 ,对复苏后脑水肿治疗有利 。
黄东健徐如祥瞿文军唐新兴徐仲陈次滨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滤过脑再灌注损伤预后
血液滤过用于亚低温治疗脑水肿的可行性观察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探索血液滤过用于创伤性脑水肿的亚低温治疗可行性和方法,血液滤过方法与传统亚低温疗法的降温效果差异;以及血液滤过对脑水肿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12只健康犬随机分为2组:血液滤过组(A组,6只),传统降温组(B组,6只)。采用改进的Feeney法自由落体致犬脑损伤,均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伤后6h,A组在采用血液滤过体外循环降温,血流量为90~100mL,置换液为500~800mL/h;B组采用冰敷头部及腹部降温。持续监测肛温、生命体征,每2h检测血气分析,乳酸和细胞因子;伤后24h动物处死做脑组织水含量和组织学检查。结果:A组犬肛温可在15~18min后下降并维持在29~32℃;A组在开始时平均动脉压低于B组外,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氧分压(PO2)显著优于B组;在治疗过程中,A组的外周血乳酸、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0.01),A组脑组织含水量(77.23±0.68)%也明显低于B组(79.32±0.5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液滤过用于脑损伤后的亚低温治疗,安全可行,其降温快速,体温容易控制;另外,高容量血液滤过能较好地调节内环境、清除体内细胞因子和乳酸等炎症递质,这对保护脑组织,减少继发性脑水肿有益。
黄东健徐如祥瞿文军
关键词:血液滤过亚低温治疗脑水肿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
单胺类递质对神经细胞的影响被引量:5
2003年
研究高浓度单胺类 (monoamine,MA)递质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观察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多巴胺 (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 5 羟色胺 (5 HT)对体外培养神经细胞的毒性 ,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原位末端标记、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显示 ,①高浓度MA引起神经细胞凋亡 ;②给予 80、16 0、32 0 μmol/LDA、NE及 32 0 μmol/L 5 HT处理 2 4h后 ,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浓度效应对照组 (P <0 0 5 ) ;③给予 30 0 μmol/LDA、NE处理 12、2 4、4 8h后 ,或 30 0 μmol/L 5 HT处理 2 4、4 8h后 ,神经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时间效应对照组 (P <0 0 5 )。提示高浓度MA对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具有细胞毒性 。
瞿文军徐如祥
关键词:单胺类递质神经细胞细胞凋亡颅脑损伤
血液滤过用于亚低温治疗脑损伤的动物实验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通过对血液滤过与传统亚低温疗法效果的比较,探讨其用于外伤性脑水肿的亚低温治疗可行性。方法12只健康犬随机分为2组:血液滤过组(6只),传统降温组(6只)。采用Feeney法自由落体致犬脑损伤,机械通气辅助呼吸。伤后6h,血液滤过组采用血液滤过体外循环降温,血流量为90 ̄100m L,置换液为500 ̄800m L/h;传统降温组采用冰敷头部及腹部降温。监测肛温、生命体征、颅内压,检测血气分析以及脑组织水含量变化。结果血液滤过组犬肛温可在15 ̄18m in后下降并维持在29 ̄32℃;血液滤过组在开始时平均动脉压低于传统降温组外,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氧分压(PO2)、颅内压等指标显著优于传统降温组;外周血乳酸等代谢产物显著低于传统降温组(P<0.05 ̄0.01),脑组织含水量(77.23%±0.68%)也明显低于传统降温组(79.32%±0.52%)(P<0.05)。结论血液滤过可用于脑损伤后的亚低温治疗,方法安全可行,其降温快速,体温容易控制;另外,血液滤过能调节内环境、清除体内乳酸等炎症递质,对脑组织的保护和减少继发性脑损害有利。
黄东健徐如祥瞿文军伍丽婵黎刚张慧
关键词:血液滤过脑水肿亚低温
血液滤过对犬脑损伤后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血液滤过(CHF)用于脑损伤后治疗的可行性和作用机制。方法 12只健康犬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只),对照组(6只)。采用改进的Feeney法自由落体致犬脑损伤,治疗组在伤后6小时后采用血液滤过治疗,血流量为90~100ml,置换液为500~800ml/h。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每2小时检测血气分析,乳酸和细胞因子;伤后24小时动物处死做脑水含量和组织学检查。结果研究期间,治疗组动物无死亡,犬肛温可在15~18分钟后下降并维持29~32℃之间;与对照组比较,血浆乳酸、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血液滤过可用于脑损伤后亚低温治疗;同时,血液滤过能较好地调节内环境、清除体内细胞因子和乳酸等炎性介质,这对减少脑组织的继发性损伤有益。
黄东健徐如祥瞿文军
关键词:血液滤过脑损伤细胞因子
