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清

作品数:57 被引量:243H指数:7
供职机构:青海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青海省地震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3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3篇地震
  • 12篇前兆
  • 9篇强震
  • 8篇M
  • 7篇震前
  • 5篇余震
  • 5篇前兆异常
  • 4篇地表破裂
  • 4篇地脉动
  • 4篇地震前
  • 4篇地震序列
  • 4篇玉树7.1级...
  • 4篇震源
  • 4篇昆仑山口西8...
  • 3篇应变场
  • 3篇余震序列
  • 3篇水温
  • 3篇台网
  • 3篇条带
  • 3篇强地震

机构

  • 56篇青海省地震局
  • 8篇中国地震局
  • 6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上海市地震局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作者

  • 57篇张晓清
  • 18篇余娜
  • 7篇马文静
  • 7篇屠泓为
  • 6篇王培玲
  • 6篇马震
  • 6篇杨晓霞
  • 6篇马玉虎
  • 5篇刘薇
  • 4篇徐锡伟
  • 4篇陈立春
  • 3篇李玉丽
  • 3篇孙鑫喆
  • 3篇李智敏
  • 3篇谭锡斌
  • 3篇黄浩
  • 3篇苏桂武
  • 3篇都昌庭
  • 2篇陈桂华
  • 2篇张晓香

传媒

  • 15篇高原地震
  • 6篇地震研究
  • 5篇西北地震学报
  • 5篇地震地磁观测...
  • 3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地震地质
  • 2篇地震
  • 2篇中国地震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邢台地震40...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地震预报论坛...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时、空综合异常度对中强地震预测研究
本文提出了利用定点连续观测前兆台网资料提取前兆异常综合指标,研究中强地震发震时间和地点预报的一种较好的途径。利用综合异常度来研究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强震前短期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特征。利用时间综合异常度方法来判定未来中强地震的...
张晓清张晓香秦松涛马玉虎王培玲苏旭
关键词:前兆台网发震时间青藏高原北部
文献传递
青海玉树M_S7.1地震两个典型地点的地表破裂特征被引量:19
2010年
2010年4月14日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MS7.1地震,形成了长达65km的地表破裂带,甘达村西D1、果庆益荣松多D2是地表破裂带上破裂特征具代表性的2个地点。这2个地点的同震地表破裂特征调查结果显示:1)破裂沿先存的断裂晚第四纪活动遗迹展布,在甘达村西主要表现为张剪切破裂呈雁列状展布,在不连续的岩桥区分布了挤压鼓包,地表破裂带主要集中在古地震坳槽中,通过测量一个错断的围墙得到该点的位错量为1.4m;2)在果庆益荣松多,山前坡积物中展布的破裂带由斜列距约30m的次级破裂右阶斜列组成,而次级破裂则由一系列斜列距3~5m的单条破裂右阶斜列组成,单条破裂主要表现为挤压鼓包-张裂缝相间排列与裂缝带等2种破裂样式,在河谷中则表现为挤压垄脊和陷落塘,实测栅栏位错量为1.3m;3)破裂整体为左旋走滑性质,未见明显垂直错动分量,破裂样式为典型的走滑破裂特征,地表破裂带沿先存断错地貌分布,反映晚第四纪活动的甘孜-玉树断裂是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该断裂大震活动具有原地重复发生的特点。
孙鑫喆徐锡伟陈立春谭锡斌苏桂武王继李智敏张晓清
关键词:地表破裂
青海省兴海6.6级地震形变和深井地温前兆异常被引量:3
2001年
对青海省现有的形变和深井地温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 ,发现在 2 0 0 0年 9月 1 2日兴海 6 6级地震前 ,德令哈地应力、乐都倾斜、祁连深井地温、平安深井地温均有前兆异常存在 。
张晓清荣艳王稼荣
关键词:兴海地震地倾斜地温地震前兆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前兆台网分布及前兆监测能力被引量:1
2003年
收集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流体、形变、电磁三大学科90个定点前兆观测台项和69个跨断层流动测量场地的基础资料,提出前兆反映能力的概念和计算其空间分布的方法,对该区前兆观测台网的分布、前兆反映能力和监测能力进行了分析。
马文静都昌庭张晓清陈兵张元生李英马玉虎
关键词:青藏高原北部前兆台网
2008—2016年青海地区M_S≥5.0显著地震短临跟踪被引量:1
2018年
对2008—2016年青海地区M_S≥5.0显著地震短临跟踪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对地震活动规律及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客观呈现当时进行地震观测、决策的过程和思想,总结有效的地震活动规律,以期望对未来区域强震的短临预测预报及震情跟踪提供借鉴。
马玉虎马震王培玲张晓清马建新王元成
关键词:玉树7.1级地震
德令哈地应力强震短期异常特征研究
2006年
德令哈地应力自1997年投入观测以来,在青海及其邻近地区发生了4次Ms≥5.9级地震,在这4次地震前德令哈地应力观测资料显示出明显的短临异常。本文使用形态分析和斜率法对这几次异常进行了分析,对其短临异常特征结合地震的破裂类型进行了初步总结。
严承萍武斌张晓清
关键词:地应力地震短临异常中强地震
利用格林函数库计算2008年青海大柴旦6.4级地震的余震震源机制被引量:9
2012年
通过建立格林函数库可以降低在矩张量反演过程中的计算量,提高获取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的速度。运用此方法对2008年11月10日青海大柴旦6.4级地震的地震序列中ML≥2.0的98个余震进行了震源机制解,在小震矩张量反演中克服了模拟资料无法准确得到小震震源机制解的缺陷,初步探索了运用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资料确定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的方法,并对计算结果给出了解释。
刘薇张晓清石玉成文勇赵燕杰
关键词:地震矩张量余震序列
玉树地震序列重新定位及其地震构造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对玉树地震序列自2010年4月11日至9月15日由台网记录到的1 832个地震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法进行重新定位,获得了1 670个地震重新定位的震源参数。重新定位后的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15km以内。重新定位后的Ms7.1级主震发生在无地表破裂段,余震活动向两侧破裂扩展。余震沿地表破裂带基本呈线性分布,剖面上显示为近垂直的结构面,在北西端无地表破裂出露处,出现近垂直于断裂方向较宽的北东向地震密集带。震源机制解显示的主压应力方向斜交地表破裂带,地表破裂与震源破裂都表现为纯左旋走滑的错动性质,而在北西端主压应力方向偏转为近垂直于断裂带的方向,此处较宽的北东向地震密集带可能由近东西与南北两个方向的共轭破裂所组成。余震的后期活动与发展并不局限于主震形成的破裂带内,更多的受局部应力调整被触发而产生新的破裂。
朱艾斓徐锡伟于贵华张晓清陈桂华任烨
关键词:地震构造双差地震定位法震源破裂
昆仑山口西大地震异常综合分析
<正> 1 8.1级地震发生的地震活动背景①1986年以来5级地震在青海西南地区形成长轴为NEE向、长约700 km的背景空区,库玛地震带中西段位于空区的中心,空区内1997年2月9日发生的5.4级地震可能为8.1级地震...
马文静陈玉华张晓清马玉虎王培玲
文献传递
2010年4月14日玉树余震震源机制解算及初步分析
通过选取信噪比较好的青海省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观测资料,运用地震矩张量反演方法计算青海省玉树2010年4月14日7.1级地震余震序列中的51个ML≥3.5级地震的矩震源机制.从空间上表现特征,青海及邻区地震震源机制解平均P轴...
张晓清余娜袁伏全马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