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小银

作品数:72 被引量:356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3篇护理
  • 12篇细胞
  • 9篇化疗
  • 8篇介入
  • 8篇骨髓
  • 7篇血小板
  • 7篇血小板减少
  • 7篇晚期
  • 7篇骨髓瘤
  • 7篇肝癌
  • 6篇多发
  • 6篇多发性
  • 6篇多发性骨髓瘤
  • 6篇术后
  • 6篇静脉
  • 5篇心理
  • 5篇树突
  • 4篇血管
  • 4篇血小板减少性...
  • 4篇栓塞

机构

  • 66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66篇李小银
  • 20篇周振海
  • 20篇李娟
  • 19篇黄天雯
  • 17篇罗绍凯
  • 11篇陈玉花
  • 11篇郭燕霞
  • 11篇覃金海
  • 10篇余秋花
  • 9篇余娜
  • 9篇洪文德
  • 8篇唐碧英
  • 8篇岑展芬
  • 7篇刘幼方
  • 6篇原耀光
  • 5篇李幼姬
  • 5篇陈斌
  • 4篇吕玉娥
  • 4篇王饶萍
  • 4篇李鹤平

传媒

  • 6篇当代护士(下...
  • 4篇当代医学
  • 4篇中国免疫学杂...
  • 4篇现代临床护理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中外医疗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当代护士(上...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护理学报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新医学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7篇2004
  • 3篇2003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心静脉闭塞综合征血管腔内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中心静脉闭塞综合征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40例采用介入腔内治疗的中心静脉闭塞综合征的血液透析患者通过评估-干预-效果评价的护理程序思维实施整体护理。其中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护理访视,术中做好护理配合和并发症观察和预防,术后做好患肢护理、病情观察、抗凝治疗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术前患者情绪稳定,患者及家属接受及配合手术诊断治疗,通过术中、术后护理,急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心包积液等危重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半年随访率为100%,症状复发患者得到及时发现和干预,保证了治疗整体疗效的提高。结论规范、全面、系统的整体护理是保证中心静脉闭塞综合征介入治疗的重要组成要素。
刘幼方黄天雯黄勇慧李小银吕玉娥唐碧英陈斌
关键词:血液透析围手术期护理血管腔内治疗
构建静脉输液不良事件报告与管理的有效模式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建立静脉输液不良事件报告与管理模式,提高护士的认知正确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成立静脉输液不良事件报告与管理小组;进行全员培训,建立无惩罚的安全文化氛围,建立激励制度;制订专门报表;建立多途径的填报方式;将静脉输液不良事件报告与管理纳入护士长日常管理工作。实施前及实施后3个月调查护士对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认知情况及报告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实施前、后护士对输液不良事件的认知正确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前及实施后3个月报告静脉输液不良事件例数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构建静脉输液不良事件报告与管理的有效模式能提高护士对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认知正确率,建立安全公正的文化环境,提高护士的安全责任与态度,管理者及护士前瞻性地预防护理差错和不良事件发生。
黄天雯肖萍李小银王熠平陈晓玲翁小杰桂自珍
关键词: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
舒缓护理联合心情日记对晚期肝癌患者心理痛苦和负性情绪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舒缓护理联合心情日记对晚期肝癌患者心理痛苦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3月至8月在本院介入科住院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次序,将2021年3月至5月住院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45例设为对照组,实施舒缓护理,包括心理痛苦评估、提供多元化健康教育、鼓励患者家属提供情感支持、开展同伴教育和进行症状管理;将2021年5月至8月住院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45例设为试验组,在对照组舒缓护理基础上联合心情日记进行干预,两组干预时间均为7d。干预前后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Distress Themometer,DT)、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痛苦、焦虑和抑郁得分及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心理痛苦、焦虑和抑郁得分及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舒缓护理联合心情日记是一种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干预策略,对改善患者心理痛苦,缓解患者负性情绪起到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小银卢海婷王玛丽黄天雯
关键词:肝癌心情日记心理痛苦负性情绪
多发性骨髓瘤本周蛋白基因可变区特点与肾小管功能损害的关系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本周蛋白(BJP)在多发性骨髓瘤(MM)肾损害中起主要作用,本研究试图探讨BJP基因可变区特点与肾小管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将初诊时肾小管功能明显损害且肾组织穿刺活检提示管型肾病的患者分为损害组,确诊后长期BJP阳性而肾小管功能正常的MM患者为无损害组,根据BJP不同,分为BJPκ组与BJPλ组。常规抽取所有患者骨髓提取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PCR扩克隆BJP可变区基因、测序,通过Internet网与GenBank已收录的轻链可变区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及分析。结果损害组可变区的互补决定区(CDRS)R(replacement)突变比例(7·57±3·40)明显高于无损害组(4·25±1·90)及同组骨架区(FWRS)(3·29±1·25),BJPλ组可变区CDRS的R突变比例(6·64±2·38)明显高于BJPκ组(4·10±2·13)及同组FWRS区(2·91±0·94);损害组中λ亚型的同源型以V3-4最多。结论BJPλ型患者的肾损害发生率高可能与其BJP基因可变区R突变比例高,从而导致其BJP结构及理化活性的改变有关;可能某些亚型BJP较易发生肾小管损害。
周振海罗绍凯李娟李小银李幼姬洪文德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基因肾小管功能肾小管功能损害可变区基因
