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宏

作品数:13 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端粒
  • 5篇端粒酶
  • 5篇鼻咽
  • 4篇肿瘤
  • 4篇基因
  • 4篇鼻咽癌
  • 3篇端粒酶活性
  • 3篇活性
  • 2篇咽肿瘤
  • 2篇淋巴
  • 2篇基因表达
  • 2篇发病
  • 2篇癌组织
  • 2篇鼻咽癌组织
  • 2篇鼻咽肿瘤
  • 2篇病理
  • 1篇端粒酶活性表...
  • 1篇端粒酶检测
  • 1篇抑瘤
  • 1篇抑瘤基因

机构

  • 1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生物化学教研...

作者

  • 13篇彭宏
  • 5篇王希军
  • 5篇赵彤
  • 3篇杨光彩
  • 2篇何英
  • 2篇姚开泰
  • 1篇蒋会勇
  • 1篇董为人
  • 1篇贺莉
  • 1篇陈合新
  • 1篇朱梅刚
  • 1篇李湘平
  • 1篇刘晓晖
  • 1篇李海军
  • 1篇李树华
  • 1篇赵趁芬
  • 1篇李文海
  • 1篇柳刚

传媒

  • 4篇中华耳鼻咽喉...
  • 3篇医学综述
  • 3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国外医学(分...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鼻咽癌DLC1基因的表达研究被引量:12
2002年
目的 探讨DLC1(deletedinlungcancer 1)基因在鼻咽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eversetranscription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RT PCR)方法检测 4种鼻咽癌细胞株、3 2例鼻咽癌组织和 16例正常鼻咽部组织DLC1基因的表达 ,对发现的异常转录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  4种鼻咽癌细胞株均不表达DLC1基因 ,鼻咽癌组织DLC1基因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鼻咽部组织 (P <0 0 0 1) ;局部T3、T4期鼻咽癌DLC1基因表达明显低于T1、T2期 (P =0 0 1) ;然而 ,DLC1基因表达与鼻咽癌患者的年龄、性别、颈部淋巴结转移 ,全身远处转移、TNM临床分期和血清EB病毒VCA IgA抗体滴度均无相关性。 3 2例鼻咽癌组织中有 7例发生DLC1基因第 8外显子的异常剪接 ,而 16例正常鼻咽部组织中仅 1例在表达正常DLC1转录的同时伴有该异常转录的表达。结论 DLC1基因的表达异常与鼻咽癌的发生可能密切相关 ,其低表达可能与鼻咽癌的局部侵袭力有关。DLC1基因第
彭宏赵彤姚开泰
关键词:鼻咽癌基因表达
喉癌端粒酶活性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喉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对80例喉部组织标本(32例喉癌、24例手术安全缘组织、24例喉部正常粘膜)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 喉癌及手术安全缘组织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93.8%、16.7%,而24例正常喉粘膜均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喉癌端粒酶活性表达与年龄、性别、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端粒酶活性表达在喉癌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有可能成为喉癌的组织特异性标志物。
彭宏杨光彩王希军
关键词:喉癌端粒酶肿瘤发生活性发病机制
镫骨上部有关结构测量被引量:6
1997年
镫骨上部有关结构测量王希军何英彭宏李文海王星海李树华近年来在用各种听骨赝复物行鼓室成形术及听骨链重建术中,镫骨加高术式日趋增多。为此,我们对尸体122耳镫骨上部有关结构进行测量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本组122耳镫骨取自用10%甲醛溶液固定的尸头标...
王希军何英彭宏李文海王星海李树华
关键词:镫骨
染色体3p21-22区域鼻咽癌相关基因的筛选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
研究背景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五省及东南亚地区高发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的分子机制至今尚未阐明。鼻咽癌病因学研究发现,EB病毒感染、遗传因素和化学致癌物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5-10%的鼻咽...
彭宏
关键词:鼻咽癌抑瘤基因生物信息学功能分析
文献传递
固定剂及固定时间对DNA提取质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探讨10%福尔马林、95%乙醇、中性缓冲福尔马林、4%多聚甲醛-0.1 moL/L磷酸缓冲液4种固定剂对新鲜组织DNA质量及PCR的影响。方法 选取16例单纯性扁桃体炎组织标本的冷冻切片,进行不同时段的固定,比较提取物OD260nm/OD280nm比值、DNA浓度和PCR结果。结果 各组之间同一时间、同一组内不同时间OD260nm/OD280nm比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同一固定时间段,个别组间DNA浓度以及同一组内不同时间DNA浓度差异显著(P<0.05)。固定72h后,各组的PCR阳性率分别为66.7%、100%、93.3%、80%、100%。结论95%乙醇固定效果最佳,其余3组固定剂随固定时间的延长,PCR阳性率逐渐降低。
李海军柳刚蒋会勇贺莉彭宏朱梅刚赵彤
关键词:固定剂DNA淋巴组织淋巴瘤病理诊断
