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源

作品数:14 被引量:76H指数:6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上颌
  • 5篇上颌窦
  • 4篇上颌窦底
  • 4篇上颌窦底提升
  • 3篇牙种植
  • 3篇囊肿
  • 2篇牙种植体
  • 2篇上颌窦底提升...
  • 2篇提升术
  • 2篇种植体
  • 2篇骨代用品
  • 2篇拔牙
  • 2篇成骨
  • 2篇存留率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暗示
  • 1篇血小板
  • 1篇牙拔除

机构

  • 9篇广州军区武汉...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安第四军医...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14篇冯源
  • 6篇李德华
  • 5篇郭家平
  • 5篇王虎中
  • 4篇董青山
  • 4篇王翔
  • 3篇宋应亮
  • 3篇李志进
  • 3篇谢超
  • 2篇赵喜聪
  • 2篇孙聪
  • 1篇张敏
  • 1篇朱友家
  • 1篇彭杰
  • 1篇王国轩
  • 1篇肖燕
  • 1篇陈菲
  • 1篇张璇
  • 1篇谭君君
  • 1篇金岩

传媒

  • 4篇临床口腔医学...
  • 3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医药导报
  • 1篇牙体牙髓牙周...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口腔种植...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欧柏宁凝胶剂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7年
为了观察欧柏宁凝胶剂在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中的临床疗效,将90例门诊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局部涂欧柏宁凝胶,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欧柏宁的治疗效果,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欧柏宁凝胶剂是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冯源
关键词: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欧柏宁
消炎抗菌可溶止血纱布预防干槽症60例
2009年
目的评估消炎抗菌可溶止血纱布对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的作用。方法将120例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在牙拔除术后牙槽窝内植入消炎抗菌可溶止血纱布,对照组在牙拔除术后牙槽窝内不放置任何填塞物,对两组病例术后干槽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干槽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3%和18.3%,试验组干槽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牙槽窝内植入消炎抗菌可溶止血纱布能有效预防干槽症的发生。
李志进王虎中郭家平董青山王翔冯源
关键词:拔牙干槽症下颌阻生智齿
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94例五年临床回顾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 总结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牙种植体植入后5年的临床疗效,为提高手术远期疗提供数据.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同一术者的连续临床病例.收集术前计划行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患者共94例,男性55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46.9±11.8)岁.完成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者共90例(96侧上颌窦),同期植人种植体126枚.患者术前拍摄曲面体层X线片,术后、功能负载后以及每年复诊时拍摄根尖X线片及曲面体层X线片,评价种植体存留率、边缘骨吸收情况,并观察上颌窦底新骨改建情况.结果 术中有4例上颌窦底黏膜穿孔,黏膜穿孔率为3.08% (4/130);愈合期内4枚种植体脱落,种植体早期成功率为96.80%(121/125).功能负载后患者随访率为72.09%(62/86),种植体随访率75.00%(90/120),随访时间(34.4±20.4)个月,随访中所有种植体功能行使良好,种植体功能负载后累积存留率为100.00%.愈合期内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0.75 ±0.51) mm,随访期内边缘骨吸收(0.48±0.41) mm.种植体植入位置剩余骨高度(7.27±1.30) mm;术后种植体突入上颌窦内高度为(2.77 ±1.15) mm;上颌窦底提升高度为(4.52士1.39)mm;经过(7.4±2.6)个月的愈合期,上颌窦底新骨形成高度为(3.81±1.60) mm.在经历(34.4±20.4)个月的随访期后,上颌窦底新骨高度较功能负载时降低了0.37(0.10,0.88) mm.结论 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牙种植体植入术安全可靠,术后影像学证实获得了良好的上颌窦底提升及成骨效果,上颌窦底新骨高度在远期随访中略有降低.
