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祥
- 作品数:29 被引量:125H指数:7
- 供职机构: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江苏省高职教育研究会教育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继往开来 开拓创新——2006年新春寄语
- 2006年
- 杨国祥
- 关键词:办刊质量高专学报高职高专
- 以江苏省教育工作会议为契机 加快推进地方高校建设与发展被引量:4
- 2006年
- 2005年6月,江苏省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江苏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学习会议精神,深感形势逼人、责任重大、时不我待,立志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江苏教育“优先发展、加速发展、率先发展”的新机遇,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改革发展之路,加快构建自身的优势,为建设教育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 杨国祥
- 关键词:地方高校高等教育职业教育
- 自立自主自强 守正务实创新 拓展内涵 彰显特色 提升品质——高职高专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思考与实践被引量:1
- 2003年
- 知识经济时代,高职高专院校要立足自我,自主自强,以思路求出路,以实干创实绩,以作为找地位;在高等教育改革、学校管理机制和办学理念方面,应力行守正、务实、创新,拓展内涵、彰显特色、提升品质,才能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
- 杨国祥
- 关键词:办学水平办学特色
- 迎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思考
- 2006年
-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是一种需要、一种手段、一种动力、一种机遇,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意义和推动作用。高职高专院校要充分认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意义和作用,要采取全方位的保障措施,循序渐进,扎实推进,以评促建,以评促管,加快提升办学水平。
- 杨国祥
- 关键词:高职高专
- 论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被引量:17
- 2009年
- 培养创新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表征,其培养的创新人才规格也有别于其他教育形态。为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素质教育目标,高职院校必须创新素质教育理念,创新素质教育机制,创新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 杨国祥
- 关键词:高职院校素质教育
- 和谐语境下高职高专院校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被引量:3
- 2007年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社会理想,更是发展实践。具体到高职高专院校而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科学发展观,找准学校和谐、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不断提高理论认识,不断丰富实践内涵,不断完善工作部署,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把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贯穿到学校发展的全过程。
- 杨国祥
- 关键词:高职高专和谐校园
- 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不同定位被引量:2
- 2006年
- 大学培养的创新人才应具有应对竞争、终身学习的综合性创新素质,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等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上,既有一些共性追求,也有一些个性定位。首先都具有创新性和职业性的素质要求,但是两种素质的需求比重不同。大学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创新培养模式,培养富有个性的创新人才。
- 杨国祥
- 素质为魂 能力为本 厚德强能 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工程
- 2007年
- 高职院校推行全面素质教育,要坚持素质为魂、能力为本、厚德强能、全面发展,在努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这就需要准确把握素质教育的时代意义,牢固确立做好全面素质教育工作的战略性;准确把握素质教育的内在属性,切实保障全面素质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把握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切实增强做好全面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努力增强做好全面素质教育工作的创造性;准确把握新时空下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切实增强做好全面素质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 杨国祥
-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育创新
- 对创新性实用型人才内涵及其培养理念与模式的探析被引量:22
- 2004年
- 培养创新性实用型人才需要有新的理念和模式。新的理念为:坚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实施产学结合的理念;坚持按服务产业经营学校,把学生作为服务对象的理念;坚持教学质量第一,以质量求创新、促发展、创特色、创品牌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强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率、要质量、要效益的理念。其培养模式有:"双证制"的培养模式,"订单式"的培养模式,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工学交替制培养模式,校企综合实施"2+1"培养模式,德国的"双元制"培养模式,美国社区学院"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等。
- 尹家明杨国祥
- 关键词:工学交替订单创品牌
- 高校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刍议被引量:2
- 2005年
-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一个挑战多于机遇、困难多于优势的形势。高校要增强就业工作事关全局的意识和贵在引导服务的意识;引导毕业生确立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观念;集中面向西部、农村和生产一线,面向非公有制企业;以教学管理为抓手提高质量,以就业基地建设为抓手拓宽市场;构建人人参与的内部环境和多方支持的外部环境,畅通就业通道;加强就业工作机制和人员队伍建设;实行校、院(系)两级目标管理;努力提高就业率,降低辞退率,提高就业起薪,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的整体性提升。
- 杨国祥
-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