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中

作品数:20 被引量:19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政治法律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刑事
  • 5篇诉讼
  • 3篇刑法
  • 3篇严格责任
  • 3篇审判
  • 3篇司法
  • 3篇法律
  • 2篇刑事案件
  • 2篇刑事司法
  • 2篇侦查
  • 2篇起诉
  • 2篇法律渊源
  • 1篇刑事司法体制
  • 1篇刑事诉讼
  • 1篇刑事责任
  • 1篇行为人
  • 1篇一体化
  • 1篇遗传学
  • 1篇证据裁判
  • 1篇证据法

机构

  • 17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17篇张中
  • 3篇樊崇义
  • 2篇石美森
  • 1篇李宝岳
  • 1篇百茹峰
  • 1篇廖斌

传媒

  • 7篇证据科学
  • 3篇研究生法学
  • 1篇环球法律评论
  • 1篇遗传
  • 1篇中州学刊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政法论坛
  • 1篇检察实践
  • 1篇法学论坛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非法供述的证明问题
2010年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于2010年5月30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两个证据规定的发布和实施是我国刑事证据制度改革的标志性事件。然而,对于两个证据规定如何理解?如何把握?两个证据规定自身有无缺憾?两个证据规定未来的实施前景如何?面临哪些障碍?专家学者仁智互见,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在两个证据规定发布之初曾组织座谈会予以研讨。本刊特邀相关专家学者就两个证据规定展开进一步探讨!并且,本刊将对两个证据规定予以持续关注,欢迎专家学者以及司法实务界人士惠赐大作!
张中
关键词:供述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非法证据刑事案件公安部
论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被引量:7
1999年
证明标准是用以衡量对刑事案件的证明是否达到法律所要求的程度的具体尺度,不可避免地带有司法人员的主观判断因素,故有必要确立一个主观标准,同时,为防止其随意性,又必须确立一个客观标准予以限制,惟有二者结合。
张中
关键词:证明标准盖然性
论刑法中的严格责任
2002年
张中
关键词:刑法严格责任法律内涵法律渊源
不起诉制度若干问题研究被引量:3
2001年
我国的不起诉是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公诉权的一种行为方式。刑事诉讼法对不起诉的种类和条件、不起诉决定书的制作和送达以及对不起诉的制约和救济作了规定,基本上形成了我国比较完善的不起诉制度,这为不起诉在司法实践中的正确适用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但不起诉制度中有些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拟就其中若干突出的问题加以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李宝岳张中
关键词:不起诉制度刑事诉讼法律性质
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被引量:111
2015年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质上是强调审判阶段尤其是第一审程序中的法庭审判在整个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中心地位,强调把事实认定和证据采信限定在审判阶段,并通过制度提升法院的权威,保证判决的终局性。为此,一方面,应当对现行刑事审前程序进行诉讼化改造,引入司法令状原则,加强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侦查工作的引导和监督,通过权力制约,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另一方面,应当对法庭审判进行实质化改革,确立、完善证据开示制度和庭前会议制度,改革全案卷宗移送制度,贯彻直接言词原则。此外,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还要求全面落实证据裁判原则,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贯彻疑罪从无原则。
樊崇义张中
关键词:审判中心证据裁判
实践中的证据法——中国证据法实施情况调查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证据制度是本次中国司法文明指数体系的一个重要一级指标,我们选取了四项二级指标进行了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并结合中国证据法治指数问卷调查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事人证据权利缺乏有效保障,侦查人员的证据意识有所增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待落实,以及司法证明过程缺乏合理规范。
张中
允许怀疑:科学证据的新标准
2011年
本文阐述了相关的法律判例和科学哲学原理,讨论了法律和科学中对待证据的不同方法,认为现行标准不能满足诉讼证据的目的。最后提出了完善可采性标准的建议,主张走向以相关性作为唯一根据的可采性标准,并辅以针对可靠性问题的陪审团指示,这样有助于事实的审判者得到最准确的结果,会减少那种支持某特定阶层诉讼当事人的偏见,并消除因将科学规范应用于诉讼证据而产生的困惑。
张中
关键词:可采性标准
浅析我国刑法中的严格责任被引量:8
1999年
严格责任是一种不以存在过错为要件的责任形态,在理论上又称为绝对责任或者不问过失责任。在某些特殊犯罪中,即使被告人的行为不具有对被控犯罪必要的故意、放任或过失,即使被告人的行为是基于合理的错误认识,即认为自己具有犯罪定义所规定的某个特殊的辩护理由,他可能被定罪。在这种情况下,被告人本人虽然没有过错。
张中
关键词:严格责任承担刑事责任行为人罪过形式过失责任
社会变革与刑事诉讼转型——新《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评介被引量:2
2003年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 ,俄罗斯的法律制度完成了根本转型。在刑事诉讼领域 ,经过前后 1 5年的修改和补充 ,颁布了新的《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转型后的新法典 ,在刑事诉讼目的、结构、价值等基本理念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除了将某些重要的宪法原则刑事诉讼法典化以外 ,进一步确立并完善了诸如证据规则、平反程序、和解法官审理程序和刑事诉讼国际合作程序等能够适应变化了的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刑事诉讼制度。
樊崇义张中
关键词:社会变革人权保护诉讼价值
论刑事司法体制改革与诉讼结构之调整被引量:23
2006年
应当确立以法院为中心的刑事司法外部体制,建立以审判为中心、审判中立、控审分离、控辩平等的诉讼结构;同时应当构建以法官为中心的刑事司法内部体制。刑事审判前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再审程序、执行程序也应当按照改革后的刑事司法体制以及诉讼结构的要求进行诉讼化改造。
樊崇义张中
关键词:刑事司法体制诉讼结构死刑复核程序审判中立审判前程序控审分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