林盛筱冯源解涓宋应亮谢超李德华
关键词:牙种植体上颌窦底提升存留率
种植机用于前牙区根尖囊肿的微创治疗术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评估种植机技术在前牙区根尖囊肿刮治术和高速涡轮机根尖倒充填术中的微创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8例36颗前牙区慢性根尖周炎伴有根尖囊肿性病变的患牙,常规开髓行根管治疗,术后即刻牙龈翻瓣,使用种植机法精确控制去骨开窗范围、根尖刮治,高速涡轮机部分根尖切除、根管倒充填,术后观察病变区骨愈合情况。结果:28例根尖囊肿手术骨开窗范围控制在病变区内0~5 mm,骨边缘形态随病变形态灵活调整,最大程度地保存了正常骨壁,根尖切除在5 mm以内,根管倒充填顺利,手术出血少,手术时间控制在40 min内。术后未出现感染及邻牙损伤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根尖区大部分骨性封闭,患牙无松动脱落。结论:种植机去骨开窗技术应用于前牙区根尖囊肿等手术,可以精确掌控,最大限度保存骨组织,减少骨丧失量,高速涡轮机精确掌控根尖切除范围,提高根管倒充填术的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
谭君君董青山郭家平王虎中王翔冯源
关键词:种植机高速涡轮机根尖刮治术根管倒充填
两种不同诱导液对人牙周膜干细胞膜片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对比分析发育期根端复合体(Dental Apical Complex,DAC)诱导液和成骨诱导液对人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膜片形成和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十名12-16岁的青少年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健康、无龋的新鲜牙(前磨牙),刮取根面残留牙周膜进行牙周膜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制备成牙周膜干细胞膜片,分别采用DAC诱导液和成骨诱导液对膜片进行诱导,对比分析两种诱导液对牙周膜干细胞膜片的影响。结果:DAC诱导液处理过的PDLSCs细胞膜片,细胞形态接近牙源性间充质细胞,DAC诱导液提供了良好的成牙骨质-牙周样结构诱导环境,可促进PDLSCs膜片向功能性成牙骨质细胞谱系分化,而成骨诱导液提供了良好的成骨诱导环境,可促进PDLSCs膜片向功能性成骨细胞谱系分化。结论:DAC诱导液较之于成骨诱导液更利于PDLSCs细胞膜片的成牙周样分化,利于牙周缺损修复和局部再生。
赵喜聪朱斌段妍孙聪冯源王国轩金岩李德华
关键词:牙周膜干细胞
抗血小板治疗患者拔牙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研究持续小剂量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对拔牙术后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87例患者按完全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共拔牙88个;对照组42例,共拔牙63个。治疗组持续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拔牙术前7d停用阿司匹林。比较两组病例拔牙术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持续阿司匹林治疗)和对照组(停止阿司匹林治疗)拔牙术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4%和1.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长期小剂量应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拔牙术前不必停药,适当的局部止血处理可有效避免术后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李志进王虎中郭家平董青山王翔冯源
关键词:阿司匹林拔牙术后出血
糖尿病患者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要点。方法:对2004-06~2009-06我科住院的36例伴有糖尿病的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均行手术切开引流,其中8例行气管切开,经围手术期监测调整血糖,全程足量使用抗生素,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的全身或局部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治疗上控制血糖和控制感染并重,经验用药的选择需考虑优势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于牙源性感染,需加用抗厌氧菌药物。
李志进郭家平王虎中董青山王翔冯源
关键词:颌面颈部糖尿病
