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华
- 作品数:23 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卫生厅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风险社会政府-媒体作为的理论困境及实践起点
- 张荣华
- 关键词:风险社会公共利益话语民主
- 互补效应与选择效应对高寒草甸群落时间稳定性的相对影响
- 近20年来,生态系统时间稳定性的研究受到生态学家的广泛关注。维持生态群落时间稳定性的6种机制可大体归纳为基于物种多样性变化的互补效应(complementary effects)以及基于群落优势种稳定性的选择效应(sel...
- 张荣华
-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刈割施肥
- 文献传递
- 跨文化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洽性的构建被引量:4
- 2012年
- 大学生的跨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组相辅相成的实践命题。在繁复的跨文化体验中,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的提前,使得大学生深陷多元主义的认知结构中,自我不确定性增大;另一方面,教育主导者自校角色的滞后,使得合乎时代精神的生活理性失向。可以说,现代教育在跨文化交往中的潜能并未得到释放,培育大学生的政治实践素养、文化认同观念和自我价值方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选择。
- 张荣华
- 关键词:跨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认同
- 论邓拓的“政治家办报”被引量:1
- 2008年
- 通过对毛泽东特殊的政治家报刊观及邓拓新闻实践历程的简略梳理,来考察邓拓办报的本真内涵,以期在肯定其办报积极意义的同时,重新考证"书生办报"说背后的特殊历史价值;认为邓拓报刊思想的实质是光鲜的"政治家办报",即围绕党内办报思路展开,将中共办报经验进行了有机联结,为党内政治家报人树立了榜样。"书生办报"说并不能恰当地表达邓拓的办报意志。
- 张荣华
- 关键词:政治家办报
- 金融危机情境下报业应变比较与思考
- 2009年
- 2008年9月以来,随着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恐慌终成现实,而与之联系密切的传媒市场也难以独善其身。与电视和网络等媒体相比,过分依赖广告收入的报业更可谓雪上加霜。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外报业市场应对策略的简单梳理,分析个中差异,以期寻求中国报业驶出发展坚冰期的可能路径。
- 张荣华许加彪
- 关键词:报业市场投资银行金融恐慌独善其身
- 试析现代新闻话语生产的三种构成方式
- 2014年
- 新闻话语是一类意涵多维的媒介文本,其以不同生产方式提供的各类表意形式,反映与建构着社会的过程、结构、主体与客体。从社会生产特征分析,职业报道、非正式传播与公民参与成为三种主要的新闻话语生产路径,内含'民主'、'对话'、'权利'等价值理念。在当下动态的日常新闻生产进程中,消费化、政治化与公共化作为根植于其间的意识形态关系直接影响着新闻话语价值的实现。
- 张荣华
- 关键词:新闻话语公民新闻
- 议程设置理论与媒介民主被引量:1
- 2010年
- 议程设置理论是广为人知的传播理论,其表征了传媒与舆论之间的关系,同时,可以用于化解"舆论事件"危机。然而,人们对议程设置理论存在的误读、误用却将其牢牢地束缚在引导和控制舆论层面,从而"绑架"了其对建构"媒介民主"的积极意义,也限制了探讨"民主"的可能。
- 张荣华
- 关键词:舆论事件
- 基于传播学视角的非物质文化流变及其启示——以“花馍”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现代社会传播情境下非物质文化的流变和生存呈现新的样貌。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读解典型区域民俗文化样式"花馍"在遭遇现代审美和消费诉求时的传播偏向问题,认为集体价值身份与个体审美价值的二元对立是其传播机理的实践症结。基于此,建立区域文化传播的保护机制,尊重文化传播的根本规律,拓展丰富的媒介传播方式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路径。
- 张荣华豆小琴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传播学
- 延安时期政治传播的典型特征及其现实关联被引量:2
- 2009年
- 本文从广义的政治传播学角度,考察延安时期各个社会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关注在政治传播目标的实现进程中,党报媒介与之密切的内在勾连。重温历史不难发现,延安时期的政治传播有着丰富的理论价值和时代特征。当时多样又略显匮乏的媒介条件作为实现政治传播价值的主要途径,为我们优化今天的政治传播理念提供了可借鉴经验。从媒介传播角度看,媒介内容表达的公共性、独立性及传播路径的多元化和法理性成为当前政治传播的新思维。
- 张荣华鲍海波
- 关键词:延安时期政治传播党报公共性
- “新闻是如何可能的”:现代新闻话语生产的形式与逻辑被引量:1
- 2014年
- 作为普遍观念中的权利"载体",新闻话语的功能价值研究受到学界的格外关注,却遮蔽了对其生产形式的澄清。实际上,"新闻话语"与"话语"关系紧密相连,从社会生产的角度看,新闻话语提供日常生活事实上的意义架构与实践批判,通过职业报道和非职业形式维系了民主制度下的信息流通;从话语历史的角度看,新闻生产表征"权力与权利"在启蒙与技术社会的直接博弈,渗透了不同社会情境下媒介组织规则与人的主体性的控制与反制。深入新闻话语生产的构成形式,观察它的生产主体和内在要素,对于反思和延展"新闻是如何可能的"这一理论命题将有着重要的分析价值。
- 张荣华
- 关键词:新闻话语公民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