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湘

作品数:22 被引量:175H指数:8
供职机构:云南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波包
  • 3篇预警
  • 3篇灾害
  • 3篇热带
  • 3篇季风
  • 3篇副热带
  • 3篇副热带高压
  • 2篇雨量
  • 2篇预警指标
  • 2篇气象
  • 2篇夏季
  • 2篇夏季风
  • 2篇结构特征
  • 2篇雷达
  • 2篇暴雨
  • 1篇低纬
  • 1篇低纬高原
  • 1篇地形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灾害

机构

  • 16篇云南省气象局
  • 8篇成都信息工程...
  • 6篇云南省气候中...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四川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云南省德宏热...
  • 1篇四川省气候中...

作者

  • 22篇李湘
  • 7篇肖天贵
  • 7篇胡娟
  • 6篇鲁韦坤
  • 6篇李华宏
  • 5篇李超
  • 4篇闵颖
  • 3篇余凌翔
  • 3篇李磊
  • 2篇王曼
  • 2篇许迎杰
  • 2篇鲁亚斌
  • 2篇李蒙
  • 2篇李媛媛
  • 1篇杨素雨
  • 1篇马振峰
  • 1篇戴丛蕊
  • 1篇徐虹
  • 1篇汪丽
  • 1篇万石云

传媒

  • 4篇灾害学
  • 3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气象科技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气象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高原气象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热带农业科学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夏季风强弱年波包传播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采用1996—2005年NCEP/NCAR 600 hPa逐日再分析资料,利用高原季风指数定义和波包传播的诊断方法(WPD),研究了高原夏季风强弱年(1998年和1997年)不同发展阶段的波包传播特征。研究表明,在高原夏季风开始前,都存在着季风的加强期,期间高原地区都有来自乌拉尔山—巴尔喀什湖地区向东传播的波包和来自阿拉伯海、阿拉伯半岛地区向西传播的波包。当乌拉尔山向高原地区的波包传播减弱,高原地区波包传播主要来自西太平洋地区时,高原夏季风爆发。在高原夏季风爆发后,存在着季风的加强期、维持期和减弱期等不同阶段。季风加强期间,强年(1998年)主要是从西太平洋地区向西传播到高原的波包值,而弱年(1997年)西太平洋地区几乎没有向西传播到高原的波包;季风维持期间,强年(1998年)表现出高原地区波包大值区向四周频散的趋势,而弱年(1997年)反映出与强年(1998年)相反的特征,高原地区有来自阿拉伯海、阿拉伯半岛地区和西太平洋地区传播来的波包;季风结束减弱期间,乌拉尔山地区的波包值再次向东传播影响到高原地区。最后分析波包强中心对应着天气系统扰动能量的中心,并且与天气系统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波包强中心的传播常常与槽脊的移动相联系。
肖天贵李江林李湘彭骏
关键词: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对云南橡胶潜在种植区的影响
2023年
利用1981—2020年气象观测数据,从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角度分析气候变化对云南橡胶潜在种植区的影响。结果显示:2011—2020年与1981—1990年相比,云南南部和东部地区橡胶种植县大部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升高0.6~0.8℃,西部大部地区升高1.0℃以上;哀牢山以东橡胶种植县大部地区1月平均气温升高0~1.0℃,以西大部地区则升高1.0~2.0℃;2011—2020年云南橡胶潜在种植区区划与1981—1990年相比,最适宜区增加55.3%,适宜区增加18.6%,增加区域主要分布在哀牢山以西。云南橡胶潜在种植区发生明显变化,气候变化使哀牢山以西地区更适宜橡胶种植和产业的发展。
