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蓓

作品数:20 被引量:90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7篇基因
  • 5篇蛋白
  • 5篇核细胞
  • 4篇受体
  • 4篇细胞蛋白
  • 4篇免疫
  • 4篇内皮
  • 4篇内皮细胞
  • 4篇内皮细胞蛋白...
  • 3篇单个核细胞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生物信息
  • 3篇受体基因
  • 3篇受体基因多态...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外周血单个核
  • 3篇外周血单个核...

机构

  • 17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20篇王晓蓓
  • 13篇胡丽华
  • 5篇王琳
  • 4篇梁涛
  • 3篇陈凤花
  • 3篇陈治中
  • 3篇蔡鹏程
  • 3篇毛晓露
  • 3篇刘峰
  • 2篇邢辉
  • 2篇刘凌波
  • 2篇肖娟
  • 2篇姜伟超
  • 2篇田蕾
  • 2篇邹萍
  • 2篇马玲
  • 2篇靳毅
  • 2篇王宁
  • 2篇张杨
  • 1篇徐丽娟

传媒

  • 5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IM-3及Galectin-9的表达与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和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基因在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10月门诊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60例(排除不符合者15例,确定入选45例)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以实时定量RT-PCR法分别对哮喘患者及体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TIM-3,Galectin-9和IFN-γ的表达情况进行同步测定,初步探讨TIM-3,Galectin-9在哮喘发病中的潜在作用。结果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PBMCs中TIM-3,Galectin-9及IFN-γ mRNA水平均分别高于健康对照组(U=458.5,P=0.019;U=437.5,P=0.010;U=260,P〈0.001),二者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IM-3/Galectin-9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生、发展,TIM-3或(和)Galectin-9有可能为治疗哮喘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梁涛张杨许依婷王宁蔡鹏程王晓蓓胡丽华
CD56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表达的意义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CD56分子对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细胞生物学及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应用G显带技术及流式细胞仪对45例M5患者分别进行核型及免疫表型检测,并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45例患者中CD56表达阳性17例(37.78%),其中正常核型2例(11.76%),异常核型15例(88.24%),以8号三体和11q23异常易见(分别占23.53%,29.41%);伴CD56抗原表达的患者高表达CD11b,CD14(P<0.01,P<0.0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偏高,骨髓及外周血中原始和幼稚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较多出现髓外浸润,尤其以淋巴结肿大(P<0.05)和肝脾肿大(P<0.05)明显,伴二系以上受累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中枢神经系统及皮肤浸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伴CD56阳性的患者出现较低的完全缓解率及较短的生存期(P<0.05)。结论CD56阳性的M5患者易出现异常核型,高表达CD11b,CD14,预后较差。
熊玥刘凌波李蕾王晓蓓肖娟仲照东黎纬明田蕾易雪邹萍
关键词:CD56核型免疫表型
D-二聚体测定在血栓性疾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0
2007年
目的探讨 D-二聚体测定在血栓性疾病诊断及溶栓治疗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 ELISA 法分别定量检测170名健康体检者、156例急性脑梗死、38例深静脉血栓和1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 D-二聚体含量。结果治疗前急性脑梗死、深静脉血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浆 D-二聚体含量阳性率分别为59.3%、100.0%、61.7%,均高于健康对照组(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溶栓治疗后各组治疗有效患者的血浆 D-二聚体含量在短时间内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结论血栓性疾病多伴有血浆 D-二聚体含量增高,其测定有助于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血浆 D-二聚体检测对反映血栓性疾病溶栓疗效有一定意义,可作为观察溶栓药物用量的一个指标。
靳毅邢辉王晓蓓
关键词:血栓栓塞D-二聚体
AFU联合AFP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及术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和血清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诊断价值,以及探讨AFU在PHC术后治疗监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1~5月PHC患者93例(其中术前40例,术后53例),肝硬化患者1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15例和健康体检者15例(对照组),分别对各组患者及体检者进行血清AFP 和AFU 同步测定,并对PHC患者进行术前、术后AFP和AFU检测。结果 PHC患者术前血清AFU 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病毒性肝炎组和对照组(P<0.01);PHC患者术后 AFU、AFP 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PHC 患者术后 AFU、AF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AFU、AFP单独检测,以及AFU联合AFP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0.727、0.798、0.858。结论AFU联合AFP检测能提高PHC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AFU可作为PHC术后治疗监测,病情转归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梁涛蔡鹏飞王晓蓓胡丽华张德太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Α-L-岩藻糖苷酶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湖北地区汉族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