鼻咽癌组织RASSF1A基因的表达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探讨RASSF1A基因在鼻咽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技术在4种鼻咽癌细胞株、32例鼻咽癌组织和16例正常鼻咽部组织中检测RASSF1A基因的表达,并分析鼻咽癌组织在3p21.3 D3S4604微卫星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状况。结果RASSF1A基因在4种鼻咽癌细胞株中低表达,32例鼻咽癌组织的RASSF1A基因表达显著低于16例正常鼻咽部组织(P=0.001);43.75%(14/32)的鼻咽癌组织在3p21.3 D3S4604位点发生了杂合性丢失。鼻咽癌RASSF1A基因表达与性别、年龄、颈部淋巴结转移、TNM临床分期、D3S4604位点杂合性丢失和血清EB病毒VCA/IgA抗体滴度无显著相关性,但伴远处转移的鼻咽癌组织的RASSF1A表达显著低于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P=0.014)。结论RASSF1A基因的表达下调可能是鼻咽癌发病过程中的晚期事件,3p21区域可能还存在与鼻咽癌发生密切相关的抑瘤基因。
彭宏赵彤姚开泰
关键词:鼻咽癌RASSFIA基因表达
鼻咽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表达被引量:8
1999年
目的为探讨端粒酶在鼻咽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端粒重复片段扩增法(TRAP)对50例鼻咽部组织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鼻咽部慢性炎症、癌前病变组织端粒酶阳性率均为100%,鼻咽癌端粒酶阳性率为87.5%。本实验首次报道鼻咽部慢性炎症粘膜端粒酶活性表达较弱,但在癌前病变.鼻咽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明显增强,唯一1例高分化鳞状细胞癌检测不出端粒酶活性。结论从慢性炎症、癌前病变到鼻咽癌的演变过程中,端粒酶可能在癌前病变期激活,并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酶活性可能与鼻咽部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有关。
彭宏白庆生董为人王希军杨光彩
关键词:端粒酶鼻咽肿瘤活性TRAP
人类鼻咽癌端粒酶活性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RAP 银染法对 42例鼻咽部低分化鳞状细胞癌、10例鼻咽部正常粘膜和 8例鼻咽纤维血管瘤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及血清VCA/IgA检测 ,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鼻咽部正常粘膜和鼻咽癌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 2 0 %和 88.1% ,8例鼻咽纤维血管瘤均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鼻咽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者端粒酶阳性率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35 ) ,临床晚期 (III、IV)端粒酶阳性率高于临床早期 (I、II) (P=0 .0 48) ,而端粒酶与鼻咽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远处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鼻咽癌患者血清EB病毒VCA/IgA阳性率明显高于鼻咽粘膜正常者 (P <0 .0 0 1)。结论 端粒酶活性表达在鼻咽癌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酶活性结合血清EB病毒抗体的检测有利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
彭宏王希军杨光彩江肃萍赵彤
关键词:鼻咽肿瘤端粒端粒酶淋巴转移EB病毒
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
1998年
内耳由于存在血迷路屏障、缺乏淋巴管,外淋巴液中免疫球蛋白含量仅为血清的1/1000,所以内耳曾被认为是免疫豁免器官.1958年Lehnhardt首先针对特发性突聋提出免疫反应的病因学说.1979年McCabe基于对1例乳突根治术后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病理研究和全身类固醇治疗使听力提高这一现象,首次提出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概念.以后的研究发现自身免疫性损害不仅可累及耳蜗,也可累及前庭,故McCabe又称之为自身免疫性内耳病(autoimmune innerear disease,AIED).后来发现其损害还可累及第八对颅神经.AIED是以进行性、波动性、双耳或单耳感音神经性聋为特点,可伴有耳鸣、眩晕、病程为数周、数月或数年,听力检查结果为耳蜗性,蜗后性或混合性聋.随着内耳免疫学的发展,为进一步探讨某些不明原因的内耳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发病机制开辟了新的途径,并为AIED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有关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彭宏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病理病机
鼓室成形术采用钛质听骨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5
1996年
为了提高鼓室成形术的听力效果,用自行研制的钛质听骨行鼓室成形术113例(124耳),随访11~46个月,听力提高>10dBHL者115耳(92.7%),气骨导差闭合<20dBHL者73耳(58.9%),听力达应用水平者89耳(71.8%),无排异反应,未见胆脂瘤复发。鼓室成形术使用的钛质人工听骨,生物相容性好,设计合理,人工听骨与镫骨上部结构嵌接牢固,不易脱位,并采用开大鼓峡口术式,乳突及上鼓室再气化良好,使鼓膜和听骨链处于最佳活动状态。
王希军刘晓晖江肃萍李湘平何英赵趁芬陈合新彭宏
关键词:听小骨鼓室成形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