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申德君

作品数:23 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贵阳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省长基金贵州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电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理学
  • 3篇电气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纳米
  • 7篇微乳液
  • 5篇明胶
  • 3篇蛋白
  • 3篇荧光
  • 3篇荧光光谱
  • 3篇污染
  • 3篇光谱
  • 3篇
  • 2篇乳液法
  • 2篇实验教学
  • 2篇紫外
  • 2篇紫外-可见光...
  • 2篇微乳液法
  • 2篇微型化学
  • 2篇纳米复合材料
  • 2篇纳米微粒
  • 2篇纳米银
  • 2篇教学水平
  • 2篇教学水平评估

机构

  • 15篇贵阳学院
  • 14篇贵州大学
  • 4篇遵义师范学院
  • 2篇生物化学系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作者

  • 23篇申德君
  • 14篇张朝平
  • 5篇罗玉萍
  • 3篇肖子丹
  • 2篇彭钟山
  • 2篇张姣姣
  • 2篇勾华
  • 2篇张曼华
  • 1篇游玉华
  • 1篇高翔
  • 1篇李华刚
  • 1篇刘焱
  • 1篇郭建阳
  • 1篇刘燕
  • 1篇张红梅
  • 1篇杜超
  • 1篇王彦卿
  • 1篇叶孝勇
  • 1篇罗颖
  • 1篇成刚

传媒

  • 6篇贵州大学学报...
  • 4篇贵阳学院学报...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感光科学与光...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应用化学
  • 1篇精细化工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2008年中...
  • 1篇2009年中...