2008年
蛋白C系统是人体三大抗凝系统中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protein Creceptor,EPCR)是1994年发现的该系统的一个新成员,主要表达于大血管的内皮细胞上。因金属蛋白酶的作用,EPCR从细胞膜上脱落下来形成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oluble 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sEPCR),以相同的亲和力与蛋白C和活化蛋白C(APC)结合,抑制蛋白C的活化和APC的抗凝活性。EPCR基因存在几种变异,
王晓蓓胡丽华
关键词: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蛋白C系统受体基因多态性汉族人群
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的临床意义
马玲王晓蓓聂秀石岚胡丽华
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基因及其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1年
目的:构建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基因及其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并对TIM-3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采用Trizol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总mRNA,利用两步法RT-PCR技术扩增TIM-3及其胞外(结构)域基因片段和人IgG1Fc基因片段。并将他们分别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通过PCR及测序进行鉴定。序列分析后将TIM-3胞外(结构)域基因片段亚克隆到已经克隆了人IgG1Fc基因片段真核表达载体pcDAN3.1(+)上;并通过PCR及双酶切进行鉴定。应用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TIM-3基因的物理化学性质、蛋白质结构域、功能。结果:成功从PBMC中提取并逆转录的cDNA扩增出TIM-3及其胞外(结构)域基因和人IgG1Fc基因;经PCR、酶切鉴定、测序分析表明它们与GenBank提供的序列信息完全相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TIM-3蛋白为稳定亲水性蛋白,有1个跨膜螺旋结构,相对分子量是33.4KD,等电点pI为5.54。该蛋白含约32.56%的α-螺旋,8.27%的延伸链,49.17%的不规则卷曲,1段21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TIM-3蛋白亚细胞定位于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细胞膜上。功能分析预测TIM-3蛋白具有受体和信号转导功能。结论:成功构建TIM-3基因及其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并利用生物分析软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了解TIM-3基因的性质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奠定基础。
陈治中王晓蓓王琳毛晓露陈凤花刘峰胡丽华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分析克隆融合蛋白
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湖北省地区汉族人群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本研究旨在了解湖北省地区汉族人群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A6936G变异的分布频率,探讨其与脑梗塞的关系。应用PCR-RFLP方法在湖北省地区汉族人群中检测380名脑梗塞患者和380名健康体检者的EPCRA6936G变异。结果表明,脑梗塞患者A/A、A/G和G/G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77.1%、22.1%和0.8%,而健康体检者A/A和A/G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88.2%和11.8%,未发现G/G基因型。综上所述作出下述结论:湖北省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EPCR A6936G变异,它与脑梗塞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增高有关。
王晓蓓胡丽华
关键词:脑梗塞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基因多态性
纳米粒子: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新策略被引量:2
2022年
背景:纳米粒子是一类具有纳米级尺寸的生物材料,在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神经保护性药物递送以及自由基清除等方面表现出优越的性能。目的:归纳总结已经研发的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纳米粒子及性能,分析其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病理过程的治疗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Ischemic stroke,Nanomaterials,Nanoparticles,Nanozyme",中文检索词为"缺血性脑卒中或脑梗塞、纳米粒子、纳米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选择79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纳米粒子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有关研究表明,纳米粒子通过:(1)作为载药系统搭载神经保护性药物及分子,实现跨血脑屏障靶向给药;(2)利用本身抗氧化等固有特性,促进脑组织再生;(3)联合干细胞治疗,提高内源性神经发生和外源性干细胞移植治疗疗效。但是目前有关研究较少,且缺乏一个系统的适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纳米粒子设计标准和最佳配方。未来需要在进一步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机制的基础上充分理解纳米粒子与生物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合理设计脑靶向纳米粒子治疗系统,以促进其临床应用。
夏克尔扎提·肖哈拉提王晓蓓王琳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药物递送干细胞神经再生
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1基因及其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1(TIM-1)基因是目前新发现的TIM基因家族成员之一,最初被鉴定为甲型肝炎受体1(HAVCR-1),是甲型肝炎病毒(HAV)侵入机体必需的,并与HAV结合的受体。而后又被鉴定为肾损伤分子1(KIM1),在受损的上皮细胞表面高表达。并且,TIM-1优先表达于人和小鼠的Th2细胞表面,是哮喘、变应性过敏等Th2细胞介导的相关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易感基因。其作为T细胞活化的共刺激分子,
陈治中王琳王晓蓓毛晓露陈凤花刘峰胡丽华
关键词:细胞免疫球蛋白蛋白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生物信息甲型肝炎病毒学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