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猛
- 作品数:60 被引量:363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耳后小切口入路行下颌角咬肌肥大整形术
- 目的:本文介绍一种下颌角咬肌肥大整形术的新方法.方法:对62例患者进行耳后小切口入路的下颌角咬肌肥大整形术.结果:切口隐蔽,效果满意.结论:(1)本手术方法因切口小而隐蔽,易于为患者接受.(2)手术操作直视进行,能准确控...
- 艾玉峰马显杰杨力熊猛鲁开化
- 关键词:手术方法手术并发症
- 文献传递
- 头皮血管肉瘤16例临床病理及治疗预后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头皮血管肉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肿瘤分期、治疗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02年9月至2013年6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整形烧伤科收治的16例原发于头皮且无转移的血管肉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按照 AJCC2010年第7版软组织肉瘤分期标准分期,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 法绘制生存曲线,Cox 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患者生存率以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6例患者中,GTNM分期Ⅰ期4例,Ⅱ期4例,Ⅲ期8例。临床早期常在头面部出现淤斑样皮损,后期发生浸润性暗红斑,伴结节及溃疡,易破溃出血。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广泛血管增生及浸润,组织形态变异较大,常见细胞异形。出现复发的中位时间为15个月,7例局部复发,8例远处转移,转移的中位时间为20.5个月,转移至肺4例,淋巴结2例,肝1例,骨1例。生存时间 I 期4例为(33.0±4.4)个月(中位数32个月),Ⅱ期4例为(24.0±7.9)个月(中位数15个月),Ⅲ期8例为(23.9±3.9)个月(中位数24个月)。单纯手术治疗5例生存时间为(23.4±5.2)个月(中位数21个月),手术+放射治疗6例为(24.4±5.7)个月(中位数24个月),手术+放射治疗+免疫治疗4例为(35.8±9.7)个月(中位数26个月)。结论头皮血管肉瘤的治疗以手术基础上辅以放射+免疫治疗为首选。影响原发性头皮血管肉瘤预后的主要因素为肿瘤大小和治疗方式。
- 林鹤李静王国庆孙金芳熊猛
- 关键词:血管肉瘤综合疗法放射疗法免疫调节预后
- 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几种基质膜片上生长情况及三种接种培养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 筛选适合于组织工程血管构建的可降解基质材料及最佳的接种培养方式。方法 将血管平滑肌细胞接种于几种现有的可降解基质材料上 ,采用MTT法观察细胞在几种基质材料上的生长情况 ;比较静态、水平摇床、旋转接种三种接种培养方式。结果 细胞相容性比较好的材料有 :PGA、胶原加黏多糖、脱钙骨等。三种接种方法的接种率为 :静态 1.5 % ,水平摇床 7.2 % ,旋转接种培养 5 3.5 %。结论 PGA、胶原加黏多糖、脱钙骨三种材料适合于组织工程血管再造的应用。而三种接种培养方式以旋转接种培养的效率最高。
- 熊猛艾玉峰王甦鲁开化袁文周夏文森
-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可降解材料
- 整形外科住院医师带教体会
- 2005年
- 熊猛章庆国冷永成张娇
- 关键词:整形外科医师外科住院医师带教体会皮肤软组织缺损体表肿瘤美容外科
- 颞浅动脉供血的耳后乳突区反流轴型皮瓣修复面颊部缺损九例被引量:1
- 2012年
- 1临床资料2007年2月-2010年10月.笔者单位收治9例面颊部缺损患者,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为9~45岁;烧伤瘢痕患者2例,因外伤引起皮肤软组织缺损者5例,血管瘤患者2例。创面大小为3.0cm×2.0cm~5.0cm×4.0cm.
