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文

作品数:316 被引量:1,061H指数:15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7篇期刊文章
  • 7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6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2篇化学工程
  • 65篇理学
  • 63篇电气工程
  • 11篇电子电信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建筑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冶金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7篇压电
  • 56篇纳米
  • 55篇电性能
  • 51篇陶瓷
  • 43篇介电
  • 34篇压电陶瓷
  • 32篇介电性
  • 31篇复合材料
  • 31篇复合材
  • 29篇介电性能
  • 28篇压电性
  • 27篇压电性能
  • 22篇性能研究
  • 22篇氧化物
  • 21篇溶胶
  • 20篇离子
  • 19篇钛酸
  • 17篇钛酸铋
  • 17篇钛酸铋钠
  • 15篇介孔

机构

  • 314篇武汉理工大学
  • 9篇济南大学
  • 9篇湖北工业大学
  • 7篇景德镇陶瓷学...
  • 5篇武汉大学
  • 4篇湖北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山东工业陶瓷...
  • 3篇山东理工大学
  • 3篇湖北武黄高速...
  • 2篇湖南工学院
  • 2篇教育部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建筑材料...
  • 2篇重庆工学院
  • 2篇俄罗斯科学院
  • 2篇韩国全北国立...
  • 1篇桂林工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北工学院

作者

  • 315篇陈文
  • 120篇徐庆
  • 114篇周静
  • 43篇孙华君
  • 39篇麦立强
  • 32篇黄端平
  • 31篇朱泉峣
  • 23篇李月明
  • 18篇刘晓芳
  • 18篇祁琰媛
  • 17篇沈杰
  • 15篇袁润章
  • 14篇刘韩星
  • 13篇戴英
  • 12篇赵春霞
  • 12篇刘曰利
  • 12篇徐任信
  • 11篇柯满竹
  • 11篇廖梅松
  • 10篇徐玲芳

