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骏

作品数:16 被引量:134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肿瘤
  • 7篇直肠
  • 6篇直肠癌
  • 6篇肠癌
  • 4篇直肠肿瘤
  • 4篇肠肿瘤
  • 3篇手术
  • 3篇热疗
  • 3篇晚期
  • 3篇结直肠
  • 3篇化疗
  • 3篇肺癌
  • 2篇胆石
  • 2篇胆石症
  • 2篇愈合
  • 2篇乳头
  • 2篇乳头括约肌
  • 2篇乳头括约肌切...
  • 2篇乳头括约肌切...
  • 2篇上皮

机构

  • 16篇上海市第八人...
  • 3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江苏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6篇傅骏
  • 6篇张敏
  • 6篇马旺扣
  • 5篇周强
  • 5篇许运龙
  • 5篇郁宝铭
  • 3篇曹钟华
  • 3篇费春松
  • 3篇沈英
  • 3篇陈利文
  • 3篇曾悦
  • 3篇吴唯勤
  • 2篇秦贤举
  • 2篇陆颖影
  • 2篇黄春兰
  • 2篇邹绍武
  • 2篇曹超
  • 2篇张治进
  • 2篇张玉浩
  • 1篇邹奎昌

传媒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大肠肛门病外...
  • 1篇陕西肿瘤医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3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直肠癌术后直肠阴道瘘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直肠阴道瘘的危险因素与临床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997~2008年1123例女性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χ^2检验。结果34例(3.03%,34/1123)术后出现直肠阴道瘘。直肠阴道瘘发生与患者有无绝经、肿瘤距肛缘的距离、肿瘤位于直肠壁的部位、吻合方式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T分期、术前放疗、预防性造口等无明显相关。34例患者中12例经保守治疗后自愈,余22例患者均在瘘后3月局部炎症消退后行修补术,在修补直肠阴道瘘的同时行近端肠造口使粪便转流。结论直肠癌术后直肠阴道瘘与患者有无绝经、肿瘤距肛缘的距离、肿瘤位于直肠壁的部位、吻合方式密切相关。熟悉其病因,加强围手术前准备,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可降低直肠阴道瘘的发生率。
傅骏郁宝铭曾悦吴伟东张敏沈英
关键词:直肠癌直肠阴道瘘
应用微创技术实施肿瘤热疗和组织间植入放射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研究
马旺扣许运龙杨金龙曹钟华骆永基邢光富周强傅骏
该课题研究阐述了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放射治疗的研究情况。该法具有靶准,正常组织损伤小。低剂量连续长时间放射治疗,符合肿瘤的生物基础,持续杀灭进入增殖期的肿瘤细胞。研究对>3.0cm的肿瘤,采用微创减瘤或射频消融术,联合放射粒...
关键词:
关键词:微创技术肿瘤中晚期肺癌
不同术式经内镜下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老年人胆总管结石术后肠胆反流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文章报道了采用不同术式的经内镜下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即EST中切口和EST小切口+球囊扩张(EPBD)术,以及老年胆总管结石病人术后所引起的十二指肠胆道反流现象和胆管炎的情况,旨在为老年人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的术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4例老年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男14例,女10例,予行经内镜下逆行的胆胰管造影(ERCP)后分别采用不同术式EST,术后安放胆总管引流管。术后1w留取胆汁,口服核素以及测定胆汁中的胃蛋白酶Ⅰ、Ⅱ的浓度,对十二指肠胆道反流进行定量和定性测定。观察术后1w、6个月口服稀钡患者的十二指肠胆道反流情况,同时观察近期和远期患者继发胆管炎的情况。结果 EST中切口术组、EST小切口+EPBD组分别与无EST组相比,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P=0.51)。行EST中切口和EST小切口+EPBD患者胆汁中的锝计数明显高于无EST组,且两组不同术式患者锝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EST中切口者、EST小切口+EPBD术者胆汁中的PGⅡ质量浓度明显低于无EST组(P<0.05),但是EST中切口者和EST小切口+EPBD术后两组间胆汁中PGⅡ的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w、6月的X线稀钡钡餐检查显示中切口EST者发生气体反流分别为2例、1例,钡剂反流分别均为1例。小切口EST+EPBD者发生气体反流分别2例、0例,无钡剂反流现象出现。术后1w无1例出现发热、黄疸和白细胞增高的胆管炎表现。术后6个月中切口EST患者,1例出现轻度胆管炎表现。结论行EST中切口治疗胆总管结石的老年患者在手术早期较易发生十二指肠胆道的反流。因此,建议胆总管结石患者尽量选择行EST小切口+EPBD的手术方式。
傅骏曹中伟曹超刑岩陈海曦黄春兰陆颖影曾悦
关键词:胆石症肠胆反流