种植体-基台细菌微渗漏引起种植体微间隙周围组织炎性渗出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通过大鼠体内实验探讨种植体-基台界面细菌微渗漏现象以及软组织炎症情况。方法无菌条件下在定制的种植体内部加入0.25μl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悬液(109 CFU/ml),连接基台后置于含1 ml培养液的Ep(eppendorf)管中培养,7和14 d后取样接种于培养基,厌氧条件下继续培养,观察细菌生长情况。选用雄性SD大鼠6只,拔除上颌双侧第一磨牙1个月后分别于各拔牙窝内植入1枚种植体,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枚)。黏膜下愈合1个月后进行二期手术,清洁种植体内部后,实验组种植体内部加入0.25μl Pg悬液(109 CFU/ml),阴性对照组加入0.25μl牛脑心浸液,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材料,各组均连接消毒后的穿龈基台。二期手术后28 d取样,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种植体内细菌总量和Pg数量,对种植体周围黏膜的炎性渗出特征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培养7和14 d后取样接种的培养基上均可见Pg生长。实验组种植体内部Pg的拷贝数为102~104,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未检测到Pg。同时,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实验组种植体微间隙周围结缔组织内存在炎性细胞聚集,从微间隙处向冠方和根方炎性细胞密度逐渐减少,而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种植体周围结缔组织中仅存在散在炎性细胞。实验组冠方0.25~0.50 mm区域、冠方0.25 mm至微间隙处、微间隙处至根方0.25 mm区域、根方0.25~0.50 mm区域炎性细胞密度[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976(655)、1673(1245)、2267(819)和895(162)个/mm2,均显著多于空白对照组相应位置[分别为201(180)、321(351)、309(236)和218(272)个/mm2](P<0.05)。结论大鼠口腔种植体内部的Pg可发生微渗漏,引起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性渗出,且该炎性渗出的分布具有一定特征。
于卓冯源孔辉肖燕李宇王金曹彦泽李德华
关键词:牙种植体动物实验炎性渗出
正常唾液及氟化物对脱矿年轻恒牙牙釉质的再矿化作用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用显微硬度测量法研究正常人体唾液及氟化物对碳酸饮料酸蚀的年轻恒牙牙釉质的再矿化作用。方法:收集口腔正畸门诊减数拔牙所拔除的新鲜、健康年轻恒牙23颗,制成牙釉质样本90块,随机分为对照A组、实验B组及实验C组;每组又分为三个亚组(A1、A2、A3、B1、B2、B3、C1、C2、C3),其中A1、B1、C1浸泡在雪碧中1周、A2、B2、C2浸泡在芬达中1周、A3、B3、C3浸在百事可乐中1周,每组10个牙块。A组牙浸泡完后直接用显微硬度仪做表面硬度测试;B组牙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后分别浸泡于装有正常人体唾液的容器中,将容器置于37℃恒温箱中,定期摇动容器,1月后取出用显微硬度仪做表面硬度测试;C组牙则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后,每日早中晚3次用含氟牙膏涂布牙齿开窗处表面10 min,再分别放入装有正常人体唾液的容器中,将容器置于37℃恒温箱中,定期摇动容器,1月后取出用显微硬度仪做表面硬度测试。结果:正常人体唾液及氟化物均能使脱矿后年轻恒牙牙釉质表面硬度明显升高(P<0.05),且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常人体唾液及氟化物对脱矿年轻恒牙的再矿化作用明显。
彭杰张敏张璇冯源朱友家
关键词:碳酸饮料年轻恒牙牙釉质再矿化
单纯Bio-Oss骨代用品用于开窗法上颌窦底提升的组织学与影像学临床初步研究
2013年
目的:评价单纯Bio-Oss骨粉作为开窗法上颌窦底提升植骨材料的成骨效果和临床效果。方法:9名患者共接受开窗法上颌窦底提升植骨术10侧,窦底植入单纯Bio-Oss颗粒。术后5~11个月行种植体植入术,植入Straumann种植体18枚。在种植区获取标本,采用显微CT和组织学分析成骨效果。锥形束CT(CBCT)测量植骨区骨量变化;连续测量种植体稳定系数(ISQ)。结果:在9名患者中共获取14个骨组织标本。显微CT和组织学检测分别显示植骨区新骨形成率(NBF)为30.60±9.25%和25.36±4.20%。CBCT测量显示经骨愈合窦嵴距提升至13.68±1.95 mm。种植体愈合6个月后,ISQ值由种植术后即刻71.94±6.51升至82.56±3.20。讨论:NBF与既往使用Bio-Oss混合自体骨作为植骨材料的结果相似,且与原有牙槽骨的骨组织含量相似。新生骨小梁成熟度较原有牙槽嵴略低,但与使用自体骨移植物的结果相似。延期植入种植体的ISQ值高于植于自然牙槽突的种植体ISQ值,但变化规律相似。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单纯应用Bio-Oss颗粒作为上颌窦底植骨材料的可靠性,能够获得良好的成骨效果。
刘毅陈菲张震冯源谢超宋应亮李德华
关键词:组织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