多巴胺对体外培养神经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研究高浓度多巴胺 (DA)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 方法 观察不同浓度、不同时间DA对体外培养神经细胞的毒性 ,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原位末端标记、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 结果  (1)高浓度DA引起神经细胞凋亡 ;(2 )给予 80、16 0、32 0 μmol/LDA处理 2 4h后神经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41 49± 1 32 ) %、(6 5 6 7± 1 6 8) %、(84 6 5± 2 2 1) % ,明显高于浓度效应对照组〔(2 0 7± 0 2 6 ) % ,P <0 0 5〕 ;(3)在给予 30 0 μmol/LDA处理的条件下 ,经过 12、2 4、48h后 ,神经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 (37 90± 0 39) %、(6 9 34± 3 31) %、(82 0 7± 0 86 ) % ,明显高于时间效应对照组〔(2 30± 0 11) % ,P <0 0 5〕。 结论 高浓度DA对体外培养神经细胞具有细胞毒性 ,诱导神经细胞凋亡 ,具有时间及剂量效应。
瞿文军徐如祥蔡颖谦邹玲
关键词:多巴胺神经细胞体外培养帕金森病细胞毒性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及其影像学特点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阐述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及病理学证实并行MRI检查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结果5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呈外大内小哑铃状改变,在T1加权成像上信号较低,T2加权成像上呈明显高信号,甚至高过脑脊液,增强后病变明显均匀强化。病变侧颈内动脉向前向下推移,并形成假包绕征象。结论如果中年女性海绵窦内肿瘤表现为MRIT2加权成像信号等于或高于脑脊液,颈内动脉向前向下移位,应首先考虑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
江桂华田军章陈喜兰瞿文军钟碧玲郑丽吟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窦磁共振成像
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脑脊液引流加置换治疗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型颅脑损伤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观察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脑脊液引流加置换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37例伤后24h内入院原发性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部CT检查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并无有手术指征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实施颅内压控制在70—200mmH,O之间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加置换。对照组:仅行腰穿引流,不做颅内压控制及脑脊液置换。两组均进行包括预防感染、脱水、止血、防止上消化道出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同时监测生命征、意识改变及血、尿常规和生化指标,必要时对治疗方案作出调整。通过观察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脑脊液蛋白变化、再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例数及GOS评分判断疗效。结果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加快(P〈0.05);脑脊液蛋白正常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亦加快(P〈0.05);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颅内压控制下持续脑脊液引流加置换治疗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型颅脑损伤能有效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瞿文军杨俊林劲芝
关键词:颅内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引流重型颅脑损伤
乙酰半胱氨酸水平与单胺类物质所致神经元损害的关系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在高浓度单胺类物质(MA)条件下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体外培养神经细胞,分别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原位末端标记及流式细胞仪定性定量分析5、10、20μmol/L乙酰半胱氨酸(NAC)对300μmol/L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处理24 h后的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诱导神经细胞的死亡具有凋亡特征。乙酰半胱氨酸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且在5~10μmol/L范围内有剂量效应,20μmol/L较5~10μmol/L乙酰半胱氨酸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弱。结论高浓度单胺类物质诱导神经细胞凋亡,适当浓度乙酰半胱氨酸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瞿文军徐如祥
关键词:乙酰半胱氨酸单胺类物质神经元损害脑损伤
脑创伤后儿茶酚胺递质对神经细胞损害的线粒体调控机制的实验研究
该研究首先建立脑损伤模型,研究线粒体在脑创伤后儿茶酚胺类递质诱导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第一部分脑创伤后儿茶酚胺类递质的变化及其对神经细胞的影响;目的:明确脑创伤后儿茶酚胺类递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神经细胞的影响.结论:...
瞿文军
关键词:活性氧物质线粒体线粒体跨膜电位凋亡因子凋亡诱导因子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