传媒

  • 23篇硅酸盐学报
  • 23篇功能材料
  • 22篇陶瓷学报
  • 17篇武汉理工大学...
  • 13篇材料导报
  • 12篇人工晶体学报
  • 12篇压电与声光
  • 11篇硅酸盐通报
  • 10篇物理学报
  • 7篇无机化学学报
  • 7篇中国硅酸盐学...
  • 6篇无机材料学报
  • 6篇中国稀土学报
  • 6篇湖北省物理学...
  • 5篇高等学校化学...
  • 4篇稀有金属材料...
  • 3篇四川大学学报...
  • 3篇建筑材料学报
  • 3篇电子元件与材...
  • 3篇纳米科技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12篇2010
  • 15篇2009
  • 7篇2008
  • 36篇2007
  • 45篇2006
  • 39篇2005
  • 44篇2004
  • 33篇2003
3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五元系压电陶瓷的结构与电学性能
采用常规的电子陶瓷固相烧结方法。制备xPb(Ni1.3Nb2.3)O3-yPb(Mn1.3Nb1.3Sb1.3)O3-(1-x-y)Pb- (Zr0.48Ti0.52)O3(x=0.03-0.12,y=0.03-0.12...
孙华君刘晓芳陈文周静吴业坤
关键词:压电陶瓷大功率超声波电机
文献传递
PEO/V_2O_5复合薄膜中Li^+的位置与电子结构研究被引量:8
2001年
采用自洽场离散变分Xα(SCC -DV -Xα)方法对纯V2 O5 及夹层V2 O5 的能带结构、态密度、键强度、电子集居数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Li+引入V2 O5 层间的最佳位置是在双键氧之下 (或之上 ) ,且靠近层的中心位置 ,此时它与周围原子间的作用力非常微弱 ,并且材料的导电性增强 ,使夹层复合材料Li+注入
周静陈文徐庆顾少轩姚欢闵新民
关键词:PEO夹层复合材料电子结构五氧化二钒锂离子
辅助剂对氧化硅MCM-41分子筛介孔结构的影响
本文在酸性条件下合成了介孔氧化硅MCM-41分子筛材料,并通过加入不同量的1,3,5-三甲基苯(TMB)作为材料合成的辅助剂。采用XRD,IR,N2吸附曲线等测试手段表征了介孔材料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添加有机辅助物可以...
谢永贤陈文徐庆麦立强柯满竹刘晓芳
关键词:介孔结构比表面积
文献传递
聚苯胺改性PVDF薄膜的结构与介电性能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本文通过溶液共混方法制备了聚苯胺改性PVDF薄膜,运用XRD、SEM和DSC技术分析了复合材料结构,并探讨了聚苯胺含量和频率对复合薄膜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PANI的加入能够诱导PVDF结晶,提高其结晶程度。随着聚苯胺含量的增大,复合材料薄膜的介电常数、介电损耗迅速升高。
徐任信陈文王钧周静杨小利
关键词:聚苯胺聚偏氟乙烯介电性能
过氧钼酸溶胶制备的MoO_3纳米带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以过氧钼酸溶胶为反应前驱体采用简单的水热方法,在没有任何模板剂的条件下合成三氧化钼纳米带,通过XRD,SEM,TEM和IR等测试方法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和形貌分析。结果表明,MoO3纳米带的宽度为100-500 nm,平均厚度为70 nm,长度可达十几μm;其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MoO3纳米带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310 mAh.g-1,循环10次后其放电比容量为265 mAh.g-1,容量保持率达85.5%,循环性能优良。
祁琰媛陈文麦立强胡彬金伟
关键词:三氧化钼溶胶纳米带电化学性能
TiO_2-CeO_2离子储存电极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被引量:15
2007年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以Ti(OC4H9)4和Ce(NO3)3.6H2O为前驱体制备了Ti/Ce不同摩尔配比的TiO2-CeO2复合薄膜。运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等分析了其结构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Ti/Ce摩尔比为1∶1时,薄膜具有致密的非晶态显微结构;在Li+离子注入/脱出过程中,薄膜有较快的电化学响应和较高的电荷容量,在20 mV.s-1的扫描速率下,注入Li+离子的扩散系数约为1.50×10-11cm2.s-1,并且第20次稳定循环的阴极和阳极电荷密度分别为12和9.5 mC.cm-2,表明薄膜具有良好的循环可逆性。电化学和光学测试表明该薄膜可以作为电致变色装置的对电极。
靳艾平陈文朱泉峣杨莹
关键词:溶胶-凝胶技术二氧化钛二氧化铈
Li、Mg双组分掺杂ZnO薄膜的结构与性能被引量:1
2007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Li、Mg双组分掺杂制备ZnO薄膜。利用XRD、AFM、Hall测试仪、分光光度仪等对薄膜结构和电学光学性能表征与分析,探讨了Li、Mg双组分掺杂离子、掺杂比例对ZnO薄膜晶体生长和光、电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Li、Mg双组分掺杂提高了ZnO薄膜的电阻率;在可见光范围仍具有较好的透光性能,双组分掺杂ZnO薄膜因为Mg的掺入而具备了Zn1-x-yMgxO薄膜的相关光学特性,吸收峰具有蓝移现象,禁带宽度变大;结晶性能变差,晶粒变小,c轴的取向性变差。
李珍艾常涛陈文李飞杨密纯
关键词:ZNO薄膜电阻率透光率
钼掺杂WO3纳米花自支撑电极的制备及储锂性能研究
【引言】WO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由于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693 mAhg)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但目前所报道的WO电极材料仍存在比容量较低,循环性能较差等缺点,未能充分发挥WO材料的优势。研究表明,掺杂和自支...
杨雪祁琰媛陈文
文献传递
水热合成MoO_3纳米带的生长机理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以离子交换法制备的氧化钼溶胶为前驱体,在水热条件下制备了单晶MoO3纳米带,对样品进行了XRD、SEM和TEM分析。通过考察水热反应温度和时间对产物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合材料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探讨了MoO3纳米带在水热条件下的生长机理。离子交换法制备的溶胶在水热条件下首先转变为热力学亚稳相h-MoO3六角柱,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h-MoO3按照溶解-重结晶过程转变为稳定相α-MoO3纳米带。
祁琰媛陈文麦立强胡彬戴英
关键词:水热法MOO3纳米带
1-3型压电复合材料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3
2006年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1-3型压电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并从理论模型、制备工艺、功能相体系的选择及其特点与应用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徐玲芳陈文周静
关键词:压电陶瓷1-3型压电复合材料换能器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