晚期肿瘤介入手术患者疼痛护理工作模式的建立与效果
目的 探讨个性化、规范化的晚期肿瘤介入手术患者疼痛护理工作模式对护士疼痛相关知识与行为及晚期肿瘤患者疼痛控制质量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分析晚期肿瘤介入手术患者的疼痛特点,建立疼痛护理工作模式,包括明确各级人员职责,组织护...
李小银刘青林小缘黄天雯郭燕霞覃金海黄玉娟覃玉萍
关键词:疼痛肿瘤护理护理管理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树突状细胞的分布特点及其活化状态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树突状细胞(DC)存在异常。本研究旨在分析ITP患者DC的分布特点及其活化状态,以进一步明确ITP患者DC异常的机制。将ITP患者分为初诊组、难治组、有效组(完全反应+有效),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骨髓和/或脾脏中髓系树突状细胞(mDC),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的分布比例,各部位mDC、pDC细胞分化程度、成熟mDC和pDC抗原CD80、CD86的表达。结果表明,各组患者各部位mDC比例均较pDC高,难治组各部位mDC、pDC比例较初诊组、有效组高,且难治组中脾脏mDC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各组pDC比例各部位差别不明显;各组患者各部位mDC、pDC的CD86的表达较CD80高,各组mDC、pDC的CD80的表达比例均较低,各部位差别不明显;难治组各部位mDC、pDC的CD86表达较初诊组、有效组高,且难治组中脾脏mDC的CD86表达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结论:ITP患者mDC、pDC的分布存在异常,脾脏mDC分布比例较高,分化较成熟,脾脏mDC可能与ITP发病较为密切。
周振海李小银潘倩影周燕英苏畅李娟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营养风险评估与护理记录单的设计及在化疗病人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评估与护理记录单的设计及在放化疗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根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及营养不良的集束化护理措施设计营养风险评估与护理记录单,于2017年6月始在放化疗病人中应用,每周复评1次,同时与未使用此单前对比。[结果]实施前后营养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风险筛查率、营养干预准确率、护理书写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风险评估与护理记录单能及时评估及发现病人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可指导护士给予病人集束化护理措施,减少放化疗病人发生营养不良。
杨云英李小银翁慧雯张榕黄天雯成守珍
关键词:放化疗集束化护理护理记录单
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性淋巴瘤P-gp、LDH和β_2-MG测定及其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性淋巴瘤(SPTCL)的临床特点以及初步探讨P-糖蛋白(P-gp)、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β2-微球蛋白(β2-MG)在SPTCL中的临床意义及其预后价值。方法观察12例SPTCL的临床特点,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例SPTCL患者P-gp,采用速率法及放免法分别测定8例SPTCL,10例对照的LDH、β2-MG。结果 12例SPTCL患者中女性9例,年龄小,确诊时间长,预后差,另8例患者LDH、β2-M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3例P-gp阳性的LDH、β2-MG也高于5例P-gp阴性的患者。结论 对可疑SPTCL患者应尽早行皮肤活检以确诊,SPTCL预后差可能与其P-gp阳性率较高,LDH、β2-MG增高有关。
周振海李娟罗绍凯李小银原耀光
关键词:皮下脂膜炎T细胞性淋巴瘤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活化状态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MoDC)的活化状态,以进一步明确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树突状细胞(DC)存在异常的机制。方法:将ITP患者分为初诊组、难治组、有效组(完全反应+有效),以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MoDC活化前吸收葡聚糖(dextran)抗原能力(MFI),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MoDC活化后细胞表面CD80、CD86的表达率以确定DC分化、成熟能力,ELISA法检测各组MoDC活化培养上清的IL-6、IL-12的含量。结果:难治组、初治组MFI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有效组,难治组、初治组的CD86、CD80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有效组,难治组、初治组的IL-6、IL-1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有效组,有效组的IL-6、IL-1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ITP患者未活化MoDC吸收抗原能力增强,活化后分化成熟度较高,这些可能与ITP的发病机制有关。
周振海李小银潘倩影周燕英李娟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树突状细胞白介素12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来源树突细胞分泌B细胞活化因子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 探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树突细胞(MoDC)分泌的B细胞活化因子(BAFF)特点,以及MoDC对B细胞增殖的作用,了解ITP的发病机制.方法 动态研究10例慢性ITP患者,ELISA法检测ITP患者治疗前及治疗有效后血清及MoDC经脂多糖活化后的培养上清中BAFF的水平,荧光实时定量PCR测定活化后MoDC BAFF mRNA的表达;MoDC培养上清与B淋巴细胞共培养5 d,流式细胞术检测CFSE荧光强度及3H-胸苷(3.7×104Bq/孔)掺入测定B细胞增殖.结果 ITP患者治疗前血清及MoDC培养上清BAFF水平为(2461±483)ng/L和(1113±113)ng/L,MoDC的BAFF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1.70±0.23,均明显高于治疗后[(621±53)ng/L、(490±49)ng/L和0.34±0.12]及对照组[(742±77)ng/L、(582±63)ng/L和0.52±0.08];ITP患者血清及MoDC培养上清BAFF水平、MoDC的BAFF mRNA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而与血小板计数之间均呈负相关;CFSE荧光标记及3H-胸苷掺入测定显示与治疗后及对照组比较,ITP患者治疗前MoDC培养上清明显促进B细胞增殖,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AFF与慢性ITP病情变化有密切关系,慢性ITP患者MoDC可能通过分泌BAFF直接促进B细胞增殖,为不依赖于T细胞的直接作用.这可能在慢性ITP的抗体产生中起着一定作用.
周振海庄兰李小银李娟罗绍凯
关键词:树突细胞B细胞活化因子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