- 程宏宇王一兵王光军杨卫玺熊猛
- 关键词:耳后乳突区皮瓣修复反流轴型动脉供血烧伤瘢痕
- 兔血管平滑肌细胞三维培养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观察兔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在三维培养系统中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 在兔主动脉中膜来源的 VSM-CS单层培养系统的基础上 ,将 VSMCS培养在胶原凝胶中 ,形成 VSMCS三维培养系统 .并对细胞的形态结构、生长增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结果 1三维培养 VSMCS在凝胶形成后 3~ 4h,形成多个细胞突起 ,呈星状 .后继续伸展 ,呈梭形、纺锤形 .2张力条件下 ,三维培养 VSMCS可呈一定的方向性排列 .3三维培养 VSMCS与经典的单层培养相比 ,细胞活力无统计学差异 .但细胞增殖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结论 运用 VSMCS三维培养系统不仅可以观察和研究细胞的形态结构、生长增殖等方面 ,还可研究在张力条件下的细胞生物学特征 。
- 潘勇艾玉峰张琳西熊猛
-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培养
- 耳后返流轴型皮瓣修复面部缺损的临床应用
- 2011年
- 目的探讨应用颞浅动脉供血的耳后返流轴型皮瓣转移修复面部缺损的手术方法,提高面部畸形及组织缺损修复的美学效果。方法自2008年7月以来,设计以颞浅动脉供血的耳后返流轴型皮瓣,经面部皮下隧道转移至面部,对16例患者的面部缺损及畸形进行修复。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1例出现皮瓣下血肿,1例出现皮瓣远端小面积静脉回流障碍,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颞浅动脉供血的耳后返流轴型皮瓣转移修复面部缺损,术后皮瓣色泽形态良好,供区隐蔽,手术方法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是修复面部缺损的好方法。
- 张珏熊猛康春雨
- 关键词:颞浅动脉耳后动脉面部缺损
- 体外组织工程血管支架内皮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 2002年
- 目的:研究兔血管内皮细胞种植于组织工程血管支架内腔面的生长状况。方法:①将聚羟基乙酸(Polyglycolic acid,PGA)纤维无纺网和胶原纤维相混合,设计构建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②采用酶消化法从兔主动脉中分离培养兔血管内皮细胞并传代、纯化,接种于组织工程血管支架的内腔面,体外培养,并行电镜等观察。结果:该支架具有一定弹性和韧性,内皮细胞在其内表面形成较完整内皮细胞层,生长状况良好。结论:胶原包埋处理的PGA支架可以作为组织工程人工血管研究的较理想支架材料。为组织工程方法构筑具有分层结构的组织工程血管打下实验基础。
- 潘勇艾玉峰熊猛张琳西夏文森彭湃黄蔚赵玉峰
- 关键词:内皮化细胞培养内皮细胞种植人工血管血管支架
- 组织工程血管模型体外构建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在体外环境下,探索构建分别含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三层结构的组织工程化血管,三种细胞相互作用、相互支持,形成一个在形态和功能与正常血管近似的组织工程化血管。方法:通过用胶原分别包埋处理的三个管径大小不同、但能相互嵌套的聚羟基乙酸(PGA)管形支架,并种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人血管平滑肌细胞、人成纤维细胞进行三维立体生长培养,观察细胞生长分化情况。采用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人血管平滑肌细胞、人成纤维细胞并传代、纯化,将聚羟基乙酸(PGA)无纺网用胶原溶液包埋,真空冷冻干燥,形成多孔状PGA+胶原管型支架;接种3代~7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及人成纤维细胞与其内腔面,采用动态旋转培养技术体外培养3周,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构建后的血管模型,层与层结合紧密,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相互进行物质交换,类似于生理条件。结论:该支架具有一定弹性和韧性,在培养液中,能较长时间保持形状。此方法为进一步应用组织工程方法构筑具有分层结构的人造血管打下基础。
- 夏文森艾玉峰熊猛袁文周张琳西
- 关键词:血管模型人工血管体外环境
- 切应力对PLGA膜片上内皮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血管生物反应器中切应力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ECs)在PLGA膜片的生长情况.方法:接种血管ECs于可降解基质膜片PLGA上,施加不同切应力,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分泌情况.结果:在培养5~7 d后,ECs生长良好,形态略有伸长,细胞整体上有沿流体方向改变形态的趋势.ECs在PLGA膜片上NO的分泌量为(0.875±0.011)×10-9mol/min.结论:PLGA材料对细胞亲和力较好.ECs释放NO等血管活性物质功能正常.为进一步开展采用生物反应器体外构筑组织工程血管及探索提高组织工程血管内膜层抗血流冲击能力提供实验数据.
- 熊猛夏文森鲁开化艾玉峰田晋洪郭树忠
- 关键词:切应力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