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手术
  • 4篇术后
  • 4篇并发
  • 4篇并发症
  • 4篇肠癌
  • 3篇诊治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结肠
  • 3篇保肛
  • 3篇保肛手术
  • 3篇保肛术
  • 2篇胆道
  • 2篇低位直肠
  • 2篇低位直肠癌
  • 2篇诊治体会
  • 2篇肿瘤
  • 2篇外科
  • 2篇胃肠
  • 2篇胃肠道

机构

  • 25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25篇梁正
  • 13篇孙晓光
  • 5篇葛晓明
  • 4篇陈瑜
  • 4篇夏加增
  • 4篇姚礼庆
  • 4篇马涛
  • 4篇张翔
  • 3篇周宏
  • 2篇周平红
  • 2篇陈力平
  • 2篇姚路斌
  • 2篇杜旭东
  • 2篇何国杰
  • 1篇王春明
  • 1篇杨大维
  • 1篇薛永生
  • 1篇孙年丰
  • 1篇徐美东
  • 1篇李建平

传媒

  • 9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山东医药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年份

  • 2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 3篇200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内镜胆道引流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2001年
梁正姚礼庆
关键词:胆道疾病
结直肠癌术中腹腔植入缓释氟尿嘧啶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探讨进展期结直肠癌术中腹腔植入缓释氟尿嘧啶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60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分为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瘤床和沿淋巴回流区域分多点植入缓释氟尿嘧啶,观察2组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有无吻合口瘘、肠梗阻、腹膜炎、腹腔复发和肝转移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出现吻合口瘘、肠梗阻、腹膜炎以及肠功能恢复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3年,治疗组腹腔复发和肝转移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中腹腔植入缓释氟尿嘧啶是安全的,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是预防术后复发转移的有效途径。
梁正孙晓光
关键词:结肠肿瘤氟尿嘧啶手术期间缓释制剂
腹茧症的诊治体会(附10例报告)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腹茧症病因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对1998~2008年住院10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治愈,病理检查提示:纤维组织增生,呈非特异性炎症改变。随访1~5年均未出现梗阻复发症状。结论腹茧症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能为诊断提供一些线索,确诊需剖腹探查和病理切片。纤维包膜切除术和肠粘连松解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葛晓明孙晓光梁正
关键词:腹茧症肠梗阻
经内镜胆道引流失败的原因及其对策
2001年
目的 :探讨经内镜胆道引流术在临床上应用失败的原因及其防范对策。方法 :应用OLYMPUSTJF - 2 40十二脂肠镜行内镜胆道引流术 ,包括内镜鼻胆管引流术 (endoscopicnasbiliarydrainage ,ENBD) ,内镜胆道内置管引流术 (endoscopicretrogradebiliarydrainage ,ERBD)和内镜胆管金属支架术 (endoscopicmetalbiliaryendo prothesis,EMBE)对其中失败的病例进行总结 ,找出失败的原因及其防范对策。结果 :148例内镜下胆道引流术 ,失败 8例 (不包括ERCP插管失败者 )。其中ENBD失败 5例 ,经调整鼻 -胆管位置、更换鼻 -胆管及重新ERCP插管均获得成功 ,ERBD失败 1例 ,经努力仍未成功 ,改用PTCD ;EMBE失败 2例 ,其中 1例经原金属支架通道再套置入另一根金属支架而成功 ,另 1例 ,支架放置不到 1月又出现胆道阻塞 ,经原金属支架通道再放入塑料支架而恢复通畅引流。结论 :经内镜胆道引流失败时 ,应分析其原因 ,采取相应的对策 。
梁正姚礼庆周平红何国杰
关键词:内窥镜胆道引流
新疆克州阿合奇县住院患者疾病谱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分析新疆阿合奇县2012年度住院患者的患病情况,探讨阿合奇县疾病的防治策略。方法从社保中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及阿合奇县医院调取2012年度全部住院患者的病案资料,剔除因慢性病、肿瘤等反复住院的病案信息后,应用ICD-10进行系统疾病分类,并对儿童、成人和老年人3个年龄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前5位系统疾病分别为:呼吸、循环、泌尿生殖、消化系统疾病和妊娠分娩及产褥期疾病,但随着年龄的变化系统疾病的构成差异较大;单病种统计,急、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慢阻肺居首位,高血压/脑梗死/脑出血次之,急性膀胱炎/盆腔炎/宫颈炎排位第三;胆囊炎/胆囊结石第四。结核病和传染性肝炎占组内构成的91.07%。结论呼吸、循环、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是影响农牧民健康的主要疾病,结核病和传染性肝炎的防治力度仍需重点加强。
梁正陈瑜陈瑜朱曦杨保民李向东
关键词:疾病谱