鲁韦坤李蒙胡雪琼李湘
关键词:气候变化橡胶树气候适宜性区划
四川地区44年来气候季节划分及变化特征的研究被引量:22
2007年
利用四川地区135个台站的逐日温度资料和曾庆存等[1]提出的季节划分方法,讨论了四川各区域的气候季节划分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1)1961-2004年期间,四川地区季节的四季分配很不均匀,冬夏季偏长,春秋季偏短;并且四川不同区域间的季节划分差异主要表现在春秋两季的时间长度上。(2)季节划分的年际变化表现为春季西部高原地区有两次时间长度增加和两次减少的变化特征,在两次时间长度增加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次明显的季节长度突变;高原与盆地过渡区1996年以后春季长度年际差异显著减小,东部盆地地区近年来春季时间长度明显增加。(3)季节强度指数表明,冬季西部高原和中部高原与盆地的过渡地区变暖、夏季在1960-1970年代变冷的趋势;东部盆地冬季在1970年代中后期至1980年代强度变化剧烈、夏季则显示出1982年以前逐渐变冷、以后逐渐变暖的特征。(4)成都城市群表现出春秋过渡季节更加短暂、四季分配更不均匀、气候变化幅度增大的特征。
李湘肖天贵汪丽
关键词:气温
云南省滑坡泥石流灾害预报预警模型研究被引量:23
2013年
应用2000-2011年12年的雨量观测数据和收集整理的滑坡泥石流灾害资料,综合考虑影响滑坡泥石流的内外因子,重点分析了触发滑坡泥石流的雨量、雨强和地质结构因子,得出不同地质结构和降水条件下的滑坡泥石流等级预报指标,结合定量降水预报业务建立了云南省滑坡泥石流灾害预报预警模型。通过个例检验表明:该系统在2012年9月11日彝良滑坡泥石流灾害中表现了较好的预警能力。
闵颖胡娟李超许迎杰李华宏李湘万石云李磊杨素雨
关键词:滑坡泥石流
云南土壤水分自动站观测值的业务化检验及其标准被引量:3
2015年
按照土壤水分自动站业务化检验标准对云南2010年建立的20个土壤水分自动站观测值进行了业务化检验,其中17个站点通过业务化检验。为评估业务检验合格站点的数据质量,对检验时段人工对比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由于检验时段多分布在雨季,大部分土壤层观测数据的样本标准差较小,导致检验后干季时的土壤自动站与人工观测结果误差较大。将各站点的土壤体积含水量绝对误差转换成土壤相对湿度误差后,土壤相对湿度误差值大于等于10%的土层占有效检验总数的24.4%;误差值小于6%的只占总数的41.2%。分析认为当前土壤水分自动站业务化检验的评判标准值得商榷和论证。
鲁韦坤李湘朱斌
关键词:土壤相对湿度
云南冰雹灾害的多普勒雷达特征统计及预警指标被引量:25
2015年
利用云南省2006-2007年多普勒雷达产品及冰雹灾情资料,选取冰雹直径大于5 mm的22次灾害性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型统计。结果表明:云南春季南支槽影响型雹灾回波水平尺度大,回波核高度高,易出现典型钩状回波、弓形回波、"V"型缺口、弱回波区、悬垂结构等典型的超级单体特征;夏季中纬度西风槽影响型和减弱的西行台风影响型雹灾水平尺度、回波形状和垂直伸展高度均不如前者典型,但易出现三体散射现象。春季南支槽影响型雹灾的联合预警指标有回波强度大于50 d Bz、回波核高于6 km、30 d Bz水平尺度大于30 km、WER大于4 km、出现典型超级单体特征、速度场出现风场辐合、气旋性辐合、逆风区等、VIL出现明显跃增(最好大于30 kg/m2)、冰雹概率大于100%、出现中尺度气旋;夏季中纬度西风槽影响型和减弱的西行台风影响型雹灾的联合预警指标有回波强度大于50 d Bz、回波核高于4 km、30 d Bz水平尺度大于20 km、速度场出现风场辐合、气旋性辐合、逆风区等、出现三体散射现象、VIL出现明显跃增(最好大于30 kg/m2)、冰雹概率大于80%、出现中尺度气旋。
李湘张腾飞胡娟鲁韦坤
关键词:冰雹灾害多普勒雷达统计特征预警指标
