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昕

作品数:14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北华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学
  • 5篇历史地理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7篇汉代
  • 6篇诏令
  • 4篇体式
  • 2篇罪己诏
  • 2篇文化
  • 2篇考述
  • 2篇辨体
  • 1篇代言
  • 1篇道统
  • 1篇吊唁
  • 1篇训诫
  • 1篇盐铁
  • 1篇盐铁论
  • 1篇仪式
  • 1篇政统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局势
  • 1篇身份
  • 1篇诗经
  • 1篇始末

机构

  • 14篇北华大学
  • 4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14篇魏昕

传媒

  • 1篇兰州学刊
  • 1篇天府新论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山西档案
  • 1篇兰台世界(上...
  • 1篇盐城工学院学...
  • 1篇黄河科技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唐山学院学报
  • 1篇绥化学院学报
  • 1篇石家庄学院学...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年份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诗经》看仪式中的巫、尸角色被引量:1
2011年
巫、尸是古代祭祀仪式中的重要角色,他们的表演构成了仪式的主要内容。《诗经》中除了祭祀诗之外,其他一些描写盛会、舞蹈场面的诗歌也间接反映了巫、尸表演的仪式过程。传统的巫的职能在《诗经》中呈现出隐形化特征,巫术仪式也民俗化为歌舞欢会的形式;祝作为巫的一类,其职能相较于传统意义的"巫",有所区别,其祝辞表达已呈现出礼制化特点。与之相比,尸在仪式中的职能得以较为充分地展现,祭祖敬尸显然已成为礼制文化的一部分。由此可窥见《诗经》时代原始宗教的巫术文化向政教制度下礼制文化的递嬗。
魏昕
关键词:《诗经》仪式文化嬗变
由“罪己诏”论西汉道统与政统之关系被引量:5
2013年
西汉"罪己诏"的产生,既是禹、汤以来君王罪己传统的延续,也是西汉国家建构中道统和政统博弈的结果。儒家学说地位的隆升,使得圣王、圣人之说成为评判政治的理论依据以及衡量政治行为的标准。在决策政治事务时,西汉皇帝的个人看法常与儒生相绌,此时多用"罪己诏"来调和彼此的矛盾,正体现出道统与政统的相互适应和不断调整。
魏昕
关键词:罪己诏西汉道统政统
“罪己”并非悔过——由汉代诏令看“罪己诏”的界定被引量:1
2014年
关于汉代罪己诏的含义,学界众说纷纭。对现存汉代罪己诏进行考察可知:其颁布与皇帝因自身过失而主动承认错误没有必然联系,它实质上是皇帝以罪己为由,通过宣扬浓厚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以塑造德行神圣的皇帝形象并维护皇权的产物。狭义的"罪己诏"以罪己作为诏令的核心内容;广义的"罪己诏"则只是使用了一些罪己套语,为诏令的官方表达提供了一种范式而已。从内容来看,罪己诏又可分为责任型罪己和悔过型罪己两种类型,前者的数量远大于后者。
魏昕
关键词:罪己诏
诏令文类的细化发展及其成因
2014年
自秦代改"命"曰"制"、改"令"曰"诏",至汉代诏令名称在制度层面上得到了官方的明确规定。后世的诏令文类正是在此"四品"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呈现出细化的趋势。
魏昕
关键词:辨体
汉代“戒敕”体式考述
2016年
汉代"戒敕"体式,根据下达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通用戒敕,乃指"戒敕州部"而言,即令皇帝身边的刺史、司隶校尉等亲信直接将戒敕下达至地方,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实际操控权力。另一种情况则可归结为具体戒敕,即针对具体对象所下的戒敕。其体式大致分为三类:临时任命行赏、嘱咐交代的戒敕,篇幅短小,言简意赅;教诲训诫类戒敕,篇幅较长,往往情理相参,深入人心;敕责类戒敕,篇幅最长,并且极富皇帝的个性色彩。
魏昕
关键词:汉代体式
诏令范畴下的“策”体辨析——以汉代诏令为例
2016年
"策"体在汉诏中大抵可分为三类,即策书、策告和策问。策书通常用于人事的升降任免;策告是以简册相告于天地、宗庙、神明;策问则用于选拔贤良文学、博士弟子等人才。关于诏令类"策"体的辨析,在诸家评述中多有涉及,其主要从考竟源流和分类辨析纵横两方面对"策"体加以梳理,既反映了"策"体功能的多样化,亦说明绝大多数功能早在汉代已经存在的事实。可以说,"策"体的细化,既是文体自身规范化的结果,而很大程度上更有赖于评述者的归纳和总结。
魏昕
关键词:汉代策问辨体
钱穆《秦汉史》评述
2013年
相较于《国史大纲》而言,钱穆所作《秦汉史》受到的关注要小得多,甚至钱穆本人对其亦一度未曾多加留意:一来此书未能终编,书中对东汉内容并无关涉,只能称为"半部"《秦汉史》;二来此书本不为读者而作,实为课堂讲义性质,故而不以史实叙述见长,而以思想文化为主脉贯通始末,对读者进行提纲挈领式的指引,其中诸多创见颇具启示性。
魏昕
关键词:钱穆秦汉史思想文化
《盐铁论》与武宣时期的政治局势被引量:1
2012年
汉昭帝始元六年召开的盐铁会议,旨在解决武帝时期因长期消耗所造成的社会问题。作为与会双方的公卿大夫和贤良文学、就经济、边政、刑罚等问题展开激烈辩论。双方的论争,既是儒法两家思想的交锋,也是秦政与周政在治国策略上的博弈和较量。文章即从贤良文学的选拔、孟子思想地位的变化、治国策略选择等几个方面入手考察,以深入对武宣时期政治局势的认识和把握。
魏昕
关键词:贤良文学孟子思想
由皇帝身份的三重性看诏令功能的多元化——以汉代诏令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皇帝的身份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根据不同场合进行角色转换。由皇帝的三重身份,审视汉诏功能的多元化现象可知:皇帝身为天子时,旨在昭示皇权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诏令因此具有祭告天地、晓谕天下四方的功能;皇帝身为中央决策集团代言者时,由其批示的诏令则成为贯彻现实权力意志的政令、法令;与家人或关系亲密的臣子相互交流时,皇帝则还原回个体身份,从而使诏令发挥出独具个性色彩的私人书信功能。
魏昕
关键词:天子
制书发展演变考略
2015年
制书的发展演变,可从制度层面和文体本身两个角度进行考察:就制度层面来讲,制书作为诏令之属,其发展和完善,是在皇权的维护和国家制度的规范下实现的。随着制书规范性的明晰与强化,其名称、格式、行文、执行制书的程序等等,都具备了明确的标准和严格的律法规定。从制书文体本身来看,其演变则发生了两种情况:一方面,制书功能由普遍地颁布"制度之命",转而变为用于"行大赏罚、授大官爵"等授命封官之事;另一方面,制书文体则衍生出"德音"这一变体形式。
魏昕
关键词:体式变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