^(125)碘组织内放疗联合热疗和化疗治疗中晚期肿瘤被引量:5
2003年
马旺扣邢光富傅骏周强骆永基许运龙
关键词:放疗热疗化疗治疗中晚期肿瘤
新辅助放化疗在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中的疗效被引量:23
2007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1年5月至2005年8月共收治105例局部进展期(T3、T4期)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前给予中等剂量放疗40~46Gy,分次剂量2 Gy/d,每周5 d,共4~5周完成放疗;放疗开始同时给予卡培他滨1250mg·m^(-2)·d^(-1),分2次口服,持续服用至手术。放疗结束后休息6周进行手术,手术均按直肠系膜全切除操作规范进行。结果全组105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预定的放化疗。其中36例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但Ⅲ级不良反应仅见2例手足综合征。13例患者放化疗后经复查后提示肿瘤消失未行手术。其余92例患者则施行了根治性手术,其中低位前切除术71例,结肠肛管吻合术(Parks 术)17例,腹会阴切除术4例,全组总保肛率为96.2%。术后标本病理检查显示11例未见癌细胞及阳性淋巴结。肿瘤 TNM 分期为 T0N0者24例,T2N0者23例,T3N0者43例,T4N0者2例,T2N1者5例,T3N1者8例;按 Dworak 肿瘤消退分级,TGR0 5例,TGR1 29例,TGR2 47例,TGR3 24例。全组共有82例(78.1%)达到降期。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3例直肠阴道漏,2例吻合口漏。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6~67个月。随访期间肺转移4例,肝转移2例,局部复发4例,其中3例死亡。全组病死率为2.9%,3年无瘤生存率为82.8%,3年总生存率为96.5%。结论新辅助放化疗可有效达到肿瘤降期的目的,提高了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根切率和保肛率,进一步降低了局部复发率和总复发率,并明显提高了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
郁宝铭张敏吴唯勤陈利文傅骏费春松沈英
关键词:直肠肿瘤
术中植入^(125)碘组织内放疗对外科吻合口愈合的影响被引量:20
2002年
目的 研究术中植入放射性1 2 5碘粒子对外科吻合口的影响。 方法  1 2只健康杂种犬 ,作小肠横形切断并端端吻合。其中 8只实验犬在吻合口两侧植入1 2 5碘粒子 ,总剂量 1 1 6GY ,另 4只犬作对照。分别在术后 7、1 4d各取实验犬标本 4只及对照犬标本 2只 ,作大体标本观察 ,吻合口组织羟脯氨酸定量测定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 所有实验犬吻合口愈合良好。吻合口组织羟脯氨酸定量 :实验犬为 0 578± 0 0 2 0 μg/mg蛋白质 ,对照组为 0 631± 0 0 1 2 μg/mg蛋白质 (P >0 0 5)。在吻合口愈合期内 ,吻合口组织学改变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临床 2 9例吻合口及支气管残端 ,2 8例愈合良好 ,1例颈部食管胃吻合口瘘。 结论 术中植入1 2 5碘粒子对外科吻合口无不良影响 。
马旺扣骆永基曹钟华傅骏张伟荣邹奎昌刁立军
关键词:^125碘近距离放射疗法吻合术吻合口愈合
不同术式的经内镜下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肠胆反流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目前认为,十二指肠胆道反流是引起胆道反复感染,进而导致胆道结石再发和胆道狭窄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应用以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为基础的微创治疗胆总管结束的技术开展颇为广泛。它主要包括ERCP、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n dilation,EPBD)、胆管结石碎石取石术、胆总管支架植入术和鼻胆管引流术六大技术。本文主要研究了采用不同术式的EST,即EST中切口和EST小切口+EPBD术,在术后早期对患者十二指肠胆道反流的影响。方法:6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男30例,女33例,予行经内镜下逆行的胆胰管造影(ERCP)后分别采用不同术式EST,术后安放胆总管引流管。术后1周留取胆汁采用口服核素和测定胆汁中的胃蛋白酶Ⅰ、Ⅱ的浓度,对十二指肠胆道反流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测定。结果:EST中切口术组、EST小切口+球囊扩张(EPBD)组分别与无EST组相比,年龄和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7,P=0.416)。行EST中切开和小切开+球囊扩张患者胆汁中的锝计数明显高于无EST组,且这两组不同术式的患者锝计数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行EST中切口者、EST小切口+球囊扩张术者胆汁中的PGⅡ质量浓度明显低于无EST组(P<0.05),但是EST中切口者和EST小切口+球囊扩张术后两组间胆汁中PGⅡ的质量浓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行EST中切口取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在手术早期较易发生十二指肠胆道的反流。因此,建议对于胆总管结石患者尽量选择行EST小切口+球囊扩张术(EPBD)的手术方式。