72例胃肠道间质瘤治疗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背景与目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组起源于胃肠道肌层的间叶性肿瘤,以往外科手术是唯一治疗手段,随着CD117和CD34在肿瘤中表达的发现及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GIST的诊治有了重大进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72例手术治疗的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GIS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手术治疗的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消化内镜、B超及CT等影像学方法,所有患者予手术治疗,对其术后病理、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4.3岁。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以腹部肿物和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消化内镜、B超及CT等检查可发现肿瘤,免疫标记物CD117、CD34在GIST中有较高表达,通过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可明确诊断。术后发生胃瘫5例,吻合口瘘2例,胰瘘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或好转,平均随访时间为36个月。31例恶性间质瘤患者中有16例术后采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400 mg/d),其中4例复发,15例未作治疗的患者中有8例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D117和CD34联合使用可协助鉴别诊断GIST。手术完整切除肿瘤仍然是首选治疗方法,分子靶向药物在新辅助治疗和术后辅助治疗中前景乐观。
葛晓明孙晓光梁正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被引量:4
2015年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起病急骤,无有效预防措施,有很高的致残、致死率,是全世界范围内致残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临床治疗的颅内动脉瘤大多以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起病,实际上无症状或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远高于破裂动脉瘤(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RIA)的患病率。
梁正马骏
关键词:颅内微小动脉瘤影像学诊断破裂动脉瘤SUBARACHNOIDRUPTURED载瘤动脉
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32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D3根治术的临床应用。方法2000年5月 ̄2006年5月,对3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行D3根治术。手术完整切除Toldt筋膜及胰头十二指肠前筋膜,游离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根部结扎肠系膜血管,清扫N3淋巴结。肝曲癌再切除右肾前筋膜,清扫幽门下淋巴结。肿瘤侵出Toldt筋膜清扫其下腹膜下筋膜(Gerota筋膜),作右半结肠切除。结果手术清扫淋巴结每例达15 ̄76枚,平均28枚。术后并发症21.88%(7/32),其中切口感染3例,术后炎症性肠梗阻2例,急性左心衰及肺部感染各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32例患者随访8 ̄72个月,平均38个月,生存36个月以上22例,6例分别于术后8、14、18、24、25和32个月死亡。随访期间失访4例。结论右半结肠D3根治术是减少肿瘤复发的有效术式,仔细操作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姚立新胡晓磊梁正周云海杜旭东陈力平
关键词: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和防治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目及防治措施。方法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回顾性分析。结果2001年1月~2007年6月共施行直肠癌保肛手术255例,出现吻合口瘘28例,占10.98%,均通过有效的处理措施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吻合口瘘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通过了解吻合口瘘常见的发生原因,并在不同阶段做好防治措施,从而避免和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葛晓明孙晓光梁正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吻合口瘘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1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10月~2004年12月 PEG/PEJ 共治疗16例患者,其中 15例行 PEG 胃肠营养;1例行 PEG 胃肠减压加 PEJ 小肠内营养。结果:手术成功率100%。3/16例次出现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1/ 16例次出现造瘘口出血。1/16例次出现造瘘管滑脱导致堵塞。所有患者造瘘管置入后营养迅速恢复,停止静脉补液。16例患者随 访1~38个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EG/PEJ 是作为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替代鼻饲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降低医疗费用、 并发症少。
梁正姚礼庆徐南飞夏加增孙晓光周宏
关键词: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