云南省地质灾害精细化气象风险预警模型优化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以怒江州为例,采用区域加密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优化云南省目前业务应用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模型,并根据灾情点的地理信息对地质灾害风险区划进行了更新。研究表明,怒江州降水型地质灾害以连续性降水导致的灾害为主,受到短期强降水的激发,并且地质灾害区域性分布明显。用2015年地质灾害实例对优化后的预警模型的预报效果进行检验,发现优化后的预警模型能有效降低原预警模型中高风险预警等级的空报率,提高风险预警的空间分辨率,使得预警服务效果更具备针对性。
胡娟闵颖李华宏许迎杰李超李湘
关键词:地质灾害预警指标
2012年春末昆明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8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逐6 h1°×1°再分析资料、FY-2E红外云图TBB资料、昆明C波段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结合中尺度数值模式的模拟结果,分析了2012年5月24日晚昆明大暴雨期间中尺度对流系统演变特征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是在高低空系统最佳配置下产生的。降水峰值出现时,低层增暖湿,从地面到500 hPa呈显著的对流性不稳定层结,700~500 hPa垂直风切变达14 m·s^(-1)。纬向结构上,暴雨中心低层东风增强,300 hPa以下纬向风辐合,中心强度为-28×10^(-5)s^(-1),150hPa以下上升气流中心强度为21 m·s^(-1),近地面水汽通量辐合为-20×10^(-5) g·hPa^(-1)·s^(-1)·cm^(-2);经向上,暴雨中心500 hPa以下南风风速辐合,上升气流增强,强度与纬向一致,低层水汽通量辐合中心强度为-30×10^(-5)g·hPa^(-1)·s^(-1)·cm^(-2),强于纬向水汽通量辐合。此外大暴雨中地形对南风的强迫也是显著的,抬升速度在0.4~1.0m·s^(-1)。这次强降水分为初始、加强、回落和衰减四个阶段,昆明近地层浅薄冷空气加强时,引发其东侧对流单体移向昆明,强降水发生;然后南风出现脉动,局地湿层增厚和垂直风切变加大,促使对流单体两度增强并出现降水峰值;第三次峰值则是弱南风脉动及对流单体合并所造成,由于移入的单体较之原地发展的单体弱得多,原地单体作用的降水峰值也明显小于前面两次。对流降水回波属于暖云性质的热带低质心降水回波。
梁红丽王曼李湘
关键词:局地大暴雨结构特征地形
云南对流性大风天气的潜势预报及雷达回波特征被引量:7
2015年
为提高云南省对流性大风短时临近预报水平,使用历年大风日数和上百个对流性大风个例的探空、雷达资料,分析了T-lnp图、对流参数和雷达回波特征,总结提炼云南省对流性大风的预报预警指标。结果表明,非对流性大风和对流性大风具有不同的时空分布特征。非对流性大风受大尺度系统影响,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滇东、滇中和滇西北影响最重。对流性大风多受中小尺度系统影响,主要出现于夏季,呈现局地性特征。对流参数、T-lnp图在对流性大风的潜势预报中有一定指示意义。雷达产品在对流性大风的临近预报中有较好的反映。回波顶高和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在对流性大风发生前和发生时的跃变特征是预警对流性大风发生的关键因子,可提供6~12min的提前预警时间。
胡娟李华宏李湘李磊李超
关键词:雷达回波特征
1998年副热带高压活动与波包传播特征的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利用1998年5—8月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波包传播的诊断方法(WPD),讨论了1998年夏季副高活动特征与500 hPa高度场瞬变波波包传播的关系,结果表明,运用瞬变波波包传播的方法来研究副高的中短期活动是基本可行的。1998年5—8月瞬变波波包大值区的向北发展和向南发展可以描述出副高脊线的南北摆动,波包小值区的向西传播和向东传播能够表示出副高脊线的西进和东退;1998年夏季副高的北跳不仅与低纬地区的波包强烈发展北传有关,同时也与中纬度西风槽槽前波包向北、向东传播或西风槽脊前波包的向南传播有关。副高脊线的南退主要与中纬度西风槽槽前的波包向南传播及其频散有关。
李湘肖天贵金荣花
关键词:天气学副热带高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