傅骏曹超邢岩黄春兰陆颖影曾悦
关键词:胆石症肠胆反流
结直肠癌组织中B细胞集落增强因子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2016年
目的:探讨前 B 细胞集落增强因子(PBEF)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68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 PBEF 的表达水平,分析 PBEF 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肠黏膜组织中 PBEF 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9%(55/68)和29.4%(20/6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41,P <0.05)。结直肠癌组织中 PBEF 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χ^2=0.11,P >0.05)、性别(χ^2=0.39,P >0.05)、组织学类型(χ^2=0.54,P >0.05)、是否穿透浆膜(χ^2=1.55,P >0.05)无关,但与分化程度(χ^2=6.29,P <0.05)、淋巴结转移(χ^2=4.32,P <0.05)、远处转移(χ^2=4.16,P <0.05)及临床分期(χ^2=7.58,P <0.05)有关。PBEF 蛋白表达阳性、阴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3.3%、8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5,P >0.05)。结论PBEF 异常高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张治进傅骏张玉浩葛翠翠秦贤举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粉防己碱对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株生物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究粉防己碱对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株生物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检测粉防己碱对HCT116细胞活力的影响及其半数抑制浓度;用不同浓度粉防己碱(0、2.5、5和10μmol/L)处理细胞,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线粒体膜电位检测技术和Hoechst 33342细胞核染色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迁移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蛋白印迹技术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标志蛋白表达水平及PI3K/AKT/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活化程度。结果:HCT116细胞活力随粉防己碱处理浓度增加而降低,粉防己碱半数抑制浓度为9.441μmol/L;与0μmol/L组相比,2.5、5和10μmol/L粉防己碱组细胞形成集落数明显减少(P均<0.05);5、10μmol/L粉防己碱组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下降,凋亡细胞比例增加(P均<0.05);2.5、5、10μmol/L粉防己碱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核荧光增强,迁移能力降低(P均<0.05);与0μmol/L组相比,10μmol/L粉防己碱组细胞多呈圆形,有更多上皮细胞形态;2.5、5和10μmol/L粉防己碱组细胞上皮标志蛋白E-钙黏蛋白表达增加,而间充质标志物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减少,且PI3K/AKT/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AKT和NF-κB的磷酸化水平降低(P均<0.05)。结论:粉防己碱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途径逆转HCT116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进而降低细胞增殖迁移能力,诱导其凋亡。
王月霞张治进张玉浩傅骏秦贤举
关键词:粉防己碱结直肠癌HCT116上皮间质转化
^(125)碘粒子组织内放疗在肿瘤外科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02年
目的 研究术中植入1 2 5碘粒子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①临床观察 43例术中见肿瘤外侵 ,残留或 和局部淋巴结转移 ,在靶区植入1 2 5碘 (组织总剂量 110~ 160Gy)。②实验研究 :动物肠吻合口总剂量 113Gy对吻合口愈合的影响。③测定术前、术中、术后辐射对周围人群的影响。结果  1.随访 10~ 2 3月 (平均12 6月 ) ,局部复发 5 % (2 43 ) ,术后无不良反应。 2 .所有实验动物 7天吻合口均愈合良好 ,吻合口羟脯氨酸量组织学检查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结论 术中植入1 2 5碘粒子对局部肿瘤疗效好 ,全身反应小 ,不影响附近外科吻合口愈合 ,易防护。是中晚期肿瘤外科手术的一种理想的综合治疗方法。
马旺扣骆永基曹钟华许运龙周强傅骏
关键词:肿瘤外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