年份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明胶复合Co-Fe-O体纳米微粉的合成和特性被引量:2
2005年
用微乳液法制备了明胶复合的纳米Co Fe O体。将明胶和亚铁盐以及钴盐制成凝胶,使该凝胶状反应物在微乳液的胶束中反应,再被还原-化合-成核长大。用XRD、TEM、SEM、EDS、IR等测试表明:微粉为明胶包裹的球形纳米微球。生成的微粒处于明胶蛋白分子的包裹之中,单个微粒的粒径3 3~4 6nm,每个复合微球中约有3~22个Co Fe O体粒子组成,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0~100nm,Co-Fe-O体复合微粉的比饱和磁化强度σs=1 532kAm-1·g-1;矫顽力Hc=18 4kAm-1;剩磁σr=322 5Am-1·g-1。
张朝平郭建阳申德君
关键词:明胶微乳液
以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改进分析化学教学实验
2009年
结合分析化学学科特点及社会发展趋势,针对实际情况,阐述了科学教育、化学等专业分析化学课程体系改革中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实验教学采用了"单元结构教学法"[1],使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简单的"授、受"关系,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申德君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BSA-SDS-Ag聚合物纳米微粒的制备及水凝胶性质的研究(英文)
2004年
本文报道BSA SDS Ag聚合物纳米微粒的制备及水凝胶的性质。用X 射线衍射(XRD) .TEMFT IR光谱考察了这种聚合物微粒的表面结构 ,微粒粒径 42 - 80nm左右 ;用UV/VIS光谱及SEM考察了水凝胶的性质。研究了温度 ,pH值 ,反应时间和反应物浓度对BSA SDS Ag水凝胶形成过程的影响。表明Ag+离子先与BSA产生化学键合 ,再还原为Ag粒 。
张朝平申德君张红梅肖子丹徐科王彦卿罗颖
关键词:BSASDS纳米微粒牛血清白蛋白TEMXRD
荧光和UV-Vis光谱法研究DL-天冬氨酸-Ag的反应被引量:4
2006年
用UV-Vis、荧光光谱和电泳等方法研究了DL-天冬氨酸(Asp)同银(I)离子的相互作用及介质的pH、Asp浓度等条件对天冬氨酸同银(I)离子作用的影响。天冬氨酸-银体系在235.2nm和493nm 左右有最大吸收;在281.7nm激发波长下天冬氨酸产生荧光(发射波长为333.8nm),当Asp同银离子发生反应后,出现了荧光猝灭现象。天冬氨酸-银体系带负电荷,双电层的电动电位为一1.81×10-4V。
申德君张朝平肖子丹
关键词: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荧光猝灭
凝胶-微乳液化学剪裁制备明胶复合Ni-Fe纳米微粒被引量:5
2002年
用凝胶 微乳液化学剪裁技术制备了明胶包裹的复合纳米级铁 镍超细微粒。XRD、TEM、EDS测试表明 :微粒为明胶包裹球形超细微粒。微球的平均粒径为 5 3nm ,单个微粒的粒径为 2 5nm。每个复合微球中约有2 1个铁镍粒子 ,该复合微粒的比饱和磁化强度σs=33 76 (× 10 3 / 4πAm 2 ·g 1) ,矫顽力Hc =13381Am 1,剩磁σr=6 86 (× 10 3 / 4πAm 2 ·g 1) ,具有硬磁体的性质。X 射线衍射和X 射线能谱分析表明有Ni Fe合金相形成。
申德君张朝平罗玉萍勾华
关键词:凝胶微乳液磁性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光谱考察L-亮氨酸和银(I)离子的反应被引量:1
2008年
背景:金属离子与生物分子在溶液中可导致催化、电子转移、氧气运输等一系列的化学过程,近年来国内外对金属离子与氨基酸作用的研究,涉及Cu+和Cu2+-氨基酸的较为广泛,对L-亮氨酸与银(I)离子反应机制的研究还较为贫乏。目的: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考察L-亮氨酸同银(I)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金属离子与氨基酸水平光谱检测实验,于2004-09/2006-07在贵州大学完成。材料:L-亮氨酸由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药学系合成药物研究室提供,硝酸银为重庆无机化学试剂厂生产。UV-265型紫外分光光度计、RF-540荧光分光光度计为日本岛津产品。光源为150W的氙灯,激发和发射狭缝宽度均为10nm,为美国Orion公司产品。方法:向刻度离心管中依次加入0.02mol/L的L-亮氨酸溶液3.6mL,0.03mol/LAg(NH3)2NO3溶液0.8mL,1%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溶液1.2mL,4%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0.4mL和0.1%HCHO溶液1.0mL,用HCl或NaOH调节pH值至7.06左右,震荡均匀后,反应90min,加12%醋酸1.5mL终止反应,最后终体积为10mL,即为L-亮氨与银(I)离子的配合物。主要观察指标:应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L-亮氨酸与银(I)离子的相互作用。结果:pH电位滴定法测定L-亮氨酸的离解常数为9.29,半n_法求得各L-亮氨酸-Ag配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为lgK1=11.04,lgK2=10.97。L-亮氨酸-银(I)离子体系的吸收峰发生明显红移,400nm^500nm区域的吸收呈现出宽而平滑的带,该体系受紫外光的影响大于可见光的影响,荧光强度随光照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小。反应体系紫外/可见光谱的Soret带随溶液pH值的变化而改变,在光照度700Lux左右时其Soret带才出现吸收,且随光照度的增大、光照时间的增加其吸收也相应增强,荧光猝灭程度也越大。20℃L-亮氨酸-银(I)离子体系的电动电位为1.29×10-4V,动态猝灭常数为1.99×102L/mol,荧光猝灭速率常数为0.199×1011L/(mol·s)。�
申德君游玉华张朝平
关键词:L-亮氨酸荧光光谱光照度
明胶-γ-Fe_2O_3纳米复合微粒的制备被引量:1
2002年
用凝胶 -微乳液化学剪裁法制备了明胶包裹的复合γ -Fe2 O3 纳米量级超细微粒 .XRD ,TEM ,EDS ,SEM和IR测试表明 :微粒为明胶包裹球形超细微粒 .微球的粒径为 1.2~ 3.2 μm ,平均粒径 2 .6 μm ,而微粒的粒径为 15nm .每个复合微球中约有 80~ 2 13个氧化铁粒子 ,该复合微粒的比饱和磁化强度 (30 .34× 10 3 / 4π)A·m-1·g-1,矫顽力Hc=6 2 0 7A·m-1,剩磁Br=(2 .94× 10 3 / 4π)A·m-1·g-1.
罗玉萍张朝平申德君勾华
关键词:微乳液Γ-FE2O3复合物纳米微粒明胶
全文增补中
Hb-SDS-Ag聚合物水凝胶性质的研究(Ⅲ)
2006年
报道影响Hb-SDS-Ag聚合物水凝胶性质的因素及生色过程。研究表明,Hb-SDS-Ag聚合物水凝胶体系的吸光度A随体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但聚合物水凝胶体系的旋光性随反应温度、加热时间的变化较复杂。显色过程表明先随反应加热时间、pH增加而加深,后随时间、pH的增加而变浅;而随Ag(NH3)2+浓度增加显色深。说明该体系为化学键合的凝胶体系,微粒的粒径亦随之变大。
李丽刘焱张朝平申德君
关键词:血红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合物水凝胶
微型化学实验测定化学反应速度常数
2006年
用微型化学实验和常规化学实验测定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比较微型化学实验的优越性。
张姣姣申德君
关键词:微型化学实验
沉淀重量法测定氯化钡中钡含量微型化学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氯化钡中钡含量的测定实验是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按教材进行实验(BaSO4重量法)至少要10小时才能完成,并且耗能较大,因此本文在文献[1]常规法的基础上,对该实验测定方法作了新的改进,用BaCrO4法取代BaSO4法,并将试样的用量缩小5倍,10倍进行了微型法试验,其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与精密度都获得了满意的结果,本微型法与常规法相比,具有试剂用量少,仪器简单,操作方便、速度快、及节省实验经费等特点。
彭钟山申德君余如龙
关键词:重量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